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87450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韩美林,写下一部现代天书朱东君北京的韩美林艺术馆里,有一幅书法作品占据了整面墙,足有3层楼高。其上错落排列的,字非字,画非画,

2、更像一个个神秘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都是形、音、义不全的先秦文字。韩美林老师花了三四十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古陶厂、博物馆、古迹、古墓、古书上收集来的。”艺术馆讲解员说。开始,韩美林只是觉得这些文字字形好看,希望“看它形,养我画”。“上世纪80年代,韩老师在香港遇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看到这个本子,觉得特别震撼,他鼓励韩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集结成册,拿出来让所有人去看、去传承。”讲解员说。没想到这个收集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把它们都以艺术的手法在宣纸上表现出来,又极其枯燥。讲解员说,“他带着写好的作品向国学大师季羨林先生请教,季老也不认识这些字,便说,就叫天书吧。”当时已缠绵病榻的季羨林,还为韩美林

3、题写了书名。2008年,天书出版,收录了差不多1.5万例古汉字字形。在韩美林看来,“天书”是“中华古文化给艺术一点提炼和概括的启示,撼人精魂”。他出版天书不是要给古文字学者做研究,而是希望普通人能感受到视觉上舒服的美。农历猴年,中央电视台发布了春晚吉祥物“康康”,一只四肢呆板、红黄绿配色的3D猴子,马上被网友调侃为“猴赛雷”,将韩美林完全置于负面舆论中。说起这个,韩美林倒是一下子乐了。他让助手翻出“猴赛雷”的设计原稿,“你看看,我们原来设计的小猴,漂亮吧?多好玩啊!”果真,这小猴圆滚滚的,萌萌的,脸上水墨感的红绿色与皮毛的黑色非常和谐。“中央电视台找了个学生做成3D猴子,说是我设计的,大家把我

4、骂得厉害!如果用我的原稿,全国人民不会骂猴赛雷吧?!”我们对这只萌猴爱不释手。“那您现在还生气吗?”“不生气,随他去。”韩美林常说:“我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指着墙上的蓝印花布说:“你可能都不相信,我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创作的速度和数量背后,是天赋、更是勤奋。“我一天能工作18个小时。”他说。聊起自己的作品,韩美林的眼睛越来越亮,聊到兴起:“走,我带你们看我的构思本。”在工作台尽头,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韩美林一辈子都是“画疯子”。他小时候偶然从家旁边的土地庙里摸到几本古书,就迷上了篆字,用刀在石头上、木头上刻,刻得满手都是血口子。1949年,13岁的韩美林参了军,被分到烈士

5、纪念塔建塔委员会的浮雕组,给艺术家们当通讯员。一天,书法家陈树亮看到了韩美林满桌子的篆文,很是赞赏,韩美林得到了莫大的鼓励。此后更是画疯了。1955年,仅读过3个月初中的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因为备考用功过度,考完后他的眼睛竟假盲了8天。直到年事已高,每当灵感来了,韩美林还是可以白天连着黑夜画下去,经常画到进医院。准备天书出版的时候,他在短短几个月里,挥毫写下1万多个古文字。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手指关节发炎,裹满纱布。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眼下,韩美林仍然在战斗。“八十大展”即将开幕,他要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满满8个展厅的作品,为自己庆生。

6、等“八十大展”结束了,他也不会放慢脚步,因为全情的、艺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摘编自环球人物)相关链接:韩美林,福娃之父。这位年近八旬艺术大师,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造型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了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猪票癸亥年,设计了第四轮生肖邮票中的丁酉年鸡票。他的作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摘自郑心仪时隔33年,他再次成为生肖邮票的设计师)我教育学生就三点:第一做人,第二有生存本领,第三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我有过一个硕士生,愣是3年都没见到她。后来她要考博士,竟然还敢要我签字。我发火了,坚决不签,根本不承认她是我的硕士生。后来我定下一条规矩,没有2/3的时间在听我的课,我最后绝对不签字

7、。我不能培养出“水货”让全世界笑话。(摘自许陈静八十功名尘与土)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韩美林用三四十年,走遍全国各地收录先秦古文字,支撑他的动力之一是“看它形,养我画”。B. 韩美林乐观豁达,面对网友调侃的“猴赛雷”事件,他淡然处之:“不生气,随他去。”C.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癸亥年邮票上的小猪,体现出他的作品民族特色鲜明。D. 韩美林是一个“画疯子,备考时眼睛假盲,年事已高经常画到进医院都证明了这一点。【答案】D【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8、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错在“备考时”,原文为“考完后”。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启功鼓励韩美林一定要把古文字集结成册,季羡林将之命名为“天书”,还为韩笑林题写了书名,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B. 韩美林认为“天书”是中华古文化给艺术一点“提炼”和“概括”的启示,他出版天书的目的是希望普通人能感受到视觉上舒服的美。C. 韩美林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热爱创新,体现在他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他一天工作18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D. 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作者评价他全情的、艺

9、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都说明了韩美林不服老的战斗精神。E. 韩美林拒绝为3年没见过面的研究生考博士签字,根本不承认这个学生,体现了他在育人方面严谨认真,坚守原则,充满使命感和荣誉感。【答案】BE【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无中生有。C项,错在“韩美林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原文是“韩美林常说:我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工作18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体现他是个勤奋的人。D项,错

10、在“都”和“不服老”。3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表层含义:指韩美林搜集出版的天书。深层含义:指韩美林的精神。执着精神,创新精神,勤奋精神,战斗精神。【解析】题干是“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在理解标题表层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要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韩美林,写下一部现代天

11、书”的含义。本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韩美林”是这篇文章的传主,“天书”是他的作品。故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韩美林搜集出版的天书。根据是:其上错落排列的,字非字,画非画,更像一个个神秘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都是形、音、义不全的先秦文字。韩美林老师花了三四十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古陶厂、博物馆、古迹、古墓、古书上收集来的”“创作的速度和数量背后,是天赋、更是勤奋。我一天能工作18个小时。他说在工作台尽头,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每当灵感来了,韩美林还是可以白天连着黑夜画下去,经常画到进医院。准备天书出版的时候,他在短短几个月里,挥毫写下1万多个古文字。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

12、层,直到手指关节发炎,裹满纱布。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等八十大展结束了,他也不会放慢脚步,因为全情的、艺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这些有关韩美林的事迹,体现了他的身上有一种执着、创新、勤奋、战斗的精神。韩美林身上的这些精神正是标题的深层含义。本题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回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张弥曼:摘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傻瓜”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1936年生于南京的张弥曼,是家中

13、长女。父亲学成归国后,在上海的一家医学院谋得教职,教人体生理学。父亲开明,常带她去溪边网虾,到菜地捉虫,到麦田看蚂蚁怎么沿着麦秆爬上去寻找蚜虫,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雌雄蕊和昆虫复眼等。张弥曼笑言:“我一直想当医生,而不是科学家。”因为父亲单位有不少敬业、有教养的医生,令她仰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无忧无虑的日子戛然而止。父亲带着全家疏散到南京,又辗转江西各地。有件小事几乎成了她日后学地质学的先兆。有一次,她和弟弟在流亡路上偶得木偶奇遇记和谈天说地两本书。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在大学上普通地质学时,老师居然讲到了书中的一些内容。她说:“这段逃难的经历决定了我一生为人处世的取向。”1953年,1

14、7岁的张弥曼响应国家“地质报国”的号召,放弃学医理想,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张弥曼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但是,这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学哪类古生物。“学鱼!”当时在苏联访问的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建议张弥曼。她听了伍先生的建议,从此开始了对鱼化石的研究。1960年,张弥曼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开始了她的寻“鱼”生涯。在生命“进化树”上,人类属于四足动物。大约在3.8亿年前,肉鳍鱼类登上陆地,演化出了四足动物。但哪一种肉鳍鱼类,才是人和鱼的最近共同祖先呢?数百年间,这个“谜”在古生物学界悬而未决。张弥曼还原的是云南曲靖的杨氏鱼。按照瑞典学派的观点

15、,杨氏鱼应有一对内鼻孔,头颅分成前后两半,由一个颅中关节连接。张弥曼在做这个鱼标本时,既没找到内鼻孔,也没找到颅中关节。内鼻孔是鱼类“登陆”时学会呼吸的关键构造。她画了540多张图,把所有的剖面“拼装”出一个20倍等比例放大的标本。后来,她用更多证据动摇了瑞典学派的权威,认为杨氏鱼和奇异鱼都是一种原始的肺鱼,在国际古生物界激起轩然大波。由于她的工作无可挑剔,人们开始对内鼻孔的起源,乃至四足动物的起源有了各种新的认识。直到1995年,世界古生物学界才普遍认同她的观点,肉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也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向了中国云南曲靖。在大庆油田开发之初,不少人都认为含油层应该在距今1.5亿年的早白垩纪,

16、石油勘探也应该集中在相应的地层内进行。但张弥曼根据地层中的化石样本,结合对东亚地区古鱼类演变规律的研究,提出含油最丰富的地层应该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晚白垩纪时代。此后,随着大庆油田里第一股石油从地下汩汩而出,张弥曼的观点也被随之证明并引起轰动。张弥曼最敬佩的学者是已故的英国古生物学家柯林帕特森。她记得柯林在一篇论文中,曾大胆提出一种主张:“我们要把自己脚下的踏脚板抽掉。”化石材料,就是每一个古生物学家的“踏脚板”,吸引着科学家进入未知而引人入胜的世界。张弥曼在科研中是有勇气抽掉自己“踏脚板”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她把成果“金矿”泥盆纪鱼类研究,移交给了朱敏等年轻人,转而研究很多人不屑的新生代鲤科鱼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