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89033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初探 摘要:“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是新课程为适应21世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而提出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以问题教学法为例,从“设疑、诱疑、释疑”三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将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 关键词:探究;合作;学习法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要终身学习就须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将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 一、设疑是培养学生

2、“合作、探究”式学习法的前提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是指激起人从事(或抑制)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要使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关键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群体、个体特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将学生置于“疑问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从而推动学生去探讨、去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设疑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既不宜太易,又不宜太难。 2.开放性原则,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弹性,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和

3、广度,答案绝不能是简单的“是此”或“是彼”。 3.可操作性原则,设计问题时切忌好高骛远,不着边际。 二、诱疑是推动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键 问题教学法提倡实现学生由问题的“答题者”到成为问题的“拥有者”的飞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自己设计问题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于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大胆质疑,提出疑问。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需勇气、更需创造力。教学中,教师可提供有关地理资料,设计相关地理情境,诱导学生不迷信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促使学生对教材某些结论进行再思考。在学生对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的过程中

4、,对于学生的看法,笔者一方面对于他们勇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给予了肯定,使学生情绪高涨,真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教师诱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使他们成为问题的“拥有者”,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问题的答案,推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释疑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过程 所谓释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解决疑惑的过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解决疑惑的过程,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和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要求3。教学中教师应紧抓住释疑这个环节,充分发挥自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

5、习方法。 教学中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的“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释疑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同一地理问题,由于学生个体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和思维角度、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学生释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知识重新整理、加工的过程,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过程4。对于学生的释疑活动,教师应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及时点评,适时激励,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在释疑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接触问题、提出问题,必然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个体经验的不足,在释疑过程中,又往往无从下手,制约着进行释疑

6、活动。这时教师应适时指导,相机点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指明探讨的方向和方法。 3.在解惑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它对地理学习非常重要。一个复杂的地理方面的问题的提出,有时就不是学生个体所能完成的,它必须由学生群策群力,相互协作才能解决。 总之,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善教,学生善学,教与学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学习由“学之”到“好之”、“乐之”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施和金、朱昌颐.历史教育学新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美国高中生应用学习能力标准和作业实例J.上海教育情报,2000,(2-3). 4王桂.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