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852675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_行: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_乃:_、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_去:_、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_引:_顾:_、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期日中,过中不至”

2、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友期约_去后乃至_撒盐空中差可拟_俄而雪骤_、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_、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前喻,“乐”后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1)谢太傅

3、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译句。(1)待君久不至,已去。(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课文默写。(1)公欣然曰:“_?”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公大笑乐。(2)元方曰: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

4、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 填空。34分1、 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5、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 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 )(3) 兑命(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

6、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一寺临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阅十余岁( ) 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如是

7、再啮 古义:( ) 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寓言四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为加粗字注音。宙斯( ) 庇护( ) 较量( ) 凯歌( )遽( ) 髀( ) 跛( )二、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A失败惨败; B排除排斥;C庇护保护; D重视轻视三、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A渺小伟大

8、B增加降低C坚定坚决 D冷淡热情四、为下列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1人皆吊之 A慰问 B吊着 C哀悼 (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将要 B带领 C将来 (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A十九个人 B十分之九 C十有八九 ( )五、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六、阅读。(一)蚊子飞到

9、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故事适用于_。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A较量较量: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的神情。B凯歌: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的神情。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