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84658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XX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

2、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3、、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堂讲授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习题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

4、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安排每章后。三考试环节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答问、笔记、小测验、作业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高鸿业等: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2007黄亚钧,袁志刚 主编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200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2005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200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2005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2005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

5、版,高等教育,2005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宏观经济学,华夏1999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 2003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周惠中:宏观经济学,XX人民1999 Varian: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w. w. Norton pany, fourth edition, 2002Pindyck: Ma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2000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核算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国民

6、经济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关系;领会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本章共分七节,四学时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学时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4、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0.5学时1、GDP的含义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对于核算GDP的意义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0.5学时1、用支出法核算GDP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0.5学时1、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

7、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含义2、国民经济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0.5学时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0.5学时1、 名义GDP的概念2、 实际GDP的概念3、 GDP平减指数第七节、结束语0.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国民经济的核算方法。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恒等关系。4、 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适当介绍该学科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适当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SNA体系和MPS体系,讲解过分强调GDP的危害。本章教学方

8、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采用对比和案例教学的分析方法。每次课课前用5分钟提问,对提问内容精心设计。讲授结束时用3分钟总结,包括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 2004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 200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2005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第一次课章节第十二章的第一、二、三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学时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

9、象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4、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0.5学时1、GDP的含义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对于核算GDP的意义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0.5学时1、用支出法核算GDP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3、GDP的含义教学难点1、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3、用收入法核算GDP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与提问相结合师生活动设计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对学生提出上课要求和考前须知。第一次课是学生新学期的开始,所以本次课的重点

10、是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活动展开:通过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引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过与微观经济学对比讲解弄清两者的异同;在讲GDP的含义时联系具体实例并介绍我国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用具体数例或课后习题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在讲授中注意提问,与学生互动,可适当介绍该学科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业布置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4、课后复习题第1、3、4题后记第二次课章节第十二章的第四、五、六、七节教学内容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0.5学时第五节、国民

11、收入的基本公式0.5学时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0.5学时1、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概念2、GDP平减指数第七节、结束语0.5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相关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关系2、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恒等关系教学难点1、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理解及其关系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结合师生活动设计 课前复习提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理解GDP的含义要注意哪些方面?接着提问并讲解国民收入核算中五

12、个相关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关系;从总产出等于总收入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推出二、三、四部门的恒等关系;讲解名义GDP与实际GDP时结合课后练习加深理解;结束语部分归纳总结后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SNA体系和MPS体系。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本次课教师要对本章进行小结。习题讲解时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布置课后习题第2、6、7、8题后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1.基本内容:一、均衡的产出1.几个假定2.均衡产出的概念 (1)均衡产出 (2)图形3均衡的条件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三、其他

13、消费函数1.相对收入假说 2.生命周期理论3.永久收入假说四、国民收入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3.乘数及其理论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3.教学重点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4.教学建议: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章节第十三章 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均衡产出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均衡产出的条件,理解知道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函数理论。教学内容一、均衡的产出1.几个假定2.均衡产出的概念(1)均衡产出(2)图形3.均衡的条件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重点难点重点消费函数的形式难点均衡的条件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2005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教具一、 提问复习:第十二章的内容,导入新课。二、 讲授新课:三、 1、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由什么决定?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消费与绝对收入的关系。四、 2、讲清楚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函数的形式C=+Y的意义五、 巩固复习: 教学后记作业与思考题课后习题的第1题和第2题。章节第十三章 第三节和第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