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88382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湖北省襄阳市一中 高 婷【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更的史实,探讨其变更的因素。【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驾驭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更史实:服饰的变更、饮食结构的变更、住宅的变更、婚姻风俗的变更、丧葬礼俗的变更、其他社会风俗的变更;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状况,培育归纳发展特征的实力;通过多角度思索“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更”等问题,培育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选取学校变迁中具有有代表性的服饰、饮食、住宅、婚礼、丧葬、礼仪等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资料再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

2、社会习俗场景,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走近历史,感悟生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给学生设置情景剧本编写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构思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情景剧,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想象实力。3.情感、看法、价值观(1)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定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习用社会史观看问题。(2)从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感悟变是向西方学习,土洋并存,不变是保存传统文化,变与不变是辩证关系,使学生相识到它的变更是必定的,同时,在变更中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点难

3、点】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特征难点:分析发生变迁的缘由【学情分析】1、 学生在初中课本里已初步领会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的学问是零碎的,对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相识。本课着重引领学生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怎么变?”的史实,探究“为什么变?”的缘由以与这种变更的特点和趋势。2、物质生活的衣、食、住和社会习俗是学生比较熟识并感爱好的内容,本校又是百年老校,学校的变迁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结合校情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上网或者去校史展览室查找有关学校的资料或做相关调查,让学生编写符合历史的情景剧。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本

4、课的设计上以学生讲解为主,老师协作展示。 【教材内容分析与设计思路】鸦片斗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猛烈变动,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起先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更。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很多色调斑斓、新颖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簇新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起先走向近代的广袤画面。这种变更的趋势是:由以往封闭渐渐走向开放、面对世界;由过去封建传统天下渐渐走向近代、现代化。从社会史观探讨历史,结合本校校情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 乡土史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历史中富有活力的因素,是学生身边的历史,

5、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学生供应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提高实力,又能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感悟历史,深化历史学问。2、 采纳“三环七步 先学后教 一堂一清”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前我将编写课本剧的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编写历史剧本。在教学环节上结合本校教学课改的校情,分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本节课实行的是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本课基础学问;其次个环节是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第三个环节是师生共同总结、提升与拓展。整堂课体现新课

6、改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 引导学生学习用社会史观看问题,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注意对历史方法的指导。对于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要放在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考查,对于形成变迁的缘由分析可以从内因、外因两大发面考虑,而内因又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思索。4、 情感升华。在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化是素养教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学问,培育实力,更要以小见大、由此与彼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运用】本校建于1897年,是所百年老校,在设计本课时候,利用大量学校的老照片结合校歌制作成展示校史的视频,将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结合起来讲授历史学问,利

7、用身边的历史资源切入,激发学生的爱好;小结部分利用动画这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小结,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结束本节课,动画小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方法】1、 采纳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爱好来突破重点,寓教于乐。2、 采纳探讨法、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又能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活动)同学们知道一中是谁在哪一年创立的么?对,1897年由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的。今日我们就以百年一中的变迁来感受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在请大家一起合唱我们熟识的校歌。【播放视频】(学生活动)唱校歌看视频 第一个环节: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总结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8、表现和特征师:有历史学家说历史应当是全部人的历史或者是社会习俗史,历史的探讨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大事务,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和身边的小事。这就是社会史观。今日伴随着熟识的校歌,我们就从社会史观的角度来学习第一节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好,现在请全班齐读课标要求。生:齐读师:好,通过课标我们今日要解决的两个重点。一是变迁的表现和特征,二是变迁的缘由。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自学,结合上节课预习的内容和导学提纲上的学问链接,完成自测题15题。(老师板书)(学生活动)自学自测(老师利用展示自学自测的要求和步骤)阅读教材P62P66页,思索如下问题: 1.第一个子目:“变更中的男女服饰”中“

9、服饰”是怎么变更的?2. 其次个子目:“并行于世的西餐”中“西餐是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西餐传入前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3.第三个子目:“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国建筑在近代发生了怎么样的变更? 4.第四个子目:“习俗风尚的变革”中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更? 5.边看边划边做边标注。 (12分钟左右)(老师活动)好,现在进入小组探讨环节。谈论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核对自测题14题,探讨第5题;其次个任务是我们一起走进切斯特朗宁一家在襄阳的生活,结合上节预习的内容谈论总结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学生活动)学生探讨。(老师利用展示小组沟通规则)组内沟通规则 1.学科小组长主持核对

10、自测试题,沟通解决疑问。 2.学科小组长记录生成问题。 3.学科长作好记录,并指定小组发言人。 (5分钟左右) 师:好,现在自测题有没有问题?生:没有。(老师利用展示答案)师:上节课预习完后,结合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我们布置了编写情景剧的任务,今日就有请各小组对我们展示他们的成果。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并从对话中总结归纳出各个阶段变迁的表现。(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老师活动)展示照片师:好,大家很有才,表演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变迁的表现。现在进入小组抢答环节。师:1840-1949年在衣服上的变更?生:男子穿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女子穿改良的旗袍。师:1840-194

11、9年在吃的上有什么变更?生:以传统的四大菜系为主,西餐在鸦片斗争后传入。师:1840-1949年在住的上有什么变更?生:北方以四合院为主,西式建筑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师:社会习俗上呢?生:“老爷、大人”被“先生”取代;留辫裹足被剪辫放足所取代;跪拜、作揖被点头握手所取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婚姻自主、删繁就简所取代。师:50-70年头在穿上有什么变更?生:从列宁装、布拉吉到绿军装、干部服变更。师:社会习俗上呢?生:称呼同志、生活单调、婚姻政治色调深厚;旧式葬礼向新式葬礼转变。师:改革开放后再衣服上的变更?生:异彩纷呈。师:在社会习俗上?生:丰富多彩,彰显特性。(老师活动)展示。好,同学

12、们总结的很好,在这个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不同的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其次个阶段政治色调深厚。第三个阶段异彩纷呈,彰显特性。师:则通过总结表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更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以下一段话,快速的总结出变更的特点。(老师展示)从以下一段话中归纳出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更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更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相伴随的。它经验了从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这个变更的过程是新旧观念冲突的过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部就班的过程,农村和内地的变更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近代以来新式礼俗已经出现,但是传统礼俗并没有完全退

13、出历史舞台。生:近代化特征;从封闭到开放;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变更但是保持民族特色。师:好,总结的特别好。则学校的变更只是社会变更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缘由? 其次个环节: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老师为引导的合作学习。(老师展示)“让史料说话”材料一 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起先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变更,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消遣,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 邵先崇近代中

14、国的新式婚丧生:外来文化的影响。“让史料说话”材料二 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同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同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生:政治运动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推动。“让史料说话”材料四 近代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耸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自来水厂、巡捕房、丝厂、轮

15、船公司皆在焉。”自来水“激浊扬清,人皆称便”。 胡祥翰、李维清、曹晟上海小志上海乡土志夷患备尝记生:工业文明的传入,新的生产方式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史料说话”材料五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斗争相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见,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生:思想观念的变更。师: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中产生的,即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发展,并促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变。这种变更发展依旧在进行着,就以襄阳为例。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情感升华(老师利用展示不同时期昭明台的历史照片)师:襄阳是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更。但一些代表着襄阳特德的标记性建筑却被保存下来。请大家看各个时期的昭明台,我们就以建筑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