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85277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

2、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 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

3、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

4、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

5、,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 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

6、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典。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主官理解与加工,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是文艺作品的深度模式,没有思想性的作品难免会显得肤浅单薄,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深度、思维模式、创作动机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那么这二者的统一就体现在文艺界作品的社会认知功能上。当然我必须指出,我所指的社会认知并非传统的教化功能

7、,因为教化功能注重的是一种宣传、灌输,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我不以为然。在这里提到的社会认知功能是指文艺作品在思想上能否起到一种启迪作用,能否促进我们对社会问题、思想困境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强调的是一种启蒙作用还非决定性的教化作用。文艺作品的社会性要求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自觉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个问题,即在现代商业化高度发达的环境里如何保持文艺作品的思想性问题。就艺术内容和形式而言,在现代商业社会难免不会陷通俗化及庸俗化的怪圈,在市场资本的运作下,文艺是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还是拥抱商业化所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是不以社会效益为考量的。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应该有大量的具有

8、社会责任感,又有高超的出入于雅俗之间表现手法的创作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才能保持作品的思想性,在现代商业社会消费文化为语境的情况下我们的文艺才不致于被解构;而雅俗共赏历来是我国文艺的传统,这才能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其人民性的一面。强调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也许会破坏文艺作品作为个体创作的娱乐性,但这并不是主流,在一个宽容和民主的社会里,允许多种的艺术形式存在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体现,也就是说,文艺的思想性应是创作主体的一种自觉行为而非强制性行为。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虽然没有谁可以宣称只有描述现实社会或反映社会生存状况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我们不管文艺是一种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表

9、现表式,文艺的现实性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们并不能说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描述的是一个观念性的畸形社会形态,就否认其作品在思想上现实意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当然,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之所以会对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相当强的认同度,这主要还是体现在其文艺观念中对文艺作品的认知价值的赞同上的。恩格斯赞赏巴扎克的作品,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现实性与审美性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回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中,现象与与本质是一对运动的

10、矛盾休,既对立又统一。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现象是反映本质的现象,本质是存在于现象内的本质,关键的是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这才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根据这种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的现实性原则就应是在创作中应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忠实反映,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形象的创作来体现历史,表达对现实的思考。这种现实性并非只是对社会的简单描述,而应透过现象直抵事物的本质,将对现实的描述提高到一种审美的高度。即要求我们从现实复杂而艰难的现实中找到生活的体质,文艺创作应在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中对社会现实作审美高度的思索与探究,把我们对现实社会苦难的体验、

11、艰难的思想抉择及对自我灵魂的审视提升到审美的高度上来,而非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来简单表现社会的原生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创作者应以悲悯的态度,要有人文关怀的态度来创作。这才是遵循将现实性抽象为审美情趣的一种创作方法。在这里,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重要特性,也是我认为最能体现其理论核心的几个特性。而这些特性也正是建立在马克思辩证法哲学基本原理上的。但让人十分痛心的是,当前的中国文艺创作显然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相当的差距,不管是文学还是其它诸如影视之类的文艺作品都有迎合受众口味而趋于媚俗的倾向,这正是我们所要检讨的地方,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文艺理论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