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治疗模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87912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治疗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本治疗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本治疗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本治疗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本治疗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本治疗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治疗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个案工作【作 者】童敏编著【出版商】 北京市:中国社会出版社 , 2000 【丛书名】中国社会学实用教材系列丛书【原书定价】22.00【主题词】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个案工作【参考文献格式】童敏编著. 社会个案工作. 北京市: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什么是个案工作,四种基本动机类型的分析,四种基本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个案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190页200页)第一节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的影响非常广,被认为是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行为治疗模式之后的第三种思想流派,无论在对人性的理论假设方面还是在实际的个案辅导工作中,人本治疗模式都与 以

2、往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不同。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在实际的个案辅导治疗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运用和总结形成独特的治疗模式。一、理论发展概述 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ts)创立的,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治疗中心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1非指导性治疗阶段。 非指导性治疗阶段的时间划分大致为1940年至1950年,在此阶段罗杰斯提出一种与传统的心理分析治疗模式不同的治疗方法,称为非指导性治疗,以区别以往的以个案工作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罗杰斯在其1942年出版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中指出,个案工作

3、者应尽可能地不表露个人的观点和意愿,减少对求助者的影响,以促进求助者的自然成长。罗杰斯强调,个案工作者所需做的是通过运用注意、解释和情感反映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宽容、接纳和融洽的合作联系,以便让求助者依赖自己的内部资源发展自己。 2当事人治疗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57年。在这一阶段罗杰斯开始逐渐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治疗技术的运用转向个案工作者品质的强调,他在1951年出版的当事人为中心治疗法一书中提出,个案工作者应以求助者的情绪状况为主要感受对象,敏锐反映求助者的内心变化,了解求助者真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消除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使求助者形成协调统一的自我概 念。这一阶段,无论是在

4、理论方面还是在实战方面,都有比前一阶段有所发展,对于自我概念、有机体经验以及求助者的主观现象世界等问题,罗杰斯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3治疗的条件阶段从1957年起罗杰斯开始着重探讨治疗效果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他在1957年出版的导致治疗性个性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一书中指出,个案工作的重点不是纯粹地反映求助者的感受,而是创造一些可以促使求助者发生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无条件关怀、同感、真诚和尊重等,个案工作者需要积极介入整个个案辅导过程,依靠自己的个人品质引导求助者探讨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罗杰斯注重个案工作者与求助者的伙伴关系,强调双方情感和体验的相互交流。这一阶段一直发展到1970年。

5、 4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从1970年起,罗杰斯开始把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其它领域,例如,个人成长小组、游戏治疗、教育和行政等,罗杰斯希望广泛地运用自己的理论,使当代大多数人过一种人本主义的生活。1974年罗杰斯将他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改名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又称为人本治疗模式。在这一阶段,罗杰斯赋予个案工作者更大的自由,个案工作者除了可以运用非指导性治疗技术以外,也可使用一些影响性的治疗技术,如自我表露、提问和反馈等,罗杰斯认为只有通过个案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求助者体会到被接纳的感受。二、理论假设。人本治疗模式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治疗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其主要的理

6、论假设包括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自我概念以及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失调等。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人本治疗模式反对精神分析治疗的观点,它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模式是以心理障碍者的特点推论人性,把人视为充满各种本能冲动和矛盾的病态人。人本治疗模式也不赞同行为修正模式的看法,认为行为主义者把人视为动物。因此,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人具有能力发展自己,并能够和谐地与别人合作逐渐变得成熟。罗杰斯假设人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御人的生命驱动力,推动人发挥自己内在的各种潜能,追求发展,提高本身的功能,使人变得更加成熟。罗杰斯认为这种驱动力存在于人的有机体中,在生物学方面表

7、现为一切生物所共有的发展动力,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人所特有的自我发展的倾向。 人所遭遇的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评估,以便确定对于自己的意义。这种评估能力源于有机体本身,称为机体智慧。作为个体这种智慧表现为,它能够评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对于好的个体倾向于接近和保持,对于不好的个体就会形成回避反应,抗拒那些令个体感到不愉快的感受。但是这种评估过程不是个体刻意思考的结果,而是自发的,它反映了个体的真实需要,是协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动力所在。 2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 罗杰斯认为,与其说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还不如说生活在主观世界里,对于个案工作者来说,只有从求助者的主观角度着手才能体会各种事件对于求

8、助者的意义,理解求助者的各种内心感受的变化。罗杰斯强调,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生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选择。因此,人本治疗模式反对依靠外在的一些标准衡量、评估求助者,认为这样做只会把个案工作者自己的观察标准强加给求助者,从而忽视求助者独特的主观现象世界。 罗杰斯依据以上的理论作出推论,认为只有求助者自己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而个案工作者只能通过建立和谐、接纳的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个案工作者应当以求助者为中心。 3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在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于治疗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在罗杰斯看来,人的所有

9、行为是由自我概念而定的。罗杰斯区分了自我和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是求助者真实、本身的个体,而自我概念则是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它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部分,自我概念可以概括为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发展、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自我概念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求助者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产生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儿童逐渐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从他人的态度和反应中了解到许多关于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尤其那些经常接触的重要人物,是形成儿童自我概念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样,每个人就会形成有关自己的自我概念,其中有一些让求助者感到愉

10、快、满足,有一些则相反,使求助者体会到痛苦和不愉快,对于愉快的经验求助者会给于积极的评价,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竭力寻找、保持和发展这样的自我概念,相反,对于不愉快的经验求助者会赋予消极的评价,并尽可能地回避和掩饰这些经验。因此,当求助者具有了自我概念之后,自我实现的发展倾向就会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并不总能反映求助者的真实需要,因为它的形成要受到他人价值条件的影响。他人在给于求助者关心和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价值条件强加给了求助者,求助者必须放弃自己的要求去迎合他人的价值标准,否则,求助者就无法获得别人的关心和爱。这样,求助者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会依据别人的价值标准,并以此确定自己的行为。他人

11、价值条件的影响通常并不表现为外部的强迫,而是求助者自愿的行为,因为获得这些价值条件就能提高求助者对自己的评价,相反,如果得不到这些价值条件,求助者就会变得难以接受自己,轻视自己。但就最后的发展结果而言,他人价值条件的影响是负面的,它使得求助者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发生异化。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内化他人价值条件。求助者在此阶段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和爱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一些真实的需要,以他人的价值标准认识和评价自己。 这样,求助者的真实需要就会与自己的自我概念逐渐脱节。第二阶段,自我概念出现危机。如果求助者长期与自己的真实需要脱节,就会逐渐变得无法确定自己的真实状况,出现自我概

12、念的危机。第三阶段,第二评估过程的形成。由于他人价值条件的内化,使求助者形成错觉,以为他人的价值条件就是自己的真实需要,并逐渐替代求助者的真实要求,影响求助者的自我实现倾向,形成第二评估过程。这样,他人的价值条件就会增强求助者的自我压迫感,妨碍求助者潜能的发挥。4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罗杰斯认为,当求助者内化他人价值条件之后,就会出现求助者的自我和经验不一致、甚至冲突的现象,求助者为了维护自我概念就会曲解和否认经验,常见的方式有三种:第一,选择性知觉。求助者只注意那些与自我概念一致或者不发生冲突的经验,以便肯定自我概念。第二,曲解。对于那些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加以曲解,使之与自我概念保

13、持一致。第三,否定。否定那些与自我概念相冲突的真实经验,认为它们并不存在或者是虚假的。通过这三种方式求助者就能使自己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保持一致,维护自己的形象。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求助者的自我结构并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只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不一致,因而称为心理适应不良。罗杰斯指出,心理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调不同,当求助者出现心理适应不良时不会产生紧张和焦虑,因为此时求助者会发展防御机制,曲解和否定经验,使自我概念与经验保持不一致。但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会导致求助者将实事与意见混淆,变得越来越呆板,越来越脆弱。如果防御机制失效,求助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求助者的自我结构就会面临威胁,因为此时他无法继续成功地曲解和否

14、定自己的经验,自我概念与经验出现严重的冲突和对立,而且求助者对此却无能为力。这样,求助者就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和紊乱,导致心理失调,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结构解组。可见,无论是心理适应不良还是心理失调,都是由自我概念与经验的不一致导致的,只是心理失调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心理适应不良。三、治疗的目标和条件1治疗的目标。罗杰斯强调,人本治疗模式的辅导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并消除价值条件化的自我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感受和行为,使求助者逐渐接近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罗杰斯把这种人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 这样的人是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领悟周围的人和事物,

15、具有基本的安全感,能够开放地接纳新的经验。第二,能够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具有灵活、自然、宽容和适应力强等品质。第三,忠于自己,尊重自己,依据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后果。第四,在心理上体会到极大的自由,面临众多的选择。第五,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人本治疗模式的重点不是解决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协助求助者重整自我概念,让求助者更好地依据自己的真实愿望生活,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罗杰斯认为,求助者经过人本治疗模式的辅导之后,会出现三个方面的主要变化:第一,求助者逐渐放松自己,变得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第二,求助者变得较

16、为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和情绪。第二,求助者变得较为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愉快经历,探讨自己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不一致的原因,并能够学会较为准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第三,求助者开始综合自己的经验,重新确定自己的形象,减少自我概念与经验的冲突和矛盾。2治疗条件。人本治疗模式比较注重个案工作者与求助者的合作关系,希望凭借融洽、接纳和轻松的辅导环境帮助求助者成长。罗杰斯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促使求助者改变的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即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这些条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表里如一。个案工作者要促使求助者发生改变,首先自己需要体会到内心的和谐和统一,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应与实际的感受一致,做到表里如一。如果感到愤怒和不愉快,个案工作者就要真诚、自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掩饰,这样才能让求助者体会到个案工作者的真诚和一致。第二,不评价。个案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不应对求助者的感受和行为进行评价,不要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给求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