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基础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86439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小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QC小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QC小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QC小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QC小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小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基础知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理论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定义 (GB T19000-2000):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 程度。注:特性: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 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常是指在合同环境中,通过合同明文规定,满 足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的需要。隐含的,则通常在非合同环境中,由组织通过市场调查 和预测,加以识别并确定, 以满足需方对产品或服务的需要。 产品质量特性主要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 济性。服务质量特性由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 适性和文明性组成。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美国的朱兰博士曾提出:质量 即适用性。他强调质量不能仅从标准的角度出

2、发,只看产品 或服务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而是要从顾客出发,看产品或 服务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 这是对传统的质 量概念的突破,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产品的定义 (GBT19000-2000) :过程的结果。有下述四种通用性产品类型:服务 ( 如运输 ) ;软件 ( 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 ;硬件 ( 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 ;流程性材料 ( 如润滑油 ) 。二、质量管理 (Quality Control, 简称 QC ) 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本世纪初 (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主要是检验把关,美国“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为代表2、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 要,

3、休哈特的质量控制图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 布(6 ? )方法对;过程进行工序控制, 提高抽样检验的准确度。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至 今,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经理费根堡姆提出了讲究质量成 本,加强企业经营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我国于 1978 年由 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定义: ISO 8402:1994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 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 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有 5 个特点:a以顾客为中心 b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c全过 程的质量管理: d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 e强调 持续改

4、进。4 全面质量管理与 IS09000 族标准的关系 共同点:它们都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要理解顾客当 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的需要;都强调领导的作用,是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 ISO9000族标准的关键; 都认为建 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转是其核心;都要求实行全 员、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都十分重视评审与审核;都强 调持续改进,并且是按照 PDCA的科学程序进行持续改进。不同点:标准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 稳定,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建立和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 以及衡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普遍适 用的标准。 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为

5、了有效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 动,包括实施 IS09000 族标准的活动,又不限于“标准”的 范围,要不间断地寻求改进机会, 研究和采取新的改进方法, 以实现更高的日标。 两者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相互补充、相 互促进。第二章 QC小组概论第一节 QC 小组的概念与分类一、QC小组的概念质量管理小组在我国亦称 QC 小组,英文 Quality Circles 的缩写。香港、台湾称“品质圈 ,新加坡称为“品 管圈。世界上第一个 QC小组 1962 年在日本首创。我国第一个 QC小组是 1978 年在北京内燃机总厂诞 生的,至今有 23 年,规模不断扩大, Qc小组活动

6、以它旺盛 的生命力,在各行各业得到蓬勃的发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的定义日本已故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 在同一车 间内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是由全体成员参加, 自我启发互相启发, 采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不断地加强和改善 车间的管理工作。我国对 QC小组的定义: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 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 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 益为目的组织起来, 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 小组。(1997 年 3月 20日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科协、 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颁发 的国经贸 (97)14

7、7 号“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 见”的通知 )二、QC小组的性质和特点1 性质 质量管理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 种组织形式, 是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 法相结合的产物。 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组织的 原则不同; B活动的目的不同; C活动的方式不同。2 特点 明显的自主性: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广泛的群众性:职工群众、领导、技术人员、管理 人员;高度的民主性:组长民主推荐,讨论时高度发扬民 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严密的科学性:遵循程序,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 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三、

8、QC小组的分类1 现场型 ( 现场工人为主,周期短,难度不大,课题较 小)2 服务型 ( 由辅助人员和服务性工作的职工组成,经济 效益和社会 效益,一般活动课题较小,围绕身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3 攻关型 ( 解决生产经营关键为目的,难度较大,涉及 面相对复杂, 活动周期比较长,通常经济效益显著。人员三结合 )4 管理型 ( 由管理人员组成,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 把 QC 小组分为以上四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小组活动 的广泛性、 群众性;是为了便于分类发表交流,分类进行评价选优,以 体现“公平”, 并照顾到各个方面,有利于调动各层人员的积极性。分类不 是绝对化。注:增加创新型课题,是前四种类型

9、的补充,在开发新 产品,创造新工艺、新方法,以及开拓新领域方面,作成更 大的贡献。第二节 QC 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 一、QC小组的宗旨,三个方面:1 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 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现场管理的“ 5S活动,日本企业普遍开展。所谓 5S, 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因这五个词的日语罗 马拼音以“ S”开头,简称“ 5S”。1 整理(SEIRI) :将现场需要的东西与不需要的东西分 开,把不必要的东西处理掉。2 整顿 (SEITON):把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度分别 放置,使常用的东西能及时、准确地

10、取出,保持必要时马上 能使用的状态和谁都能了解的状态。如标识等。3 清扫(SEISO):去除现场的脏物、垃圾、污点,经常 清扫、检查,形成制度。4 清洁(SEIKETSU):保持干净,保持环境卫生。5 素养 (纪律 )(SHITSUKE):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自 觉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二、QC小组的作用7 个有利于:1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 质;2 、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 、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 、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 、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

11、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7 、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第三节 有关国家开展 QC小组活动的情况 中国 QC小组活动的发展1 、试点阶段 1978-19792、推广阶段 1980-19853、发展阶段 1 986 至今第四章 QC 小组的组建 第一节 组建 QC小组的原则 一、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 二、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原则第二节 QC 小组的成员及对其要求 一、QC小组组长的职责及对其要求QC 小组组长的具体职责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A 、抓好 QC小组的质量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 终于教育”;开展 QC小组活动,也应自始至终抓好教育, 增强全体组员的质量意识、 问题意识、

12、 改进意识、 参与意识。B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C 、做好 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QC 小组组长的三点要求, 一是热心人, 二是业务知识丰富,三是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二、对组员的要求A 、根据 QC小组活动计划,按时参加活动,积极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充分发挥 Qc小组群体作用;B 、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C 、成为企业中不断改进的积极分子。要不断动脑筋, 发现自己周围存在的可以改进的问题, 为企业提出各种合理 化建议,为 QC小组提第三节 QC 小组的组建程序与注册登记 一、QC小组组建程序QC 小组可以按照三种程序组建1 自上而下的程序;2 自下而上的程序;

13、3 上下结合的程序。二、QC小组的人数注意 QC小组的组织规模, 3 至 1 O 人为宜。三、QC小组的注册登记QC 小组每年进行一次登记,而每一个课题均要注册登 记,两者不能混淆。第五章 QC小组活动第一节 QC 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1 领导重视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 ) ;2 职工有认识,有要求;3 培养骨干,既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又会运用 QC小组 活动的有关 知识和方法,还知道应如何组织好 QC小组的活动;4 健全制度,对 QC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活动、管 理、培训、成果发表、评选和奖励等各项工作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节 QC 小组活动的程序-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QC

14、 小组活动主要包括课题选择,目标确定,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制订今后打算 和整理成果报告等步骤。PDCA 循环有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 阶梯上升, 也就 是按 PDC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 上再进行 PDC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二是大环 套小环,即 PDCA四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 PDCA 循环。QC 小组活动的程序框图如图 53 所示。P(计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A(处理阶段)QC小组活动程序注意: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程序与上述有变化,即减少“现状调查”, “增加了目标的 可行性分析 活动程序。一、选择课

15、题 P(Plan) 计划阶段1 选题的依据:一是企业的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二是生产、 服务、工作现场或小组本身在管理上、效率上、质量上、环境及文明生产上存在的关键或 薄弱环节;三是用户 ( 下工序也是用户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课题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指令性课题,即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二是指 导性课题,通常由企业推荐并公布一批可供各 QC小组选择的课题,是一种上下结合的方 式。三是由小组白行选择的课题。3 选题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a课题宜小不宜大 (小课题易于取得成果,更能发挥小 组成员的创造性,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小课题容易总结成果等四方面好处) ;b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 c关于选题理由,应直接 写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二、现状调查注意三个问题: 1用数据说话 ( 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收 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 ) ;2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便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按时间、地点、症结或作业进行区分; 3不仅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