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87913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携手重视家庭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携手重视家庭教育李堡中心幼儿园 李桂萍摘要:作为父母,要想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从小就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解放他们的脑子,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双脚,让他们走出去。儿童的学习始于模仿,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由于儿童生活经历浅薄,判断是非能力很差,判断往往是“他律的”。父母自然就成为孩子最早、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个人爱好、志趣、习惯都对子女产生深刻、持久影响。重视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保持一致、生活教育正文:作为家长,您做过这些事吗?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

2、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可孩子却比你牛: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让您不知所措。这问题在哪里?你放手了吗?在家里你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吗?陶行知的次子陶晓光在回忆父亲给我教育中这样写道:“父亲要我们从小动手做事劳动,不要学少爷小姐。年长一些,就要求我们向自助助人,自立立人的方向去做。他忙于事业,和我们孩子相处时间不多,但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都很重视,要求我们逐渐树立起独立自主的信念”。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家庭教育,尤

3、其重视早期家庭教育。1、家校合作促成长早在1919年,陶行知就明确指出 :“小学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学校与家长的联络。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帮助家庭,家庭要争取学校的帮助,彼此互相支持和合作,紧密配合,使青少年更好地健康成长”。(全集卷一,第98页)他强调说:“小孩子最要紧的是入学校。父母应及时送小孩进入幼儿园或小学,这是他们的神圣职责”。现在幼儿园进行的是主题教育活动,也就是把相应的内容安排在一个主题中。在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老师会请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做一些小调查,为孩子积累主题经验,同时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每次有这样的活动,我首先与孩子商量我们该如何做,然后按照商量好

4、的方法进行,如果不合理,我再提出建议。如:进入秋天的主题,老师让家长朋友带孩子到周围环境中寻找相关树叶,让孩子预先感知。孩子们寻找了许多树叶:像扇子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大大的梧桐叶、像针一样的松树叶,让孩子带到了幼儿园,在这样的合作中,孩子的潜意识中就有了秋天到了,银杏叶变黄了,会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飘落下来;秋天来了,枫叶会变红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很积极,语言很丰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让家长朋友与孩子一起寻找秋天的气息,并用照相机拍下找到的秋天带到幼儿园,因为生活即教育。家长们把孩子带到田野拍丰收的农田;带到果园拍丰收的果子;带到花园拍秋天的花。当老师在集体中展示拍的照片时,孩

5、子很兴奋,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同伴们,因为这是她亲身经历的事,这样便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我真希望每一位家长朋友都能珍惜这样的教育机会。其实,这样的亲子合作让你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2、该放手时就放手与您分享美国的一个事例:有一位学者,到美国一所托儿机构去参观,见到美国2岁多的孩子喝果汁,孩子自己拿着果汁盒往杯子里到。盒没拿稳,果汁倒洒了,老师没有马上取而代之,仍然让孩子自己倒,可见他们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实际上,孩子把果汁倒洒时,自己也看见了,成人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会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家是孩子自主的港湾。当孩子有独立意识时

6、,就要鼓励,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孩子做事慢就包办代替。就拿穿衣来说,一般情况下,进入小小班年龄孩子就有模仿大人穿衣的意识,这时您就要有意识培养,先学穿裤子,再学穿套头衫的确,孩子刚学动作慢,家长可能5分钟搞定可孩子要半小时,你怕孩子时间长了着凉,所以取而代之,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培养孩子愿意模仿成人,成人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孩子做事慢,时间观念差,我们就要耐心,给他足够的时间。孩子是愿意做事的,有时听见成人老说“磨磨蹭蹭”,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工作和成人工作的目的不一样。成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结果,因此会尽快地完成工作。孩子工作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过程,积累这些新的经验,所以孩子做事会

7、比较慢。如果,您觉得孩子的确磨蹭,比如说: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为了让孩子加快速度,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表现很好,你完全有能力再快一点做完作业。小孩子都喜欢表扬,正面的表扬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通过孩子独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长。在家里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能力来完成自己的事,做家长的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只要你放手让他做,也许刚开始衣服穿反了,扣子扣错了,只要你能让他坚持下去,他的小手一定会非常灵巧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小,就一味地包办代替。你们应该知道,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每个孩子都是差不多大的,也许正因为你的包办代替

8、,才让你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不如别的小朋友,所以在此我要请家长们放手,放手,再放手,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去尝试,错了可以改正,对了让他尝到胜利的果实。3、保持一致不迁就。陶行知早在1925年在评陈著之家庭教育中曾指出:“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素主张刚柔并济。父母所用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子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去子女之敬意”。(全集卷一,第571582页)他认为:“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枯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他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自由中有规

9、则,规则中有自由”。(全集卷一,第98页)显然,陶先生的这些意见,是很值得为父母者深思的,是很珍贵的。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他不知道听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4、缺点提出要慎重。孩子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也许在某个阶段真的会让您头疼。如:家长看见熟人后教孩子叫人,可孩子偏不叫,然后我们会下意识的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的孩子不叫人”,孩子就有这样的想法“妈妈都说我不叫

10、人,我就不叫”,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朋友面前很尴尬。您不凡就直接以孩子的口吻叫“阿姨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模仿你主动叫人。当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好时,老师可能直截了当告诉您,因为这是跟您交流,可你回家跟孩子交流时就要注意方法,首先要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哪里表现好,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怎么怎么样,老师会更喜欢你。这样孩子容易接受,也容易改正缺点。 陶行知指出“孩童最易受影响人者也,父母之言行举动,子女多于不知不觉中被其激触,效而尤之。今日之学子,即他年之父母也。为学子而行欺,是不啻引将来之行欺矣。可不慎哉?(全集卷一,第21页)由此可见,做家长的,尤其是做父母的,必须重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

11、子做出表率和榜样。这正如陶行知在儿子教学做一文中所指出:“我希望每个儿子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我得把自己先做成那样的儿子。我要教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教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5、家庭教育六字经关爱但不溺爱。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必需的关心,但从婴幼儿起,就要尽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平等但不放任。从小在家中就不能给他独特的地位。孩子有了缺点、错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但也要该管则管,决不护短、放任,启发孩子明辨是非。如果处处庇护,娇宠、姑息、迁就,会使孩子变得骄横任性,不求进取。关注但不过分。现在的父母和祖辈,几双眼睛都紧盯

12、住孩子,几双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用爱包裹着孩子。这样就会压抑孩子的独立能力。应该让他从小对自己的事做决定,培养独立自主意识。陶行知曾指出:“婴儿出世后,仅仅取一个名字是不够的,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作为父母,要想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从小就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解放他们的脑子,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双脚,让他们走出去。虽然家庭教育广受重视,但我国的家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靠拳头和棍棒来威胁和征服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做出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难以达到;有的家长爱虚荣、要面子,孩子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父母和子女产生隔阂,甚至对立,矛盾重重。尤其现在社会变革较大,工作节奏加快,家庭负担重,家长压力增大,家庭人员流动频繁,父母和子女常年分开,导致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失,这些新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但是,不论社会怎样的变化与发展,家庭教育不可丢,也不可轻视。我认为,陶行知关于家庭教育的见解,至今仍熠熠生辉,很多地方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