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5318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要跟上世界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让他们进入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艺、军事、外交等领域去为祖国繁荣富强拼搏奋斗。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怎样理解学生的创新?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能力,就是提出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

2、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艺、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共同需求,这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对少年儿童培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二、“创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1.以系统扎实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间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出了点,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抓好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2.“创新”必须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

3、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没有兴趣,就点不燃求知的火花;没有兴趣,就唤不起探索的欲望;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的意识;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可以使一个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学习,可以把人的毕生精力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没有兴趣,又怎能激发他的创新欲望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3.富于联想,会提出新问题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即寻找一个相似的问题或指出与题目接近的方式,变通使用这些知识看能否解决问题是。联想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

4、的强弱与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相互渗透。教学生求知就应重视让学生会联想,而数学学科又十分有利于联想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4.“堵”、“疏”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堵”就是堵死学生原有的解题思路迫使他们发散思维。“疏”即疏导、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向新的途径上引。少数学生觉得常规思路轻车熟路,“懒”于去考虑解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时教学中如果能将“堵”、“疏”有机地结合,就能迫使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三、“创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注意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心理氛围。多数学生都有怕老师,怕家长的心理体

5、验,尤其是那些言行又不合常规,而又有着高创造力潜质的学生。老师应特别注意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他们以充分的宽容与理解,消除他们在课堂上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心情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营造创造性的课堂氛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主体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自行探索和研讨问题,让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之中。2.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正是“创新”的含义,让学生别开生面的思考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结构成份,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局限的束缚,是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应大力提倡并加以积极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