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87028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与电化教育【内容提要】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不明其里,过洋节成了年轻一代趋之若鹜的时尚。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电子幻灯、班级空间、网络阅读、搜集处理信息等途径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关键词】传统文化信息技术精神引领2007年年底,关于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倡议终于通过立法程序,并将于2008年开始执行。听了这个消息,不禁喜从中来。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烙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

2、、精神、气质以及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然而,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遭遇尴尬,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不明其里,过洋节成了年轻一代趋之若鹜的时尚。社会精神底蕴的淡薄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难道不是极具讽刺意义的事情吗?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和多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多渠道、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密切关系,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吗?现代多媒体先进手段可以为洋文化的传播牵线搭桥,为什么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充分利用好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留住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根服务呢?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下面就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我在小学语

3、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和思考:一、电子幻灯搭建感悟平台,触发热情积淀人文底蕴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森林,那么古诗就是这片森林里最芬芳的幽香,最浓密的树阴。教师一旦把学生带到了这片森林前,学生一定会被它的幽香和浓阴所迷恋,从而努力“复前行,欲穷其林”。要引领学生领略幽香和浓阴,首先是要培养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来说,即便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很大程度还停留在感性认知上。但是我们的古诗教学往往流予肢解文字的应试乏味,导致学生对古诗学习兴味全无。认识到这一点,我在古诗教学方面力求感性诗意,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整体把握,备课时精心寻觅能够诠释古诗或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情境或画面,插入经典的古筝名曲,再辅以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链接,把它们做成电子幻灯。教学时,优美的画面欣赏,典雅的乐曲萦绕,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丰富生动的背景故事,深入浅出诠释了古诗内涵。文本中所选古诗相当有限,为此,我配合文本,另外精选了大量意境优美、简单凝筝箜妻孽:配以相应的画面,设置为班级电脑屏幕的背景。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带着学生进行赏析和吟诵。像水调歌头虞美人阳关三叠等传世佳篇,已被谱成曲广为传唱,我就通过聆听吟唱等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旋律美和意境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

5、活动中,我也特别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到的古诗中的句子。每当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习作训练中恰当运用了平时积累到的古诗句时。我更是不忘赞扬引导。巧妙多样的的情境创设与运用,再加上欣赏者自身的主观体悟。古诗的内涵不知不觉中被丰富和深化,被吸收和内化。无形当中降低了学习古诗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从不同侧面激发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经典古诗的兴趣与热情被大大调动起来。同时,古诗优美凝练的文字也在不知不党中积淀着学生的人文底蕴。二、精神导航拓展传统故事,网络阅读实现精神引领以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成民族凝聚

6、力、自豪感的重要因子,是构建民族文化素质的源头活水。她渗入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血脉之中,铸造了兼具铮铮铁骨和含蓄儒雅双重品性的中国人形象。要想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我们就必须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适度拓展,利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去触发学生的情感,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只有这样,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树人铸魂的重要人文教育资源。07年新学期,我校网站班级空间开通了,它为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引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我在班级空间里开辟了一个“精神导航”专栏,用于整合与日常生活以及教材相关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者与民族精神有关的故事。学习郑板桥的

7、墨梅图题诗,班级空间“精神导航”栏里发布郑板桥煮粥赈灾,题写“难得糊涂”的相关故事:学习史可法誓死不降的课文,“精神导航”里会发布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等英雄事迹;端午到来之际,屈子投江,勾践操练水军等故事通过网络阅读在学生中问广为流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就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史。在一个个故事里,一篇篇文章中,相信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些荡气回肠的文字他们也一定触摸到了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一个个不屈的民族英魂。课堂上对文本的分析体悟,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有了形象的感知:课外对班级空间里链接的相关事迹和篇章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加以内化吸收。这一切在潜移默

8、化中实现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净化引领作用。用传统文化里伟人英雄故事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做人的道理,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学生做一个晶格高尚、热爱祖国的人,这是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又一大馈赠。三、学生自我搜集处理信息,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新课标强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与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殊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悼博大。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

9、活动为学生了解、认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而网络技术则为孩子们搜集处理各种信息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手段。去年我把我们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篇分为三个板块:民俗民风篇、历史文化篇以及传统艺术篇。活动过程最初由我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问之后,交由班委会成员负责,但活动需要的资料由全体同学共同搜集,然后发布到班级空间馏言栏里,由版主整理后交给班委会。活动的开展一般与日常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如端午、重阳、清明、新年等节日来临之前,我们就开展猜灯谜、对对联、编中国结、节日由来知识竞赛等有关民俗民风的活动;学习到母亲河主体单元课文时,我们则开展长江黄河诗测吟唱会、“长江黄河我了解”畅

10、谈会、“我读名著”等有关历史文化的活动;在学校举办书画展之前,我们则开展“文房四宝知多少”、国画知识讲座、软笔书法天天练、剪纸等和传统艺术有关的活动另外,诸如,品茶会、走进三国、走进水浒、古典乐曲欣赏会、京剧脸谱知识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深受学生欢迎。通过课内外的有效整合,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到了传统文化,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增进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种情感将成为他们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动力,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把传统文化教育永远地继续下去,那我相信,传统文化一定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重振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更是义不容辞。采用恰当的策略,则是我们现阶段要迫切思考并亟需付诸行动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进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