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86117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我的舞台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不解之缘、眼冒金星、为所欲为、暑去寒来、无言以对”等词语。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 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二次备课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的资料。2多媒体材料。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1. 导入新课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

2、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2课件出示预习内容: (1)从文中分别找出能总领全文的一句话及总结全文的一句话。总领全文: 总结全文: (2)课文主要内容是 二、合作交流 1. 交流预习收获。(1)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会走路时把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演出时每场必到学形记词。(2)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三、品读体验 (一)舞台如炉火 1.娘胎“大闹天宫”。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能体会到母亲的敬业精神。2.床上惊魂。手舞足蹈,憨态可掬。从小喜欢表演。赶猫下台,

3、惊魂一刻。3.幕布内学戏。每场必到。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选择在幕布内看戏。小吴霜在侧台只顾(学母亲演戏的身段,记母亲演戏的戏文,揣摩戏曲中的板眼)忘记了(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有过“兴味盎然”的体验吗?4.院子学艺。黑脸师傅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什么?严格训练: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之艰辛。奶奶目不忍视,抹眼泪衬托训练之残酷。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5.认真演戏。抗议大师窃窃私语。(猜想两位艺术大师可能小声地谈什

4、么?)(难道他们不懂得尊重演员吗?兴奋、情不自禁)据理力争。“老实做人,认真演戏。”6. 你从作者学艺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二)语言如话家常。1.幽默风趣。2.童真童趣。 3.苦事乐说。(三)结构首尾呼应。四、拓展延伸1.仿造句子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一盏航标灯,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舞台如 一颗启明星,赶走黎明前的黑暗。舞台如 一杯多味茶,让我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舞台如一把锋利的剑,斩断我的软弱与娇气。2. 作者之母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3.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填空教师的舞台就是 医生的舞台就是 战士的舞台就是 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凭

5、执着的一腔热爱之情,永不言弃的勇气,百炼成钢的毅力,一丝不苟地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板书设计: 28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8空山鸟语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喧嚣、层峦叠翠、赏心悦目、踊跃、振翅啼啭、腔调、颇、沉寂、殷勤、精美绝伦、神清气爽、刻骨铭心”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3.欣赏作者对各种鸟语的准确描摹及形象感受。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和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对鸟语的生动描摹及形象感受。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

6、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鸟叫的录音,朗读的录音,海浪、雨声的录音,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诵读品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鸟鸣的录音。问:你听出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空山鸟语,看看作者有哪些独特感受。板书课题。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问:作者在空山听鸟语是怎样一种心境呢?三、理清课文脉络文中哪些语段是写作者静心聆听鸟语的?据此,快速给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我”来到一座深山的山谷后,用心聆听空山鸟语

7、。第二部分(4-7自然段):生动细致地描绘各种鸟叫的声音。第三部分(8-9自然段):抒发对空山鸟语的赞美与难忘之情。四、感情朗读,初步体会1.自由读,边读边体会。2.组内朗读比赛。3.展示读,读后师生评议。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2.山上有哪些景物?3.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4.这些景物很美,但“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为什么?在文中找出最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六、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欣赏作者对各种鸟语的生动描摹及形象感受。2.学习作者通过运用比喻的拟人的修辞使描写更生动的表达方

8、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二、学习第二部分1.感情朗读后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对鸟语的描摹及感受。2.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从中感受到或者是联想到什么? 读第5段 听到:(学情预设:无名小鸟在唱歌) 特点:(学情预设:缠绵清脆) 感受:(学情预设:“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这句话用了比喻,将鸟的叫声比喻为灵泉滑滴然后迸落的声音,用作者的联想来写鸟语的清脆,巧妙,准确。感受到“动人的爱情”,大自然的纯美。“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鸟是唱给鸟听的” 感受到鸟的自由) 小结: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早

9、晨无名小鸟唱爱情 读第6段 听到:(学情预设:鹧鸪的叫声:“忽断、忽续、忽近、忽远”) 特点:(学情预设:缥缈) 听鸟声的环境: 联想到:(学情预设:“我沐着淡烟疏雨。更加苍凉了吧!”这是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鹧鸪的鸣叫声将诗人带回到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 “啊!这是在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这里是有象征意义的,作者居住台湾岛上,有家难归,有亲难见,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台岛的孤独”的情绪,这几句话曲折地表现了寄居台岛的孤独与依恋故土的情怀。) 小结: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午后鹧鸪声声惹乡愁 三、学习第三部分1.全班齐读。2.作者在文章最后抒写了自己的愿望,什么愿望

10、?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点拨:“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因为他希望像鸟一样自由地生活在古朴、宁静的环境中。 3.齐背这两段。四、欣赏二胡名曲空山鸟语体味曲中传达出的感受。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板书设计】花树 远离尘嚣 空山 石 自由自在 鄙弃追名逐利风 如诗如画 渴求淡泊宁静云 早晨无名小鸟唱爱情鸟语 午后鹧鸪声声惹乡愁【教学反思】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

11、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

12、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

13、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语文味”使得学生们不仅学得热情投入,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就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课自己的特色,否则,一味的求新求异,最终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