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文档.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8942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肠脱垂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直肠脱垂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直肠脱垂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直肠脱垂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肠脱垂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肠脱垂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固脱法临床研究进展中医固脱治法历史悠久。固脱一词经常出现在中医内治法中治疗急症方面,主要用于“虚脱”证。如益气固脱、升阳固脱、扶正固脱等。在中医外科发展过程中,外治法虽然种类繁多, 但固脱一词,并未被引用在外治法之中。 以祖国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收敛固涩药剂(如消痔灵注射液等),采用创新的注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外脱垂、内脱垂)、直肠前突 、重度痔等脱出性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此,通过对相关文献追源溯流,结合临床心得,总结并提出了中医外科固脱法,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治疗肛门直肠病特定的中医外科固脱法在教学及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进展1.中医外科固

2、脱法治疗脱肛溯源及临床应用2.中医外治固脱法注射疗法治疗脱肛(直肠脱垂)临床观察3.中医外治固脱法与PPH术联合应用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临床观察4.中医外治固脱法治疗直肠前突临床观察 文献研究1. 在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人州出不可入者”一病,指的就是脱出不能自行还纳的直肠脱垂。并记载了当时治疗本病的方法:“倒悬其人,以寒水溅其心腹,入矣。”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对本病论述及其治法的最早记载。 2.脱肛病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并首载药物治疗。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始用针灸治疗,并说:“脱肛,下利,气街主之”。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

3、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用气偃,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谓脱肛也”。5.历代对脱肛的治疗有内服中药、棉垫法、熏洗、敷药、针灸、回复疗法、饮食疗法、倒悬水溅等方法。 临床观察(一)1 . 前提 : 脱肛(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外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虽然有百余种,但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手术方法。 共观察58例脱肛患者,均来源于2002年1月-2005年1月肛肠科病房。治疗方法 :高位点状粘膜下注射 直肠周围扇形三点注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的 排便频率 排便时

4、间 肛门坠胀感 脱出情况 其他情况肛门瘙痒等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采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 临床疗效:本组58例患者,治愈36例(62%),好转17例(29.3%),无效5例(8.6%),总有效率为91.4%。治疗前后便频率比较P=0.00037,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每次大便所需时间的比较, P=0.006,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肛门坠胀感P=0.0180, 小于0.05差异显著。治疗前后脱出情况的比较P=0.0313,小于0.05差异显著。4.结论: 中医外治固脱法的作用机理是应用消痔灵注射液中

5、没食子酸与明矾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粘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而达收敛作用。注射到松弛脱垂的直肠粘膜下层后,部份药液会从直肠内环肌纤维的间隙中往外渗透,弥散到直肠内环肌与外纵肌之间,引起化学性炎性反应,逐步形成异物胶原纤维化,使松弛脱垂的组织萎缩硬化,粘连固定。在脱垂组织的上部注射适量药物,目的是起到高位悬吊固定作用,以减少复发机会,并且不易破坏直肠解剖结构和形态,保护直肠生理功能。直肠脱垂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目前国外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的方法有数十种,分经腹和经会阴部两种途径。经腹部修补可在修复的同时治疗其他盆底疾病,但可发生吻合口狭窄和瘘、腹腔内感染和

6、肠粘连等危险,老年病人还可增加心血管、深静脉栓塞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经会阴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相对较少,适用于因严重内科疾病不允许复杂腹部手术的老年人,或拒绝全身麻醉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部分可取得与腹部手术相同的效果,但也可出现切口感染和裂开的危险,且不如经腹部手术改善症状明显。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法都因其操作复杂,损伤大,并发症多,花费高,难以在国内普及,而且我国直肠脱垂发病以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及体质虚弱者为主。因此,治疗上应选择损伤小、并发症少、花费低的方法。通过本次临床观察证明:中医外治固脱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疗效确切,在改善肛门下坠感的同时,对于其排便障碍也有疗效,尤其对习惯性便秘

7、患者的排便频率及排便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花费低的特点。临床观察(二)前提: 直肠粘膜内脱垂又称隐性直肠脱垂、直肠前壁粘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是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内套叠、堵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属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传统手术治疗缺少规范,存在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2. 方法:共观察63例以直肠粘膜内脱垂为主证的便秘患者,均来源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肛肠科病房 。治疗方法 :固脱法与PPH术联合应用。即三位一体联合术式。观察指标:手术前后的 排便频率 排便时间 便不尽感 其他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同上

8、3. 临床疗效:本组63例患者,治愈47例(74.6%),显效13例(20.6%),好转3例(4.8%),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2%。治疗前后患者周排便频率的比较P=0.0042,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患者每次排便所需时间的比较P=0.0073,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患者便不尽感症状的比较P=0.0348,小于0.05差异极显著。4. 结论: PPH手术环形切除直肠粘膜,因此,理论上可以切除并拉紧松弛的直肠粘膜,造成粘膜与肌层粘连而达到治疗直肠脱垂的目的。无疑是治疗直肠脱垂较理的想方法,然而对于脱垂程度较重的情况,如单纯应用PPH手术,则超出了PPH术所能切除的长度。尤其

9、对那些年老体虚的患者,盆腔和直肠周围组织疏松,单纯依靠PPH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外PPH手术后主要针对吻合口下方的直肠粘膜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对吻合口上方的直肠粘膜固定作用较弱。中医外治固脱法与PPH术联合应用,既克服了PPH手术切除直肠粘膜长度的局限性,同时又应用了硬化剂的固定作用,通过消痔灵注射液在吻合口以上范围直肠粘膜下注射,对吻合口上方的直肠粘膜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二者相互协同,可以使吻合口上下较大范围的直肠粘膜恢复正常位置,扩大直肠内空间,增加粪便有效通过面积,从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临床观察(三)1.前提 :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的疝。临床所说的直肠前突是由于病人排便不完全

10、、困难、稀少或需手助排便时的极度紧张感觉而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多采用手术方法。大致从手术入路可分为经直肠、经阴道、经会阴、经腹进行修补四大类。但遗憾的是直肠前突的修补不总是能改善患者排便困难的情况。30%72%病人术后直肠前突消失而便秘症仍不缓解或缓解后短期又复发。 2.方法共观察58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均来源于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肛肠科病房。治疗方法 :齿状线上多点柱状注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的 排便频率 排便时间 便不尽感 前突深度 其他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同上3. 临床疗效:本组58例手术病例,治愈为50例(占86.21%)显效

11、为6例(占10.34%),无效为2例(占3.45%)。总的有效率为96.55%。治疗前后患者周排便频率的比较P=0.0027,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患者每次排便所需时间的比较P=0.0067,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患者便不尽感症状的比较P=0.0412,小于0.05差异极显著。治疗前后患者前突深度的比较P=0.0381,小于0.05差异极显著。注射及修补加固后有轻度坠胀感。局部未见有感染坏死情况,平均住院大数为10天。 4. 结论: 在直肠前突的手术治疗中,应以去除囊袋,修补缺损薄弱区,以恢复正常功能。我们采取以上针对直肠前突及其伴发病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小、疗程短、痛苦小、疗效可靠,术后半年至1年内均未见复发病人,远期疗效正在观察中。 总结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可以说明:1.“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理论在中医固脱法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 中医外科固脱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特点。3. 中医外治注射固脱法在治疗上,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发挥了中医药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