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86262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1、染色概述一、染色的历史 染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看,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早在史前就知道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我国是利用天然染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周朝已设有染官,在我国早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染料相继发明。1956年发明了能与纤维起化学发应的活性染料,至今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最主要的染料。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各种合成纤维相继问世,各种应用于合纤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应运而生。现在商品染料已达8000多种,各种先进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助剂层出不穷,古老的染色业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二、 染色方

2、法 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一般要求染匀、染透、颜色纯正、符合标准、牢度好。加工对象有梭织物、针织物、散纤维、筒子纱(含经轴纱、绞丝、绞纱)、成衣,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一般染色方法可分为:1、 浸染(竭染、吸尽染色)加工对象浸渍在染浴中,使染料逐步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直至染透。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即属浸染。2、 轧染织物经短时间浸轧染浴后,使染液渗透到织物内部,然后经适当处理,如汽蒸或焙烘,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浸染时,染色物重量和所用染浴重量之比称为浴比,染料浓度一般用染料重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owf)来表示。2、染色基本理论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

3、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的加工过程。 一、 染色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染液中的染料接近纤维表面,即染液本体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随流动的染液一起向纤维表面扩散,当染液流速降低到只有1%时的界面到纤维表面的厚度称为动力边界层。显然,染液循环越剧烈,边界层越薄,对染料的扩散越有利,扩散越均匀,有利于匀染。第二阶段: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 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后,即被纤维表面吸附,一般此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逆过程称为脱附。两者同时存在,最后达到平衡,上染量不再提高。吸附量的大小,决定色泽的浓淡,吸附速率的快慢,决定染色的均匀性。第三阶段:扩散 扩散是纤维被染透

4、的过程,实际上是决定染色的时间的过程。染料的扩散在纤维无定型区进行。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染色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吸附-扩散的过程,直到染色的平衡。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要达到平衡才结束。第四阶段:染料在纤维中固着 一、染料与纤维有多种结合键的形式。一般,直接、酸性等染料在上染过程中与纤维以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键合;而活性染料,则需要在碱剂作用下,活性基与纤维素上羟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染色过程才能完成。二、 染色曲线形象地,上染过程可用上染曲线来描述。在恒温条件下,以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对染色时间所作的曲线,称为上染曲线,它是研究上染过程的重要依据。上染百分率-上染纤维的染料量占染液中染料总量的百

5、分率。染色平衡时,则称为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需时间。用它可表征上染速率。生产上,用多种染料拼色时,应选用染色速率接近的染料,才能染出前后一致的色泽。三、 染料溶液1、 染料的电离和溶解一般染料分子中含有羟基、氨基、硝基等极性基和磺酸基、羧基等可电离的基团,受到极性水分子作用时,染料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或电离出染料阴、阳离子而溶解于水中。染液PH、助溶剂、电介质、表面洁性剂等会影响染料的溶解和电离。特别是PH太高或太低时,可能会影响染料颜色,生产上定要防止这种现象。电介质一般会使染料溶解度下降,严重时发生聚集盐析现象。因此染液水质一定要得到保证。2、 染料的聚集染料

6、溶液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体系。由于染料分子间存在多种力的作用,染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而成为胶体溶液。显然聚集会影响染料的吸附和扩散的均匀性,这是染色中应避免的。染料分子结构越复杂,染液浓度越高,电介质浓度越高,染液放置时间越长等,则有利于聚集,而温度越高,则越有利于染料的单分子形式存在。四、 纤维在溶液中的状态1、 吸湿和膨化极性纤维遇水时,水分子进入纤维无定形区,削弱分子间力,大分子链段运动范围增大,直径变粗,微隙增大,产生膨化现象,使染料扩散容易进行。影响膨化的因素主要决定于纤维本身。另外,某些助剂,如碱对棉纤维,提高温度等,有利于膨化。2、 纤维在染液中的动电层电位 所有纺织纤维与水接触时

7、,表面都带负电荷。为使整个体系维持电中性,在纤维表面附近的溶液内,必然聚集着与纤维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双电层。双电层分吸附层与扩散层,后者由于外力作用,易与吸附层发生相对位移,称为界面动电现象。吸附-扩散层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称为动电电位。动电电位除了与纤维性质有关外,PH、电介质等会对之有影响,一般,当外界加入与动电层电荷相反的离子时,会压缩动电层厚度,降低动电层电位,而染料负离子与动电层电性相同,产生排斥作用,而使吸附需克服很大能垒,此时如果加入Na+ ,它的作用即可促进和加速染料的吸附,提高吸附量,这就是元明粉的促染原理。五、 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染色热力学1、 染料的吸附和直接性染料

8、舍染液直接染着纤维的性质,称为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它的大小,可用上染百分率表示。一般活性染料由于染料母体结构原因直接性较低,所以一定要用元明粉或食盐促染,以提高上染百分率。染料之所以对纤维有直接性,是因为染料分子或离子与纤维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有些还有配价键的结合,所以,染料分子量大,共轭体系长,分子形状为线形,分子结构共平面性好,以及含有形成氢键的基团如羟基、氨基等,则直接性越大。2、 染色平衡和吸附等温线如前所述,当染液中、纤维表面、纤维内部的染料三者的吸附-脱附达到平衡时,则真正达到了染色平衡。理论上,常用吸附等温线来表征。吸附等温线-在恒温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染料在纤维上

9、浓度对染液中浓度所作的曲线。它所表征的实际上是染料在两相间的分配关系。吸附等温线主要有三种类型:(1)、-Nernst吸附等温线染色时,染料就象溶解在纤维里面一样,形成固溶体。分散染料染色符合Nernst曲线。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斜率的意义为溶解度。(2)、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染料的吸附属于物理性吸附即非定位吸附时,符合此种情况,它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活性、直接、还原染料隐色体等的大多数染料属此类型。(3)、Langmuir吸附等温线当染料的吸附发生在染座上时,即定位吸附,则符合此种类型。它是一条过原点的双曲线。酸性、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属此类型。当纤维上染座完全被占时,称为当量吸附

10、,吸附当量即为饱和值。3、 染色热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 亲和力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染料在染液中的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中的标准化学位之差。它是一个纯热力学概念。实际上它所表征的是染料与纤维间作用力,所以物理意义上与直接性有相似之处,但区别在于直接性与染色工艺条件有关,且没有数量的概念,而亲和力测完全取决于染料和纤维性能,有明确的热力学数值。(2)染色热定义: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染为放热过程。它定量地表示染色温度对染色平衡的影响。无限小量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转移到染有染料也成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所吸收的热量。(3)染色熵定义:在标准状态下,染料由染液中转移到纤维上所引起熵的变化。一般,染色熵

11、为负值,这是由于染料分子在染液中的分布混乱程度较在纤维中较高所致。六、 染料的扩散-染色动力学它涉及的是染色走向平衡的速率问题。从生产角度讲,它显得尤为实际,因为它与产量、质量、成本及能源消耗直接有关。1、 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扩散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物质从浓度高到低的地方传递的过程即为扩散。染色即属于迁移扩散,扩散的动力为浓度差。由于扩散过程较慢,且直接影响到染色质量,如匀染性、透染程度等,因此,可以说,染色是一个扩散控制的过程,而非吸附控制。染料扩散规律基本符合Fick扩散定律。扩散系数是最为重要的参数。定义:单位时间内,浓度梯度为1g/cm4时,扩散经过单位面积物质的量。扩散系数越大,则纤

12、维越易染透,而活性染料如果与纤维过早固着,则不能扩散。从纤维角度讲,一切有利于纤维膨化的因素均有利于扩散。提高温度,有利于扩散,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初染温度较高,结束前降温,以达到上染速率与上染百分率之间的平衡。搅拌或加大染液流速,则有利于扩散,另外,降低介质粘度同样对扩散有利。2、 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模型(1) 孔道扩散模型纤维遇水溶胀后,内部存在许多曲折相互连通的小孔道,染料就是通过它们向内扩散的,同时,染料分子在孔道壁上不断发生吸附和脱附,直到染色结束。(2) 自由体积模型适合于合成纤维。所谓自由体积,是无定形高分子物总体积中未被分子链占据的体积。当温度高于合纤的玻璃化温度时,大分子链段

13、发生连锁的绕动,造成空穴的跳跃,这样,吸附在大分子链上的染料循着这些跳跃的空穴向纤维内部扩散。七、 上染过程的控制染色时,我们总是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上染过程,但又要保证染色质量,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生产中的矛盾。(1) 促染和缓染促染和缓染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促染有利于吸附,缓染则是控制上染节奏,以利匀染。常用办法是采用缓染剂,如电解质、酸、专用缓染剂。(2) 匀染染色物色差,包括多个方面,如前后、正反、左中右、批差、缸差等。影响匀染性的原因极多,染料性能、工艺参数、前处理质量、染料组合、配伍性、操作因素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要针对不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常用的办法是控

14、制染色节奏,降低初染速率,加入匀染剂,在染料未固着前移染等。3、活性染料的染色一、 活性染料的特点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低廉、溶解性能好、使用方便、匀染性能优良,但日晒、耐氯、耐氧漂、湿摩擦牢度较差,遇酸碱共价键断裂,染料利用率较低,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总体上,它是棉用染料中最重要,现在,甚至将来,都是用量最大的一类染料。二、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原理1、 活性染料的上染活性染料首先吸附在纤维表面,然后向纤维内部扩散,由于固着阶段染料与纤维的键破坏了已达到的吸附平衡,且碱剂亦为促染剂。染料进一步被吸附,促使染料更多地与纤维结合。 如上图所示。由于活性染料亲和力普遍较低,一般要用大量元

15、明粉或食盐促染,为防止染料水解,上染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2、 活性染料的固着-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

16、,甚至NaOH。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水解染料的存在,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不够大,它会染着于纤维上,皂煮时不能完全煮下来,有时还会污染到其它纤维,特别是KN型染料耐碱牢度不高,易造成污染现象。水解染料的存在也是湿摩牢度较低的重要原因。三、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1、 浸染主要用于纱线和绳状织物染色,应选用亲和力较大的染料,活性不宜太高,宜用K、KN、M型染料,X型不合适,染色温度不能太低。浸染常采用三种方法: 一浴二步法:我们目前采用此法; 一步法: 把所有染化料一次加入,只适用于绞纱、毛巾等较疏松的加工对象。 二浴法:染缸与固着用缸分开,由于条件不易控制一致,缸差较大,很少采用。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流程基本相同:染色固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