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87862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3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2一、选择题1、由于政权的局部统一与争雄,促进了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的开发,缩小了我国南北间的差异,为新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时期是 A、殷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分裂的社会根源是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西汉王国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3、东汉末年陷入割据局面,最终导致大一统帝国走向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持续了A、2个多世纪 B、3个多世纪 C、4个多世纪 D、5个多世纪4、曹操生活的时代处于 A、东汉末年 B、北魏时

2、期 C、三国时期 D、西汉末年5、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是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6、赤壁之战的直接后果是A、曹操失败,北方重新陷入混乱 B、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C、刘备巩固了在四川的势力 D、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7、三国鼎立的开端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是时间分别是A、公元9年及公元220年 B、公元220年及公元229年C、公元196年及公元229年 C、公元208年及公元229年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赤壁之战到孙权称帝,共历时 A、12年

3、 B、13年 C、21年 D、55年 9、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吴蜀建立了巩固的攻守联盟 B、自然条件利于三国割据C、三国经济同步发展,形成势力均衡 D、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进程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A、 B、 C、 D、11、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1,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2、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这说明了A、曹操确实

4、奸诈而又狡猾 B、正统观念影响十分深远C、刘备才能远远胜过曹操 D、三国演义等同于信史13、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忠、孝 B、孝、义 C、节、义 D、忠、义14、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最早在此建立政权的是 A、楚国 B、项羽 C、孙权 D、刘备15、诸葛亮复兴汉室的策略“跨有荆益,结好孙权”,“荆”、“益”是指 A、湖北、湖南 B、湖北、四川 C、四川、云南 D、贵州、云南16、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

5、,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17、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A、诗、书、礼、易、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C、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D、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18、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

6、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豪族趁机扩充势力,形成军阀混战19、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碶事也。”文中的“永和九年”属于A、公元纪年 B、干支纪年 C、年号纪年 D、朝代纪年20、江统(?-310年)曾在徙戎论写道 “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A. 匈奴和鲜卑 B. 突厥与吐蕃 C. 契丹与党项 D. 蒙古与女真21、下列朝代更替示意图,正确的是 东魏北周 东魏北齐 A、北魏 B、

7、北魏 西魏北齐 西魏北周 东魏北周 东魏北齐C、北魏 D、北魏 西魏北齐 西魏北周22、右图是南北朝对峙时期的形势图之一,结合北方政权的情况,地处江南的朝代应是A、刘宋B、萧齐C、萧梁D、陈23、下列各组王朝排列中,均建都于洛阳的是A、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 B、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C、西周、曹魏、北魏、隋、唐 D、东汉、东晋、前秦、辽、后梁24、我国古代居民的大规模迁移活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流域,这两种迁移的相同后果是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剧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25、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

8、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请问这一时期黄河安流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数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26、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27、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A、推动经济发展 B、缓和民族

9、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 D、巩固政权根基28、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能够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推动 B、孝文帝至高无上的皇权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鲜卑贵族迫切要求汉化2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30、“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31、(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

10、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了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孝文帝借南迁之名行迁都之实北魏的保守势力很强 南伐与迁都都很重要A、 B、 C、 D、3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A、使用汉语 B、采用汉姓 C、与汉族贵族联姻 D、学习汉族的礼法33、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A、平城鲜卑语 B、中原汉语 C、洛阳鲜卑语 D、北方胡语34、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

11、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35、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36、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

12、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37、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B、加快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人民生活环境较安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38、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3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人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40、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羊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兽医术、相马术,以及制作毛毡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这种现象能说明A、胡人政治、经济、文化更先进 B、“汉文化”被“胡文化”所取代C、胡汉文化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D、汉人地位下降,沦为征服者奴隶41、东汉以后,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开始发生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这反映了当时A、胡汉民族融合 B、江南经济发展 C、推崇人品节操 D、倡导独尊儒术42、下图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