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88704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想读书体会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 ,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 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 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

2、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 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 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

3、“教”是前提、手段,“不教” 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教育与人生读后感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 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 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

4、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读完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与人生后,心灵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确确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二字,令人钦佩!教育与人生 中用了比较小的一篇幅说道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看似一句连“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却思考了很久因为它“实在,朴实” !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离这一句话的要求还有多远?第一点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 ,以“身教”为贵。个人认为,老师其实是 “语言器官” 比较发达的高级动物,“言教”可谓是时刻都在进行

5、的,经常嘴巴一张就会停不下来,反正我是这样的人,所以讲的话多了,难免重复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学生很多时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 拿最近的课本剧排练来说,学生甲饰演后羿, 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仑山顶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排练时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绘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后羿这一人物, 依照人物特点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该怎样?拉弓时的表情又该怎样等等。 可是任凭我描述学生的表演还是不尽人意,结果我实在不满意,一着急自己上去演了,学生也紧接着模仿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其实当时我是“愣”了,进步太快了,后来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第二点知识学问无

6、止境, 品德修养无止境, 这是古今中外凡是有见识的人一致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师,谁也不应该故步自封,说是足够了,可以教一辈子了。 现在的教育事业对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肩上的担子巨大,我们不应该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呼失去光泽。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我教古筝只把辅导学生考级当做首要目的,要求自己是熟练掌握“考级”曲目,这样以便自己上课的时候讲解自如,示范的也漂亮!可现在想像,自己实在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时间久了,学生将会远远地超过我,自己也会觉得无聊起来, 怎么可以一直不学习新曲子呢?所以现在我必须要“进修”起来!教育与人生 一书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揣摩, 叶老的超凡智

7、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个月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可以学习好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充电,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方面,也让我将来的“教育人生”盛开出一朵美丽灿烂的小花,嘿嘿!当教育与人生 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 同时细腻地指点着。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8、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 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 而不是智慧和人生。在我第一次直面 41 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 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 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 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 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 和学生

9、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 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 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 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

10、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 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以前的我并没真正懂得如何与儿童相处,如果接受他们的情绪,如果处理他们的想法。 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用轻声细语更容易贴近学生,用温柔更容易说服孩子的小脾气, 用一点细微的关心可以把他们的“不听话”赶走!而正是老师的态度引导了学生的态度,老师的脾气改变了学生的脾气,老师的为人影响了学生的为人。这些点点滴滴也许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 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就是用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我的学生让我懂得了更多,我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让他们真的得到收获。我想看到他们不论在快乐与难过中, 还是在成功与失败

11、中, 都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长大!“教育与人生”,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作用,也可以看出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学习, 可能你没有坐在课堂上, 可能你不是学生,可能你正在学习一项新的技术, 可能你正在浏览网页, 哪怕可能你正在看路牌,摸索前进,又哪怕是小孩在学习走路,这些都是学习。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不只是指读书。用叶老一句简单的话来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也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当他们能自主学习的时候,那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看着教育与人生,我一直在

12、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把书中的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想, 怎样把书中的思想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 因为这本书基本上是针对小学教育来写的, 很多方面在幼儿园里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一直思考着 后来,我想到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主要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作为幼儿掌握知识的媒介,起主导作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能充分行使主动权,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努力。所以, 我觉得在幼儿园最主要的就是养成教育,也就是叶老的那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 。跟着这一条原则, 我不断地摸索, 希望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有向师性, 他们把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比父母对他们的看法看得更重。

13、 他们特别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而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肯定也是参差不齐的,像我们班,查小朋友语言、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很优秀,不需要老师阿姨多费心,还能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情。 我们班还有一个小年龄的小朋友, 每次游戏的时候,她都能开心参加,但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不肯举手。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和大胆举手的习惯,在一次语言课上,我特别注意她,在请幼儿表演儿歌的时候, 又没看到她举手, 于是,我试探性地问:“ XXX,你愿意表演给小朋友看吗?” 她点点头。可当其他几个小朋友都上来的时候,她却没有动,我鼓励地说:“XXX,很勇敢的,老师相信

14、你的。”于是,我把她请了上来。明显可以看到她脸上的笑容,但第一遍表演的时候,她只是跟着我做动作, 嘴里没有念儿歌。 于是,我又引导说:“XXX,刚才一遍你做得很好,愿意跟着老师,跟着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念出来。”她很干脆地说“愿意。 ”于是,我蹲下来,跟她面对面,用眼神、动作感染她、引导她,终于,她开心地念起了儿歌,终于在课上开了第一次口。 其实这只是初步的引导, 相信在不断的正面诱导之下, XXX会逐渐主动举起小手的。而习惯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形成的,就像教育不是今天教了就可以了,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对孩子的细微的进步进行表扬,对孩子的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一起探讨正确的途径。不,教育还不止这些,其实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教育的契机,教育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