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重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855079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地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地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地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地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 1、经济地理学 :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形式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 学科2、区位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3、区位因子: 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4、中心地 :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中心商品的场所。4、绝对地租: 区域内最劣等土地的价格。 级差地租: 区域内中等地、优等地的 价格与绝对地租的差别。5、供应商园: 围绕在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该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 空间集聚区6、临界等费用线 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供给地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 综合等费用险 7、横向一体化: 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而导致的现有产品 市场份额扩大的现象8、纵向一体化: 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

2、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9、区域经济结构:一 区域内各经济单位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 和数量关系10、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结构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列关系11、主导产业: 旨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11、资源禀赋 一个区域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的总和,是区域经 济增张的基础12、产业集群: 在特定领域内即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 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等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13、跨国公司: 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14、范围经济 :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率15、规模经济: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

3、力的提高,最佳规模扩大而带来 的效益增加16、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17、集聚机制: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 向与过程18、扩散机制: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分散趋向于 过程19、资源配置能力: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经 济结构等构成要素合理有效地将这些资源结合在一起,并转化为现实增长能力20、极化效应: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要素和经济活动不但 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及自身的成长21、扩散效应:增长及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 地的经济发展2

4、2、区位重量: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23、空间临近效应:区域由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 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二填空题1、区位因子包括:土地因子、原材料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能源因子2、区位因子分为经济因子、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 成本因子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3、区位条件的三特征:相对性、变化性、区位条件有主次之分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 学公司(企业)地理学5、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4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 6、根据土地的用途 地租分为:经济地租、转让地租。根据土地特性

5、 :绝对地租、 差级地租。7、土地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作为生产对象(自然特性决定的)作为 生产的空间或活动场所(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8、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9、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 尤其是在生产成本中的构成状况10、运费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构成。11、交通现象的 3 个基本要素:交通线、交通流、地域。12、廖什的中心地理论标志着传统区位论走向现代区位论。13、区域产业按产业功能分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按要素集 约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 * 、劳动*、技术* 。14、产业结构包括

6、: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15、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 产业结构16、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域面四个要素组成17、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分: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按重量转化分为:纯原 料和损重原料18、原料指数 =局地原料重量 /产品重量19、区位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产品重量) /产品重量20、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来衡量21、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组织和带动作用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 来实现。22、区域产业演进的机制有:市场机制、政府干预。23、衡量交通网分布情况的指标有:密度、连接度、

7、通达度。24、运费的定价制度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均一定 价。25、企业空间扩张作为经济现象应遵循:接触扩散、等级扩散。26、弗农的产品周期论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 化产品阶段。27、区域空间结构有: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28、跨国公司微观区位选择有 3 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文化社 会关系密切区。29、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影响 6 特点: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 差异性、时间性30、区域经济增长因素: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外部环境。31、集市的特点:周期性、巡回性、交易地区性、集散性、等

8、级性。32、经济区的基本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和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织上的层次性33、经济区域综合体的要素构成:经营要素、关联要素、依附性要素。二简答题一、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答: 1、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土地自身的特征更多的表现在自然特性上,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土地利用的可 能性。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2、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 影响:固定资本:A、原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会对企业构成巨大的吸引力。B、固定资本的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因地点不同差异很大。对于大型企业 固定资本费影响区位选择费用。金融资金: A、充分的资本供应对经济活动有强烈

9、的吸引。B、不同企业对金融资本要求不同,大型企业向资本丰富区聚集; 新兴企业向风险资本丰富和融资条件好的地区聚集。3、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 件。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不同,生产成本差异大,因而带来 大能耗经济区域的差异。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市场特性往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的。在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他不同因素, 占首要地位的需求层次并不相同。市场特性的扩散使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随 之扩散三、简要概括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答: 1、杜能对假想“孤立国”定了六个 假定条件:肥沃的平原中央只

10、有一个城市。不存在可航运的河流或运河,马 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土质条件一致,任何地点都可以耕种。据城市50公里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人工产品仅供应中心城市,而城市的食品供 给仅来源周围平原。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前提条件:追求利益最大化。 2、形成机制: 地租公式 R=PQ-CQ-KTQ=(P-C-KT)Q=rQ 即 使用土地的经 济收入=总产值-农业生产总费用-总运费。同样的作物而言,单位农产品的地 租收入随市场距离增加运费增多而减少。每种农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 斜率大小由运费所决定。 3、六大圈层 :自由式农业圈、 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 谷草式农业圈、 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11、 4.结论 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 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他他所假定的孤立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完全一致的均质 平原,而各圈层的作物种类绝然不同;在农业经营方面,并不是越集约越好, 集约化程度与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四、杜能区位论的意义及局限性。答: 意义: 1、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杜 能区位论重要贡献在于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揭 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不存在对于所 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据 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合理的。 2、经济区位研究上的 意义: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对区

12、位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次从理 论上系统的阐述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土地利用的一般理论基 础。 缺陷: 1、忽视了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影响。 2、未考虑自给型农业经营 的情况。 3、未考虑农业经营者目的的多样性。 4、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的发达 使得距离因素的制约减小。 5、在孤立国中,只考虑农业用地而未考虑城市周围 土地的利用。五、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答:第一、区位论的3个假设条件:已知原料供应地的地理分布已知商品的消费地和现状劳动力存在于多数已知 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固定。第二、逐步形成的区域论 1、运费指向 论。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得出的区位法则: 原料指数

13、1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原料指数=1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2、 劳动力指向论。决定条件:基于特定的工业性质,它是通过劳动资费和劳动 系数来测定。 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技术的进步。 3、聚类指向论。 聚类又分纯粹聚类和偶然聚类。其主要内容:发生聚类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 多数工厂相互邻近的地区。从全球来看,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向 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论的规律。六、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1、假定的前提条件:中心地分布的地区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

14、。消费者都 利用离自己最近的消费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 都相同。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在少数中心地并满足供给的所有空间的配置形式。2、基本要点、一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核心就是区 域内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和中心地区域呈正六边形。 按一定的规则布局,三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是最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 位点。具有等级性,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 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2)、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各 等级中心的数量关系为1、4、16、64、

15、256等。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 地系统的中心地数量关系为 1、 3、 12、 48、 192等。(3)、行政原则上的中心地 系统。 低一级的中心地区域应完全包围在高一级的中心地的范围之内,各级市 场区域数为 1、 7、 49、 343等以 7的倍数增加。(4)、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不 同等级中心地适应的原则不同。三原则中心地系统在不同条件作用不同。七、企业增长的动因及其战略与方法?增长动因 :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之竞争的压力。 战略和方法:一体 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八、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公司在国内扩展)?答:分为三阶段:第一、单工厂生产、单区域销售阶段,即初始阶段。第二、单工厂生产阶段跨区域销 售阶段,即发展阶段。第三、跨区域生产阶段。九、 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把企业空间演化分四阶段:单个公司阶段。全 国性多工厂公司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国外生产阶段。九、我国进行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资源的相关性。考虑国家 式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满足综合经济区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