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87252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远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模拟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密封线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卷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首次写入党代表报告。广东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

2、可以为广东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广东精神是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广东精神体现了岭南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ABCD2、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B CD2011年8月13日,某女士给西宁晚报打热线电话称,她的小孩喜欢上网聊天,现在和家人,朋友讲话满口都是“偶”(我)、“酱紫”(这样子)等网络语言,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姐姐妹妹)、“灌水”等词。“亲,这里是青海师范大学接待处!”2011年8月

3、30日,青海师范大学的女生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标语,迎接新生。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34题。3、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4、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5、微博的力量,让人不可小觑。微博在汇集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破坏性更大。这说明A.优秀文化可以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D.微博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6、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7.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材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传统文化不适应

5、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8.“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9“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此,文化发展要永无止境地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A B C D10在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国父甘地曾有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

6、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至今被印度人奉为圭臬。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A尊重传统文化 B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11、“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A.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1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

7、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13、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排他性 包容性 独特性 保守性A B C D14.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8、 B 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 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15、有同学认为,时尚文化就是新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定了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先进性 将文化的“新”与文化的“先进”完全等同起来 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A. B. C. D.16、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9、. B. C. D.17、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 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A. B. C. D.18、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能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

10、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A B C D19、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B.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很难达到一致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20、市场经济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有给文化带来活力 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性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ABCD21、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

11、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22、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 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 B. C. D.23.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群

12、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24、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25.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