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866609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材料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储备,运用图片或材料等分析归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聚落文化的差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课件展示一组乡村和城市的图片并配有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走进聚落的世界。设疑:这些景观图片可以分两类,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类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言:乡村

2、和城市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称之为聚落,聚落不仅是人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不同的聚落。 二、探究新知1、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二者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由于七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利用课件展示多组乡村和城市聚落图片,对比出现,将乡村与城市在人口、规模、道路、劳动生产方式、建筑等方面的差异用直观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观察并从这些人文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同时学生也能了解更多的聚落文化。过渡:乡村和城市聚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同一种聚落间就没有差异吗?猜猜看下面的乡村聚落分别是哪个大洲的。课件展示三大洲乡村图片小组竞猜。进而引出哪些

3、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呢。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1)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居住地,你将挑选怎样的自然条件呢?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进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2)再问:除自然条件外,你还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交通,服务设施等)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聚落分布会怎样(很少或没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示高山荒漠的图片及中纬度平原区图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世界聚落的分布大势。 (3)如果自然环境已定,你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房屋创意呢?(课件展示:沙漠区、温带草原区、热带雨林区、极地地区、黄土高原区,图片下有文

4、字材料说明)每组选定一种环境进行房屋设计要经济实用,最好就地取材。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最后课件展示现实环境中的房屋建筑结构,进而达到共识:聚落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学生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会设计出很多的房屋建筑,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有些出入,但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功能是有相同或相近之处的,师生互动时,要适当引导,从而与现实自然环境中的建筑拉近距离) (4)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如巴西利亚(巴西为管理内地而迁都,是政治因素),黄山市(我国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旅游因素),石家庄(原是小村庄,后因京汉先等铁路通过而使其成为铁路枢纽

5、,是交通因素)等。(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补充教材之外的材料,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学习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总结: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聚落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欣赏一组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包括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学生感受欣赏聚落文化的魅力。(教师进行适当的解说,并提供相应的网址,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过渡:当我们在为以上聚落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聚落却止步了,甚至有些已经消失了。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时代在发展,聚落也在发展。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6、:昔日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是否应该保留呢?以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的四合院在城市建设中的去留问题为例。(教师补充材料:北京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守完美结合。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增强直观性。)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进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及增强责任感,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传统聚落也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知识延伸:搜集家乡的聚落资料,并将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形成小文章,并以此为题,出一期板报。(使学生能真正将课堂知识内化,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对家乡沈阳历史文化的了解,认识到沈阳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