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90433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权利瑕疵担保的根据权利瑕疵担保 (Warranty against defects of title),又称追夺担保、权源担保,是指出卖人应保证对其出售的标的物享有合法的 权利,这种出售行为没有侵犯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向 买受人就该标的物提出任何权利要求。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追夺担保及与此相应的 追夺诉权。罗马法上的追夺担保是指第三人基于所有权、用益权或抵押 权,将标的物自买受人手中追夺时,出卖人即应负担保责任,买受人因 此对出卖人取得担保诉权。现在,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大 多数国家立法都确立了权利瑕疵担保制度。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 (1) 是民法

2、公平价值的要求。徐国栋教授认为,公平是民法的精神,尽管民 法的各种规定千头万绪, 复杂万端, 如果要对其做作一言以蔽之的说明, 必定用的着“公平”二字。舍却公平,民法将不成其为民法。 公平价 值体现在买卖合同中就是要求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获得平衡。买卖合同 是双务合同,当卖方移转的标的物上负担有第三人的权利时,标的物就 可能被他人追夺,买方就有丧失对标的物占有的可能,与卖方完全和平 的占有对价相比,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权利瑕疵担保制度正是对此状态回应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制度,使买卖双方的权利 义务获得平衡。 (2)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告诉 我们,商品流转的速度

3、越快,产业资本周转的速度也越快,单位时间内 产业资本带来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保 障商品迅速流转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合同法中规定权利瑕疵担保制度 使买方不必过分关注标的物所有权的真实状况,可以自由的从市场上购 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有利于买卖合同的订立,从而有利于促进商品流 转的顺利进行。二、有关权利瑕疵担保的立法实践大陆法系关于权利瑕疵担保的立法源于罗马法,在它们的民法 典中多有详细的规定,也比较集中。如法国民法典第6编第 4 章出卖人的义务 (第 1624条- 第 1640条) ,德国民法典第 434条至第 437 条、第 439条至第 445条,意大利民法典第 1

4、476条、第 1478 条至 第 1489 条都是关于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由于采用法典化的立法方式, 规定某一法律制度多是首先给予原则性的规定,然后再予细化。如法 国民法典第 1676 条总括性的规定了追夺担保的主要内容,在买卖当 时没有关于担保的约定时出卖人仍然负有义务,担保其卖出物不会全部 或一部受到追夺,或者担保买受人不承受在买卖成立时未予声明的有关该标的物的负担。总的看来,大陆法系对权利瑕疵担保的基本态度是出 卖人负有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并且担保标的物不会被第三人 追夺的义务。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一般都用专门的条文规定了协议免除出 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条款。德国民法典第 443 条

5、规定,买卖双方 可以协议免除或限制出卖人的瑕疵担保义务,但出卖人故意隐瞒瑕疵 的,协议无效。日本民法典第 572条、法国民法典第 1627 条 和第 1629 条也有类似规定。意大利民法典进一步加重了卖方的义 务,其第 1488 条规定,即使有特约免除出卖人的担保责任,如果发生 追夺,买受人仍然可要求出卖人返还支付的价金并偿还费用,而只有在 买卖双方对买受人承担的风险和危害达成合意时,出卖人的这项义务才 得以免除。相比之下,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在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立法方面 采取成文法的形式,但条文概括性较强,数量较少,多用一两个条文加 以规定,英国 1979 年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 (197

6、8 年版 本)就是如此。这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有关,许多法律规定的细节 都是由判例形成的,因此成文的立法就不必规定地很细致。英美法系的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只承认卖方的默示担保发展认为这种担保包括默示担保及卖方的明示免除担保的过程。 如美国统一买卖法第 13 条规定卖方负有担保买方安宁的占有标的 物而不受第三人干扰的义务。英国 1893 年货物买卖法也有类似的规 定。但现在,英国 1979 年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态度 有了转变,契约自由原则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例如, 1979 年货物买卖 法第 12条第 3 款规定,“如果买卖合同中显示出或者从合同的各方 面情况可以推断出一种意图

7、,即卖方只应转移他或者第三人可以拥有的 所有权,则本条的规定适用于该合同。”统一商法典第 2-312 条第 (2) 款规定,买卖双方可协议免除卖方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只有通过具 体明确的语言或因下述实际情况才能改变或取消:买方有理由知道,卖 方对所卖之货并未主张所有权,或者卖方意图只是出卖他或第三者拥有 的部分权利或所有权。此外,英美法系的立法在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上与大陆法 系的立法对每一具体的权利瑕疵规定具体的救济方式不同,而是另外以 别的条文规定比照违约的情形承担责任。美国统一商法典第 2-607 条和英国 1979年货物买卖法第 53 条即是例证。在国际立法方面,影响较大的普遍性国际合

8、同公约当属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它较多的吸收了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 定,在权利瑕疵担保制度方面也与统一商法典相类似。其特点是在 公约第 42 条详细规定了卖方对货物的知识产权担保,这是英美法 系和大陆法系立法均未做的工作。但是,公约第 41 条规定值得考 虑。它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 的货物。而“要求” (claim) 可以是有正当权利的要求也可以是没有正 当权利的要求,规定卖方对第三方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负担保义务,有加 重卖方责任之嫌。三、合同法立法分析及立法建议合同法关于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有 4 条,即第 132 条、第 150条至第 152 条,初步建立了我国合同法的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但与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相比要粗陋的多,并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有权处分”的含义不明。 合同法第 132 条规定:“出 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但何谓“有 权处分”,合同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按照成文法的立法习惯,每 当在立法中规定一个从未使用过的概念的时候,应对其内涵加以界定, 合同法没有对之下定义实在是一个遗憾。 有的学者认为, 有权处分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