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89345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 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 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 我在阅读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第一章文明和社会控制中,社会控制的问题引 起了我的深思。首先,在本书中提出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 束的过程。而这种支配力直接是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是通过人们对每个人所施加的压力 所保持的。施加

2、这种压力是为了迫使他尽自己本分来维护文明社会,并阻止他们从事反社会 的行为,即不符合社会秩序假定的行为。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我们 就其中的道德来说,在希腊城邦文明中体现为传统规则,这是伦理习惯的一种近代形式,当 伦理发展的结果产生了道德体系时,就出现了一种法律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试 图将法律和道德等同起来,使一切道德戒律本身也成为法令。这便让我不禁想起了近期热议 的话题“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车长和乘务员可拒载”。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的一项规定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会第三十八次会 议上,接受了审议。规定公交车乘客不给让老弱病残让座罚款50 元并有权拒载。这项规定

3、引起了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市民的热议,争议的焦点无非是政府和司法机关是否应该通过社 会控制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约束?我认为这一案例正好契合了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这 本著作中的观点,即上述提到的社会控制。当然,针对这一规定,有市民认为让座这一行为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弱 势群体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老年人表示支持这项规定的出台,认为乘车更有“底气”了,有法 律为其“撑腰”。而有的市民则表示反对,认为“一旦上车买了票,就相当于和公交公司订立 了合同,公交车有义务把乘客送到相应的站点,作为车长和和乘务员是没有权利因为不让座 而单方面解除合同”。公交公司也表示并不乐观,相比于现在的“软性”文明劝导,“

4、硬性”的 规定当然会更好管理,但是可操作性有多强呢?关于这项规定的争议充分体现了社会控制是 否被社会成员接纳?我们平时所讨论的行为约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约束,一个是法规约束,二者具 有不同的功能和内涵,所以才有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依存的说法。坐车让座的问题属于 道德范畴,一旦对不让座给予经济处罚就属于法律范畴,然而道德是不能够考法律来加以强 制执行的。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尊老爱幼,这本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不让座 的现象盛行的时候,只能说明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底下,价值观念有待提高。另外,我们对公交弱势群体与公交强势群体的界定:公交弱势群体是指老、弱、病、 残、孕以及抱小孩,在公交

5、车上不能够很好保护自己的群体;公交强势群体是指其他的正常 人员,能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的群体。现在郑州市既然把乘车让座行为上升到法律的 层面,那么就法律的严苛行来讲,是否应该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弱势群体享有优先待遇?我们 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老弱病残呢?什么算老?是不是要规定个年龄段?倘若如此,中国规 定年满60 岁的人颁发老年证,那么请问59 岁不算是老年人吗?我们不应该让座了吗;什么算 弱?有钱有势开私家车的算不算强 ?那坐公交车的又算不算是弱;什么算病?是不是有医院的 诊断书就算病?如果在车上有人突发心脏病,却没有就诊书,按法规,他是不能享有优先坐 座位的权力呀!什么算残?从表外特征看

6、,瘸子瞎子这种在公交车上无法正常保护自己人身安 全的人坐座位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是身体素质较好的聋子哑巴算是残疾人,难道也应该享有 坐座位的待遇吗;这就是这项法规出台后带来的可操作性问题。再者,我们谈谈车票代表的权力与义务问题。坐公交车买票,一旦购买了车票,一项 契约便随之产生。坐车者购买的是权力,理应享有公交公司提供的快捷、安全的服务;而公 交公司也应履行义务,提供空间和安全的运输。既然乘客购买的车票没有差异,那么所享受 的服务就应没有差异。如果说非要让座,是不是应该像买火车票那样,有个坐票和站票之分?综上所述,郑州市颁布城市公交条例的规定是通过社会控制的手段将道德上升为法律 约束,这正是国家

7、的职能,并通过法律来行使。然而它的强力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施, 则是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问题!正如书中耶林所说:背后没有强力的法治,是一个语辞矛盾 “不发光的灯,不燃烧的火”,那么一个不能实施强有效操作力的法规如何进行社会控制?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法律将道德进行社会控制是违背法律的根本精神的。首先,一 般人的态度是反对服从他人的专横意志,但却愿意过一种以理性为准绳的生活,而目前,我 们所缺乏的,正是对法律和对道德的一种信仰,而信仰则是对某种主张主义极其相信、尊重, 并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也是希望法律所体现的道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次,法律不是万 能的,法律的局限性需要道德和宗教来弥补。而道德是

8、一种无形的社会控制手段,是存在于 人们的认知或是社会舆论中的不成文的,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日常行为中的一切行为。因此, 道德又具有法律的性质被人民普遍遵守,将这种外在的约束真正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才 能将法治与德治完美结合。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2 在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里,卢梭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专制的政府要成为合 法的政府,就必须让每一代年轻人都可以自由地决定是接受它还是拒绝它;如果做到这一点, 该政府就不再是专制的政府了。我在想我在决定接受我们的执政党时有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我都从来没有奢望过 会有,也就无所谓了。但据说我有选举的权利,我又在回忆我的选举权行使的历史。从小时开始选什么

9、优秀、三好、干部,这些班级内的选举时,我是有表决举手的权利 的,但选的对象多为老师时常在班里表扬的好学生,我也因此得到过实惠:没做过什么事, 但老师常表扬文章写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过什么优秀的,但我自认为自己真不怎么优秀 来着。印象很深的一次选举班长,原任班长是个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关心他人的女生,全班 对些很有非议,于是选举的结果是该女生下课了。但班主任在选举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演讲, 表述该女生的成绩和与众不同,看着年迈老师的期盼,放学时间已到,没有任何事能与家里 的饭菜香和此时的饥饿感相比,在老师要求下全班又重新投票,女生继续当着班长,一波才 算了了。没有人去怀疑老师的权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质

10、疑第一次选举的有效和第二次选举的拉 要票作弊,学生的民-意在此可见无力。再说宪法给的选举权吧。在高中时,有同学到了18 岁,参加过选举了,据说投了票的 还给点钱什么的,以车费还是以什么名义给,我记不清了,但学生有总比没有好。问那些被 选举的人他认识不,都不认识,也不了解,反正有多种原因可以决定选择其中之一:名字好 听一点的,或者性别为男的,或者听说过的,或者住在同一小区的,或者一个学校毕业的, 或者总之,有一个条件正好对上眼感觉舒服就成,至于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选举的条件, 道德、知识水平如何,都无关紧要,政府或者有关组织(想象中的公正机构)会帮我们把关的。 后来才知道,一切制度的制定时,都要把

11、当政者当成贼来防,而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以为人 性本善,漏洞大开,贼也纷入。以至于贼会骂,我不是生来是贼的,还不是体制提供的机会, 我只是牺牲品。说远了,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按我的意愿行使过选举权,都是别人画好的馍让 我点,馍的口味如何,没有人知道。刑罚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是不能参政议政,但对于 大多数人而言,剥夺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于他们而言这根本不算处罚。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3为了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在_公司开展,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 断提高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公司党委中心学习组把六五 普法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选为“一季度读一本书”必

12、读书目可谓很有必要,很是需要。 经过认真阅读该书,我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丰富,我的依法服务意识得到提升,我们中铁二 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丰富。通过对本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 宪法、第三章我国的基本法律概述等章节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我对法治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信念,提高了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了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 习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通过对宪 法全面深刻理解,使我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宪法意

13、识、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树立起了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只有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 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的内在结构。2011年 3 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 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所取得 的一项重大成就,实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性跨越。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 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以及基本特征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

14、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特 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不管是学习宪 法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的学习,我得到的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丰富,更 是今后学法守法用法社会行为的形成。法律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4 博登海默是美国的综合法学派的重要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法理学法律哲 学及法律方法(邓正来译)是其学术思想的代表之作,写的非常精彩,让人流连忘返。法理 学在法律学科的基础和根本,同时也是一门高深的理论学科,不少学术著作相当的晦涩难懂, 不过本书是他

15、为教学而编写的一部法理学教材,写的颇为精妙而易懂,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法 律文化、道德哲学很有启迪意义。本书一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西方历史上各个主要的法学流派的法学思想, 由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注重于西方法哲学的批判,同时认为马克思法学的真理性质,所以本 科时期我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习的是一知半解。然而,博采众家之长,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了解西方的法律也是很重要的。由此书介绍,西方法律思想的历史明了于心,同时对西方的 哲学也有了认识,因为法哲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择一点而思,博氏认为,人出于天性等原因,乐意使他们的自由受到社会有益的控制。 个人的天性加上为保障自身利益的诱导,政府在法体系中

16、的地位、法在限制和干涉自由问题 上的正当性就大大提高了。不过,我认为,这也为公权力破坏个人自由埋下了一根导火索。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精华,阐述了作者对法律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博登海默认为,法律 乃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即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秩序。博登海默给秩序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秩序是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 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可能脱离秩序,无序则生产 生活不能开展。而法律正是建立和维护秩序的最佳社会治理工具。由于对法律定义的不同, 中西各家对法律特点有不同的认识。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的法是国家阶级性、统治性。对于正义。“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当我们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在 其表面背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换句话说,正义似乎不是一个能由人的理性 来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价值有着不同的偏好,甚至正义在很多场合似乎纯粹 是一个个人情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