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903578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东汉的兴衰是华师大版第二分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光武中兴与东汉的衰败两大问题,涉及到王莽改革;刘秀的“柔道”政策;豪强势力的膨胀对东汉政权的影响;以及外戚、宦官和士大夫三股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对东汉政权的影响。东汉的兴上承西汉统一的局势,其衰败下启三国鼎立,割据与分立的局面,本单元的标题为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本课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历史进程中,西汉的兴衰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局势由统一走向分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王朝更迭、分分合合的历史现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

2、及电视、网络等媒体,学生对东汉时期的一些基本史实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东汉的兴衰过程缺乏系统的认知,对光武中兴、东汉衰败的原因等缺乏深入的认识。作为高中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因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材料,自主探究一些问题,加深对光武中兴、东汉衰败的原因等问题的认识。本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学生不了解的概念,在讲授过程中可举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立意】本课介绍了东汉的兴衰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王莽改革、光武中兴、党锢之祸等大事件,与皇帝、豪强、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股力量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事件的具体内容,理清多股力量

3、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东汉衰败的原因,体会社会安定对国家强盛、人民安康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图片等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感受时人的秉性操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刘秀的“柔道”政策是“光武中兴”的原因所在;知道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的基本概况;知道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与外戚、宦官的乱政是东汉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图像和阅读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归纳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特征的方法。从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共同原因和作用;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4、;比较王莽“治天下”与刘秀“安天下”的不同效果中,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莽“托古改制”的分析,认识不合时宜、脱离实际的改革难以获得成功。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学会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讲述新朝灭亡、东汉衰败的史实,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安定与和谐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在,也是国家强盛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刘秀的“柔道”政策与“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及其对东汉政局的影响;外戚、宦官、士大夫三股力量角逐的复杂关

5、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导入新课1. 用PPT展示王莽的图片及中国历史年表。简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过程。(大家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他叫王莽,可能有人没听过。但大家一定知道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朝代,这个王莽呢,他与这两个朝代有不解之缘。就是他夺取了西汉的政权,建立自己的“新”朝政权,然而不久便覆灭,东汉政权随之而起。至于王莽是怎样建立新朝又是怎样被推翻、东汉是怎样兴起,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在今天的课程中来了解一下吧。)1. 跟着老师的思路了解西汉到新朝再到东汉的演变过程。2. 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6、的学习中。1. 通过简述王莽篡汉建新再到东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时间线。2.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王莽及其改革1. 我们刚才提到王莽建立了新朝,尽管其政权迅速覆灭了,但能建立一个政权,不得不说他的个人能力还是挺强的。当然,机遇也十分重要。2. 展示西汉世系表。(包括各位皇帝登基时的年龄、政绩情况等)我们可以看到自汉武帝驾崩后,西汉后期的几位君主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补充一下,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室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依靠着自己家族的势力,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

7、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3. 我们可以看到王莽的外戚身份和西汉后期皇帝的无能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在众多的外戚中,他脱颖而出,这要靠他的个人努力。我们来看一下王莽此人的能力是怎样的。他建立新朝后是怎样治理的?4. 王莽登基后,为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推行一系列改革。讲述王莽改制的内容。(一、实行“王田”、“私属”制。二、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制。三、改革币制。四、统一度量衡。五、对官名、官制、地名等进行改名和改革。)大家刚才听了王莽的改革举措,是不是觉得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哈哈,确实。不过他的改革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合时宜(资料:任

8、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以之身灭。宋书礼志序)(耕地总数远不敷分配标准,土地买卖成历史趋势,不可逆转;阻碍经济发展,助长官商营私舞弊;币制混乱不堪;官名、地名的改革无谓而徒添扰乱。)这使得他缓和社会矛盾的初衷并未达到,反而引发更大的混乱,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5. 改革失败的影响。深远:展示材料:王莽的变法,成功的希望是不会有的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成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直接:社会混乱,绿林、赤眉起义。6. 简介绿林军、赤眉军的由来。(王匡、王凤以绿林山为基地,聚众起义,故被称为绿林军;樊崇率领百人起义,为与敌军相区别,将眉毛染红,故称赤眉军。)此外还有铜

9、马军、高湖、重连等农民起义军。1. 了解王莽建立新朝的基本史实,感受机遇与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 掌握王莽改革的基本措施,以及改革失败的原因、影响。3. 知道绿林军、赤眉军等起义军的由来。1. 通过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王莽改革的相关史实。2.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3. 通过分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唯物史观。光武中兴1.乱世出英雄,在群雄争战中,又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出现了刘秀。简述刘秀及他与绿林军的关系、推翻王莽政权建立“东汉”的过程。(课本P38)2.光武中兴。刘秀重建汉朝后,采用“柔道”政策治理天下。请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柔道”的具体措施。(简政安民

10、:废繁苛法令,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三十税一等。文教治国:礼贤下士、扩大太学、普建郡国学等。)3.介绍汉代选拔官吏的基本情况。(课本“察举”、“征辟”),讲述刘秀与严光的故事。4.平息混乱。(赤眉军等)5.小结:(资料)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柔道政策,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天下出现盛世局面。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光武中兴”。6.请学生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共同原因:吸取前朝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

11、续性、稳定性等。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致使出现“武帝强盛”和“光武中兴”的局面。)7.材料:自王莽改革失败后不去触动社会敏感问题,不作大的制度改动。之后明帝、章帝、和帝继续光武时的政策,东汉初期的四位君主,在位80余年,堪称东汉的治世。8.王莽的改革失败,后续几位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迎来太平清明之世。有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大家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大家觉得这句话有无道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对后世的历史观产生的微妙然而长远的影响,以王莽变法及其失败为例,

12、则是使得后世出现一种犬儒和宿命的顺应倾向。从客观来说,中国历史也确实表明,任何短期内大规模触动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改革最终都会招致抵制和失败。然而,病态之社会如何能听其流迁,而不尽力去改革它呢?)9.“柔道”的消极影响: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的一面,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光武帝原本就是豪强地主,凭借地方豪强的势力取得政权,其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一郡就约占了40%,其中也以豪强居多。即位后,虽下令度田,但郡县官吏多畏惧豪强而不务实核,尤其是在皇族贵戚集中的地方。材料:“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度田令下达之后即遭到有田地

13、者的阻挠而难以推行。光武帝严惩地方上度田不力的官员,但度田本身也不了了之”。)光武之后,中兴的局面仅维持了两代,随即便渐显衰颓的迹象。1. 阅读教材,概括“柔道”政策的具体内容。2. 回顾之前所学内容,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 谈自己对“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这句话的理解。(有观点且能举例说明即可)4. 阅读材料,感受“柔道”政策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的妥协性,理解“中兴”不过三代的原因。1.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2. 通过刘秀与严光的故事,培养学生不为富贵折腰、尊重人才的品格。3. 通过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培养学

14、生比较分析史实的方法;温故知新;加深对“光武中兴”的认识。4. 通过“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论据结合的方法。东汉的衰败1. “柔道”政策这一妥协性的隐患促使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2. 豪强势力的特征:(1) 经济:自给自足的大庄园,庞大富庶。(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田庄经济虽以农业为主,还兼营林、牧、渔、手工业、高利贷等各业。比如樊宏经营的“樊氏田庄”。(2) 军事: (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拥有私人武装,如家兵和部曲,指称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中亦农亦兵的民丁。

15、请学生观察课本上“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图和“东汉豪强地主家兵陶俑”图。提问:大家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图1:东汉的庄园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屋宇重堂高阁,外有高墙,两边有角楼,具有瞭望与防卫功能。城堡底层没有窗户,只有高层才有通风的小窗,可见其用作防御的功能相当突出,这正是东汉城堡的典型特征。图2:陶俑头上束巾,身穿短衣,腰系革带,足磴草履,并佩挂削刀和环首大刀。陶俑的左手执箕,箕内挂一具兽面铺首,右手执锸,典型地反映了“亦农亦兵”的特征。) 请学生阅读课本P40页文献选读,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相同点:经济上自给自足,独立经营;军事上拥有武装。不同点:东汉地

16、主田庄的土地是皇帝的赏赐与豪强地主自行兼并得来,且能世袭,但必须受皇帝控制;西欧是分封土地同时分封人口,相对独立,不完全受国王控制。)(3) 把持地方舆论,位居高官。 简述官僚世族的形成:其起源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西汉初期,先前的六国所遗留下来的旧贵族、大工商业主以及一些新兴的军功贵族成为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一定实力的豪强大族。汉武帝时期,随着儒学的兴盛和礼教的制度化,一部分大族富室与儒术礼法相结合,形成一批世家大族。官僚世族的形成还有两个直接途径:a. 察举征辟(按规定,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受到地方的推崇,但实际上,支持清议、操纵乡论的大多是地方上的大族,掌握选举权的州郡功曹也常常由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