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87857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从 1687 到 1887:1687 年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市的一年。两百年后的 1887 年,麦克斯威去世八年,赫兹正在做电磁波的实验,而两个美国人迈可生与摩利却在实验室中找电磁波的介质以太,得倒找不到的结论。这开始了廿世纪物理革命(对牛顿物理)的第一炮。这两百年中,发生了不少事。近代的世界可以说是在这时期形成, 其面目与牛顿时代之不同, 也必须要努力想象,才能体会。一些世界大事:( 1683 施琅攻克台湾。) 1689 年俄国的彼得大帝登基,俄国开始西化。 1714 年,清廷禁天主教。 1740 年普鲁士的腓德烈大帝登基,谋取波兰。 1751-65 年,

2、法国的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84) 与达伦柏 (Jean DAlembert,1717-83) 出版了十七卷的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1764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5 年,孟加拉国归东印度公司。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同年,亚当司密原富( 英 Adam Smith, 1723-90, The Wealth of the Nations)出版。1789 年,法国大革命。 1798 年,马尔萨斯出版其 人口论 ( 英ThomasMalthus, 1766-1834,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3、。 1804 年,拿破仑称帝。 1825 年,英国第一条铁路通车。1833 年,莱尔出版地质原理(英 ,Charles Lyell,1797-1875,The Principle of Geology )。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9 年,达尔文出版物种原始 ( 英 Charles Darwin, 1809-82,The Oringin of the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同年意大利建国。 1865 年,日本门户开放。 1867 清廷设同文馆。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3 年,马克斯资本

4、论 ( 德, Karl Marx,1818-1883,Capital) 第一卷出版。同年,麦克斯威出版了电磁论(Treatise on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1879 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以粗线条描述这二百年的欧洲: 民主的浪潮兴起, 近代的国家形成。 西方列强挟其工业化之优势,以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以帝国主义在全世界以强权殖民。到了未期,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开始抬头与之对抗。西方的势力,连同其学术、思想,也在这时期笼罩全球,包括中国与日本。从伏尔泰(法 Francois Arouet de Voltaire,1649-1778)在欧陆宣扬牛顿开始,经百科全书 学派后

5、继的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 ,以破除迷信,提倡科学为己任,改变了一代的思想。这时期欧洲的文艺,大体的说,是从冷静的、宫廷的古典时期,走向热情的、民间的浪漫时期。在文学上,从哥德的充满哲理玄思的浮士德( 德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 Faust),走向狄更司描写童工的凄惨命运的孤雏泪 ( 英 Charles Dickens, 1812-70, Oliver Twist) 。音乐上,从巴哈 ( 德 Johann Sabastian Bach, 1685-1750) 严谨庄重的赋格曲,走向威尔第 ( 意 Giuseppe Verdi, 1813-190

6、1) 的悠扬华丽的大歌剧。以蒸汽机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虽然在牛顿的思想下发展。 最初的一百年, 科学在工艺方面的应用不多。 十九世纪以后,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是电力的应用),欧洲工业突飞猛进,遂造成了欧洲横扫世界的殖民霸权。欢迎下载精品资源物质构成的古代思想:物质除了运动之外,一些性质,显然也是重要而且有关系的。如:物质为什么有轻有重?有软有硬?有的易碎,有的坚固?(这些在老式的物理中称为 物性学 ,今称凝态物理 )。进一步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物质有几种?有没有合理的分类?如果有, 各种物质可否变化?具体的例子如:海水煮干可以得盐,盐又可溶于水。但木材燃烧成灰之后,便很难恢复原状。其中

7、有无可以理解的道理?这些就是化学的基本课题。各古代文明都有对物质的构成有些说法。例如:中国古代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各种物质的基本性质或 成份。亚理斯多德则提出 火、气、水、土四性之说,阿拉伯人则以盐、硫、汞为三要素。这些想法,虽非没有观察基础,但几乎没有数量化的测定,大致是一种经验后的综合信念。在这种信念之下,也相信有办法把一些物质变成别种物质。这在中国就引起了炼丹术,在西方就有炼金术。这可以说是化学的起源。炼丹术与炼金术:中国人有记载的炼丹术最早或许是汉武帝时的淮南王刘安(道家后来奉老子为炼丹的始祖, 很可能是道士符水治病时的附会) 。此后的炼丹名家有东汉时之魏伯阳 (着有周易参同

8、契 )、晋代的葛洪(着有抱朴子)等。他们的目的是炼出药来,服用之后可成仙或长生不老,但亦有用以治病的。西方的炼金术也有悠久历史。希腊、罗马都有不少记载。公元292 年,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炼金术, (认为那是一种巫术)。但到十二世纪,炼金术又从阿拉伯传回欧洲。炼金术的目的是找哲人之石( Philosophers stone )以点铁成金。这个目标虽然不曾达到,但发展出一些技术与经验,如:加热、熔解、蒸发等,对后来的化学研究,不无助力。十六世纪欧洲城市中人口渐多, 传染病盛流行。 这使炼金术的技术, 转为制药之用。(这似乎与炼丹术更接近了。)公共应用的倾向,不可避免的引导出公开讨论与理性的态度。 欧

9、洲文艺复兴以后, 十七世纪时量化的研究与逻辑理论建构(这正是古中国科学中缺少的)受到重视,现代的化学逐渐出现。原子观念之重现: 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细分, 但这种细分有没有限制?公元前五世纪便有希腊哲人( Leucippus, Democritus, Epicurus 等),为了了解在变动的世界中的不变,主张所有物质都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最小单位,称为原子( atom)。但这个观念,纯由哲理玄思而来,在各种学说争鸣之下(大部份的人相信物质是连续的),亦没有受到特别重视。牛顿也有相似的猜测,但他很清楚尚须观测证据支持。 一直到十七世纪, 它又被提出来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原子的科学研究方才开始。爱尔兰化学

10、家波义尔( Robert Boyle,1627-1691) 在 1661 年出版了怀疑派的化学家( The Sceptical Chymist) ,首先提出了区分元素(不由任何其它物质构成的原始而简单的物质)、化合物的观念。1666 年,他又在形态与性质之原始( Origin of Forms and Qualities) 提出了原子与分子(但未用这样的名称)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物质粒子,有一定的形态。 而原子又可以与其它原子构成特定的形态, (今称为分子),是化合物的最小物质粒子。 他认为:有了这些观念, 较易理解为何重复的化学实欢迎下载精品资源验(如燃烧),会得到相同质量比例的数值

11、结果,换言之,一种分子中的原子成份是一定的(定比定律)。这些观念成为近世化学的基础。 爱尔兰人称他为:化学之父与科克伯爵之叔父。波义尔虽然有这些观念,但他寻找元素的成绩有限。他与他的助手虎克,研究改进真空技术,发现了波义尔定律 (气体之体积与压力成反比)。他们也发现如果容器中空气很少, 其中的小动物会窒息而死, 火也会熄灭; 而且这过程中,容器中的空气只减少一小半(现在知道减少了氧),剩余的气(氮与二氧化碳)却不能维持燃烧或供呼吸。因此他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但他们却无法取得纯气来研究其性质。燃素与氢、氧的发现:西方古来对燃烧有一种燃素( phlogiston)的说法:物体中含有燃素的才会燃烧,

12、燃素烧尽,燃烧便停止。例如:硫磺被认为是纯的燃素,因其烧后留下的灰烬不多。这也解释了木材烧成灰后,不能再烧,而且重量减轻的现象。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不能完全,是因为空气中燃素太浓会抑止燃烧。波义尔也研究燃烧。 他发现金属(铅、锡等)在封闭的玻璃容器内锻烧之后,重量反而增加,但却并不变得较为可燃。这引起了对燃素的怀疑(现在知道这是氧化的关系,波义尔却用一种能穿透玻璃的火粒子来解释这现象)。在波义尔后一百年, 人们继续对最常见的空气与水的性质作研究,终于发现了氢与氧。1766 年英国人凯文德许把锌片浸在稀硫酸中,收集其产生之气。他发觉这种气可以产生强烈的燃烧(爆炸),故称之为可燃空气。(很多人

13、希望这就是气态的燃素,但其它燃烧却不产生此气,故仍难自圆其说。)这是现在的氢。1774 年英国牧师普列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用聚光镜照在三仙丹(朱砂、氧化汞)上,收集其产生之气体。他发觉这种气体有助燃之能力。他称之为缺燃素空气。这种空气会吸引木材中的燃素,使它跑出来的快一点,故能助燃。这自然是现在的氧。他有一次为了娱乐朋友,把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爆炸。他发觉容器壁上有些水珠,但他不以为意。凯文德许听到之后,加以研究,做出了合成水,并量出氢氧的比例。凯文德许出身富豪之家, 但生性孤僻, 除了做科学研究之外, 没有任何其它兴趣。普列斯特利一生清贫,但安

14、贫乐道,兴趣广泛(他发明了汽水)。这两位个性完全相反的英国人虽首先发现了氢、氧,但仍不能突破燃素的说法,故不能认出这即为波义尔所寻找的元素。与他们同时的法国人拉瓦锡,却完成了这工作。拉瓦锡( 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1743-94) 出身于巴黎的一个以法律出名的世家。 早年也学法律, 但不久他的科学才能就显露了。 二十一岁以一篇论街道照明的文章, 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奖章。 二年以后他被选入科学院。 但他一年以后又加入了有贪渎恶名的税务工作。 二十八岁成婚, 妻子既美且慧, 鼓励他的欢迎下载精品资源科学工作。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税吏成为民众最恨的对象之一。拉瓦锡受审时提出其科学成就请求赦免,法官说: 共和国不须要学者。这样,为后世所公认的化学之父在五十一岁时上了断头台。拉瓦锡与前人方法不同的最大的地方, 也许是他的重视量的精确。 他也许是第一个使用器皿前,坚持澈厎清洁的化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 证明水不会变土。拉瓦锡以前,很多人(包括牛顿)相信水烧久了就会凝结成土(可见当时之水有多混浊) 。拉瓦锡将水蒸馏八次, 发觉水量几乎未减,余渣也微。(2) 证明了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之守恒。他重做了有关燃烧、锻锡、三仙丹还原等实验,小心地防止气体之逸失。证明了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这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