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88348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2检查初读。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5汇报交流。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

3、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

4、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

5、读。(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

6、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