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8891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基本建设办公室评价单位: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七年六月1 概述1.1 评价任务的由来沥心沙立交于2005年通车,现状沥心沙立交相交道路为南沙港快速与沥心沙东路。南沙港快速为双向6车道,红莲路向西双向2车道跨越南沙港快速接沥心沙东路。现状立交在东北象限有右转匝道,红莲路方向右转至南沙港快速路北行往广州;在西南象限有左转匝道,南沙港快速可由北往东转入红莲路。沥心沙立交东侧为规划南沙电子信息工业园。根据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及广州市南沙电子信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南沙电子信息产业园分两期建设,近期要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基

2、本骨架结构。由于现状立交功能限制,南沙港目前与产业区方向无直接交通联系,较难满足产业园区今后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红莲路与沥心沙东路直行方向双向目前仅为两车道,待产业园区建设成规模后,直行交通量较大,两车道远期服务水平较低,行车延误较为严重。同时,节点西侧为三民岛,规划为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目前,三民岛往广州方向联系缺乏,车辆只能通过沥心沙大桥绕行万环西路,从苏十倾入口驶入南沙港快速,路线绕行距离较长。因此,需要对现有立交进行改造,满足三民岛与广州市区、信息产业园与南沙港区等的联系。本次改造内容:在满足节点交通功能改造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现状节点存在的限制条件,对该节点进行改造。本次立交改造在现状立

3、交的基础上简单完善立交功能,主要包括:1、新建三民岛往龙穴岛西转南(C)匝道及龙穴岛往保税港区南转东(D)匝道2、改造现状东转北右转(A)匝道;3、沥心沙东路跨线桥北侧新建一幅跨线桥;4、新建4车道、5车道收费站各一个,扩建一个收费站。拓宽改造沥心沙东路736.801m;新建C、D 匝道分别为333.127m及270.486m,改造A匝道191.262m;新建一幅220+18+25+17.114+20+19+420钢箱梁、现浇箱梁桥;新建4车道C匝道入口收费站、5车道D匝道出口收费站各一个。本项目主要专业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廊工程、绿化工程和收费棚及

4、收费岛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文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南沙区基建办公室委托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承担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其具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如下:2016年10月,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并随即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对项目工程技术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项目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确定了评价因子、评价重点、保护目标、评价等级

5、、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了评价工作方案。随后,评价单位对项目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现状调查,并委托广东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同时,环评单位结合前期研究及调查结果和项目设计资料进行了工程分析工作。根据工程分析以及环境调查结果,对项目建设及运营期进行了大气、噪声等环境要素影响预测。根据上述阶段成果,评价提出了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最后形成评价结论,并编制完成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1.3 项目建设特点 本工程为原有立交改造及部分匝道新建,属于改扩建项目; 本工程处于城市规划区,人群集中分布、但距离本工程场址较远;周边路

6、网较发达,运输条件良好; 工程征地范围内无民居,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 工程占地有少量基本农田,需要办理相关土地变更手续。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需要对连接红莲路沥沙东路的跨线桥进行拓宽改造,因此会对红莲路沥沙东路的车辆通行等造成一定的交通堵塞影响。 施工期会给沿线敏感点带来空气、噪声、交通阻隔等问题。 工程运营期间对沿线敏感点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1.5 报告书主要结论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白云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能够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方便沿线的居民出行。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将对周

7、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噪声、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需采取周边敏感建筑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理、文明施工等措施,方可降低对本项目对周边居民及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及建议,并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正式通车。沥心沙立交位置图1.1-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为已建成 为本项目拟建图1.1-1 项目平面布置图图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 工程概况2.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沥心沙立交连接线工程 建设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基本建设办公室 建设地点: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中部,九涌以南、十涌以北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

8、规模:对沥心沙立交进行改造,新建一对往南沙港方向上下匝道,匝道总长1267.677m,同时将现有红莲路沥心沙东路的跨线桥由双向2车道向北侧拓宽至双向4车道 行业类别:公共设施服务业(K75) 建设投资:总投资额约6507.69万元 设计编制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2 交通组织及交通量预测2.2.1 交通组织本工程为二层互通式立交,第一层为南沙港快速及各匝道,第二层为红莲路沥心沙东路跨线桥。工程将保留目前已有的一对往广州方向的上下匝道,新建一对往南沙港方向的上下匝道,同时保留现有红莲路沥心沙东路跨桥线路、并在其北侧扩建一条跨线桥,便于万顷沙镇的南北交通联系。具体如下: 东北象限驶入匝道

9、(A匝道):由红莲路驶入南沙港快速、往广州方向,已有; 西南象限驶出匝道(B匝道):由南沙港快速驶出接入沥心沙跨线桥、往万顷沙镇方向,已有; 西南象限驶入匝道(C匝道):由沥心沙东路或红莲路-沥心沙东路掉头,右转驶入南沙港快速,往南沙港方向,本次新建; 东南象限驶出匝道(D匝道):由南沙港快速驶出接入红莲路、往万顷沙镇方向,本次新建; 沥心沙跨线桥:连接红莲路与沥心沙东路直行方向,上跨方式与南沙港快速形成分离式立交,本次改扩建。匝道为单车匝道,匝道区内无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跨线桥为两车道,同时设有人行及非机动车通道。2.3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为二层互通式立交。第一层为南沙港快速及匝

10、道。本工程保留南沙港快速和目前已有的一对2条往广州方向的上下匝道,新建一对2条往南沙港方向的上下匝道和2座收费广场,其中南沙港快速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约35m、中间设绿化分隔带、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80km/h;匝道为单项单车道、路基宽度8.5m、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40km/h,新建匝道总长约1267.677m。第二层为红莲路沥心沙东路跨线桥。本工程拟在现有红莲路沥心沙东路的跨线桥北侧新建一幅桥,由现有双向2车道向北侧拓宽至双向4车道、为城市次干道、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60km/h。新建跨线桥桥面宽度9m、桥长224m。本工程主要

11、建设内容包括有匝道及跨线桥的路基、路面、桥梁、排水、照明、电力、绿化、收费广场、交通指示等工程。2.4施工方案2.4.1施工条件本工程属于三桥区域综合改造项目中的一项,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提高居民出行水平。加之区域交通发达,用水、供电等均较便利,气候条件良好,施工条件较好,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交通疏导,确保沿线居民安全。2.4.2施工工艺3.7.2.1立交工程立交工程多数采用支架现浇和移动模架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采用搭支架现浇的施工方案,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2.1-1 现场施工总体工艺流程 上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主要包括箱梁浇筑以及路面铺设等,箱梁浇筑施工采用满堂支架

12、现浇法以及移动模架(MSS)施工法。 满堂支架现浇法满堂支架现浇法在市政建设中已有成熟经验。主梁横截面可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和箱肋部分,第二次浇筑顶板部分。两次浇筑的接茬部位按施工缝处理,梁纵向浇筑顺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的要求分段进行。图2.1-2 满堂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流程图 移动模架(MSS)施工法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专用机械化桥梁施工技术。MSS滑移模梁主要由托架(牛腿)、主梁(钢箱梁)、横梁、后横梁、外模、内模六大部分组成。图2.1-3 移动模架(MSS)施工法工艺流程图 下部结构施工桥梁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工艺如下:图2.1-4 下部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13、图 桥面施工路面铺装分二层,下层为 100mmC40 砼垫层,其上为 90mm 沥青砼面层,施工流程为:图2.1-5 路面铺装施工法工艺流程图(4)路面工程根据咨询建设单位,本工程路面和桥面表层均为沥青混凝土,拟采用ABG8620沥青摊铺机,一次摊铺最大宽度16m,采用半幅路基一次摊铺完成。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81。表2.5-1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单 位数 值技术指标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规划红线宽度三桥新街城市主干道级/60km/h/80m世纪大道城市主干道级/60km/h/100m西宝疏导线城市主干道级/60km/h/60m尚航路城市主干道级/

14、60km/h/60m西宝高速高速公路/100km/h西安高架快速干道城市快速路/80km/h匝道35km/h辅道30km/h路线最大纵坡立交主线%4立交匝道或辅道%4最小坡长立交主线m170立交匝道或辅道m85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型立交主线m1000立交匝道或辅道m350凸型立交主线m1200立交匝道或辅道m300路面设计年限年15土基回弹模量MPa35桥下净高陇海铁路m8.5机动车道m4.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m3.5设计抗震烈度度路面计算荷载BZZ-100标准轴载经济指标投资总金额万元1360003 工程分析3.1 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3.1.1 施工期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线工程(雨水、污水和照明管线)、交通工程和绿化工程,不同工程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见表4.11。表3.1-1 工程施工期产污分析表工程内容污染类型产污环节说明主要污染因子现场清理及临时工程废气建筑物拆除、地表清除等粉尘固废弃土、建筑垃圾等生态植被破坏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废水钻孔泥浆水、机械维修等SS、石油类噪声钻孔机动力装置、振动棒噪声LAeq、振动废气钻孔机柴油装置尾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