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89356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编号: 市政施管10工程名称知识城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百济神州地块1号桥梁工程分部名称分项名称交底日期2018年05月5日交底人交底人职务施工员交底内容:1、准备工作(1)施工机具电锯、发电机等。(2)材料准备模板用厚度18mm竹胶板、300030050mm木板、48钢管、48钢管顶托、底托等。2、模板施工流程搭设脚手架安装侧墙内模、顶板底模验收合格绑扎钢筋钢筋验收合格侧墙外模板安装加固验收合格浇筑砼3、模板施工(1)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以上0.3米。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在侧墙内侧采用483.5mm钢管作为对撑杆,外侧采用483.5mm钢管作为斜撑杆,如下图所示

2、。(2)第二次浇筑剩余侧墙及顶板。模板采用定型钢模;采用12对拉杆进行侧墙和顶板模板的加固,拉筋竖向和横向间距均为1.2m,梅花形布置,外侧附带钢管作为对拉杆的支撑,并利用蝴蝶卡作为对拉系统,对拉时必须采用双螺帽;另外在侧墙内侧搭设483.5mm满樘钢管支架,纵向间距均为40cm,横向、竖向间距为60cm,顶板倒角处横向间距为30cm;外侧采用483.5mm钢管作为斜撑杆。(3)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采用双面胶粘合),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必须清理干净。4、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4.1技术要求(1)按照百济神州地块1号

3、桥梁工程施工图与技术交底书进行施工。(2)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而成。铺底模前,下部满铺脚手架,模板清洗干净。模板加固通过脚手架、方木挤撑,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3)立模后,模板板面之间采用密封条粘贴,整体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稳定、牢固,满足施工要求。做到砼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结构简单,制作、安拆方便。(4)浇筑混凝土之前,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不得污染混凝土。(5)模板安装完毕后,对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如发现模板变形时,及时纠正。(6)模板拆除时,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

4、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支架的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7)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首先人工松开支撑、连接杆件。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模板拆除后,及时对其进行修理整理,妥善存放。(8)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9)顶板模板为重复使用模板、支架、卡具经常检查、维修。4.2质量标准(1)模板平整度、光洁度良好,无凸凹现象,脱模剂刷涂均匀。(2)模板的接缝严密、不漏浆。(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4)涵洞的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表5.4.3

5、的规定。(5)模板拆除时,要注意保护混凝土表面及边角不受损伤,拆除的模板和支架要及时清运,保持现场规整。5、安全注意事项(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作业时禁止穿拖鞋。(3)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配套,不得用一个开关直。夜间施工配足够的照明灯,电力线必须由电工人员架设及管理,开关须有防雨保护且安设牢固,并设有漏电保护器。(4)应对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由安质部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5)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时(或负荷达到最大重量时),应 在吊离地面高度05米后,重新将重物放下,检查制动器性能,确认可靠后,再进行正常作业。(6)不得随意堆放,及时回收现场的建筑、生活垃圾;不得随意破坏植被,保护水土资源;(7)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检查原因并及时排除。(8)基坑挖方时土方车轮及时清理,避免把泥土带到道路上。挖土时勤洒水,避免扬尘。(9)未尽事项按相关国家及地方技术规程、验收标准执行。会签栏参加单位(部门、班组)参加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