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87552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下数学广角 猜猜 想想 说说设计理念(2011 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 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 习过程中”。本课通过创设灵活多样、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 历推理过程,进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 探索出推理的方法, 并通过让学生表达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最后通过练习活 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 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内容义

2、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 广角推理。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对实验教材重新编排, 单独设置“推理”单元进行教学的第一课 时内容。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让学生猜出事件的结果是很容易的, 而这节 课的重点在于推理。 什么是推理呢?推理的定义是这样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 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推理注重的是思维的过程。 因此,笔者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本节课课题定为“猜猜、想想、说说” ,使 学生经历从随意地猜,到有依据地想, 再到有条理地说, 以及从含有两个条件的 推理,到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的简单推理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

3、升学生的 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 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 单的推理经验。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4.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猜测、操作等活动,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 理经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单等。课前交流 : (常规要求,口令调度,询问本班的老师。)小小手- 收起来。小耳朵 -竖起来。同学们看,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智慧星和

4、 笑脸,这些智慧星和笑脸现在都是老师的,如果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 极发言, 就能收到老师送出的智慧星和笑脸。每得到一个笑脸或智慧星, 你就可 以在上面打个我们比比看在这节课里,谁得到的智慧星和笑脸最多。课前互动 1:师: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那我 得自我介绍一下, 我的名字叫麻艳华, 你们可以怎么称呼我呢? (生:麻老师) 。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知道了老师的名字,还想知道老师什么?说说。生:你 喜欢什么?师 : 老师喜欢听音乐, 音乐能让我放松心情。 生: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师:1 米 60厘米。生: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师 :51 千克。生:你几岁

5、啦。师 : 老师 的年龄先保密,你们来猜一猜。生猜,“ 29岁-小了”“ 32岁-还是小了”“ 33 岁-有点接近了” ,“34岁-还是小了”“37岁-又大了”“36岁-很接近了”(如 果学生没有问老师的年龄)师引导: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我采访几个同学,请 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指 2 个说)老师几岁了,你们知道吗?(不知 道)你们猜猜看。(学生猜对时说“恭喜你,猜对了”。)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 猜老师年龄的时候, 根据老师的提示 “小了或大了” 来不断调整自己的 想法,最终 说出了老师的年龄。看来,猜测也有学问哦,这节 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猜猜、想想、说说”。师: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了

6、,上课。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明确要求师:请看老师书写课题, ( 板书课题:猜猜、想想、说说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 题,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吗?(说得真好。)今天 , 老师还邀请了三 个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 这三个小朋友是谁呢?我们先听听他们的自我介 绍吧。(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录音) 你们也有礼貌的和这三个小朋友打声招呼 吧!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师:小刚和小丽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礼物 , (课件出示小刚和小丽)瞧 : 这是 (生:巧克力)这是 (生:棒棒糖)。师出示实物:巧克力和棒棒 糖,这两份礼物可能分别是谁带的呢 ?猜猜看 ?预设 1:生 1:

7、 小丽拿棒棒糖 , 小刚拿巧克力。师:你的猜测是:小丽可能拿棒棒糖 , 小刚可能拿巧克力。谁还有不同的猜 想?生 2:小刚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 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谁来说说为什么都用“可能”这两个字 呢?生: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小刚和小红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师: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师:如果老师给你个 提示,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 (出示课件提示语)这下 你会猜了吗?生:会预设 2:师:(学生没有说“可能”两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上“可 能”二字)小刚可能拿巧克力 也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 也可能拿棒棒 糖”,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生

8、:不能。师:为什么不能呢?谁来说?生 3:因为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拿的分别是什么,所以不能确定。师:是呀,如果老师给你个 提示 ,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 (出示课件提示语) 这下你会猜了吗?生:会。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吧。( 师贴 :小刚,小丽,棒棒糖,巧克力, 提示语)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猜的结果是?生 1 汇报:小丽拿的是棒棒糖,小刚拿的是巧克力。师:同意他说的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确定小丽拿的就是棒棒 糖?)生 1: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 你的表 达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送你一个笑脸。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能把这位同学表达的

9、意思再说一遍?生2:重复一遍生 1 的汇报。说得没错,你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真棒,送你一个笑 脸。(师结合学生说的来 连线 )师: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小丽拿 棒棒糖先确定了,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师:他们是根据提示先确定了小丽拿的。师引导:如果要先确定小刚,那该 怎么想呢?生:换提示。师:还是根据这个提示,怎样先确定小刚?谁来说说你 的想法?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力?(生若不会说),师再引导: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 力?生: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师:看来,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小刚拿的 就是巧克力。 谁再来说说要先确定小刚拿的,该怎么想?生:小丽拿

10、的不是巧克 力,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 说得真好,一个笑脸送给你。4. 师小结:我们在猜两样物品的时候, 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 确定小丽 拿的就是棒棒糖。还可以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确定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设计意图:“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的本质:不是( ),就是( )。通 过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这个推理过程一目了然。 】(三)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过渡: 师:同学们,两个人拿两样物品你们已经会猜了,那三个人拿三样物品,你 们会猜吗?请看大屏幕。1. 课件出示例 1 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 书,三人各拿一本。师:同学们先轻声读一读题目,读完的举手告诉

11、老师。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还有谁要补充,的确是这样。) 师:你们知道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谁来说?生 1:他们三人每人都要 拿一本书。师:是的,他们三个人分别拿什么书呢?猜猜看。(点击课件)师:你猜 你也来猜猜 还有谁想猜?预设 1 师:有这么多种 可能?能不能一次就猜中呢?生:不能。师:那需要 老师为你们做点什么呢?生:给提示。师:老师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点 击课件)现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预设 2 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同学们为什么又用“可能”二字 呢?谁来说说?生: 因为不能确定他们拿的是什么书?”师: 那需要老师为你们 做点什么呢? 生:给提示。师:老师

12、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点击课件)现 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生:学生说能。师:其他同学认为呢?生:不能。师:说说为什么还是不能一下就猜中?生 1:没有告诉我们小丽和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生 2:小丽和小刚有可能拿数学书, 也有可能拿品德与生活书。师:嗯,说的有道理,看来一个提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提示,这个提示由 同学们自己设计吧!小丽会怎么说?谁愿意来试一试?生:小丽说: “我拿的是 数学书。”谁还能设计 不一样 的提示语?生 1: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多了这个提示,同学们能猜出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吗? (能)师: 你真是 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丽还可能会说什么?生 2:小丽说

13、:“我拿的不是品 德与生活。 ”你也设计了很好的提示语。 谁还有不同的提示?小刚会怎么说?生 3: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 说的真好。 小刚还可能说什么?生 4: 我拿的不是品德与生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种提示语,我们选 择其中一种提示(点击课件):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有了这两个提示,同学们 会猜了吗?生:会。师:(课件放录音: 我们的任务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用你 喜欢的方式记下来, 最后再和同桌说一说。明白要求了吗?请拿出学习单开始吧! (师贴出表格及小红、小刚、小丽三个人名)2. 学生自主探究。 (生填写学习单,师巡视,参与三个同学的讨论:你是怎 么

14、想的?学生说想法,生 1:老师告诉我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 拿的是语文书, 老师又说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可以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 活,最后的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教师引导 1: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 最后确定小刚。引导说第二种:小红拿的可以直接确定,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说明谁拿了数学书?可以确定小刚拿了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 教师引导 2: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3. 学生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生 1 汇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 小刚拿的就是数学 书。师:同意他说的吗?生:同意。

1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上台来边说边 摆 。生 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师:先确定小 红)小丽拿的 不是数学书,可以确定小丽拿的 就是品德与生活, (师:再确定小 丽)最后一本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师:最后确定小刚)师:是呀,小刚拿的 既不是 语文书, 也不是品德与生活, 就是数学书。(学生边说想法,边摆教具, 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最后确定小刚。)师: 太棒了, 你的回答很精彩, 送你一个笑脸, 请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谁愿意把这位 同学的想法再说一遍呢?(生 2:重复一遍生 1 的汇报,师边听边摆) 你能认真 倾听,积极发言,同样送

16、你一个笑脸。师小结: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谁?(生:小红),再确定谁?(生:小丽), 最后确定(生:小刚)。(师板书:小红 - 小丽 - 小刚)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第二种方法的预设 1:生 3: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 学书,说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的 就是 品德与生活。师追问: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请 你上台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生 3: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说明 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一本品德与生活就是小丽拿的。师:最后确定小丽拿 的既不是 语文书,也不是 数学书,就是品德与生活。(学生边说想法, 边摆教具, 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