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848557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山丹育才中学 崔小平教学目标: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重点难点: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教学过程:启发谈话: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

2、无忧。 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 上网比率:中小学生上网比率平均超过60%;2. 上网目的:以游戏和聊天为主,用于学习等有益动机的比率仅占10%左右;3. 上网地点:上网地点的地域差别较大,较不发达地区以网吧为主,在家里上网的占30%左右,较发达地区家里和网吧的比率相差不大,各占50%左右;发达地区如京、沪等大城市,则以在家上网为主,达80%以上;数据分析:1. 从上网比率看: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普遍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之中,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不可回避的深刻影响;2. 从上网目的看, 大部分盲目上网,无计划,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已经是每个家庭和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3、从上网地点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上网的比率逐年提高,因此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上网问题,将直接影响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成长;二、 网络的影响 1.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

4、塔中的社会人。2.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也正是基于网络本身的广谱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网页制作、电脑设计、三维动画、工业造型、电脑预决算、网络科研项目、网络课件教辅、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等,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造就了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于是,一大批以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电脑公司、网吧公司、信息公司、 学生企业应运而生,它推动并引领了当今高校学子的无限创造激情,也给国家的未来和现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据调查,我国家电主打、国际知名品牌“海尔”

5、就从全国各高校猎取了大批在高校学习中创造性极强的学子充当其技术核心力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旗下更有大批大批优秀学子的创造身影,据悉,每年各高校不断涌现大学生国家创造发明专利的获取和技术项目的拍卖。3.友情互动,共同提高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的通畅。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三、网络的负面影响 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

6、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

7、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四、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如何避险,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注意可能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网络交流陷阱:电子邮件中的陷阱、即时聊天工具交流中的陷阱、在电子论坛浏览贴子时的陷阱、在网上填写

8、个人信息时的陷阱、访问个人空间时会遇到的陷阱等。我们要学会撑好网络交流的保护伞。上网安全常识:在网上,不要给出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有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记住,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的。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家里找你。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

9、进行网络通信,等到节假日再集中时间上网。切不可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父母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五、 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登陆安全网站。权威的、正规的大型网站一般都比较注重信息的来源,所以相对而言,这些网站的信息会比较安全。我们平时可以把安全网站地址加到收藏夹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拼写错误而误登陆不良网站,又可以为我们节省搜索时间。不搜索、不浏览不良网络。搜索引擎、博客互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BT下载工具是目前网络上不良内容的重灾区,我们应洁身自好,自控自律,不要主动搜索或浏览不良内容,不点击他人博客页面中

10、的不良链接,不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不去下载不良电影。用技术手段作好防护。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安装页面过滤器,它可以屏蔽不适合未成年人查阅的网页内容,防止我们访问含有色情、暴力、各种不良内容的信息和网站。我们还可以用“网络助手”,设置“对内容分级”“禁止弹出广告”等功能,以截断一些藏身在广告中的不良信息。提防不明手机短信。手机也是网络的一个终端,我们不应随便用手机注册网站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陌生人,对来源不明或诱惑性的短信要及时删除,不去理会,更不要回应。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除了保护自己免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不良侵害,我们还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交流环境不受破坏的责任。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发现了不良信息或网站,或者发现有人在网络上从事不法行为,我们都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