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4527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根据学校2022年秋季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 拟本制度。1、组织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年度 工作计划等。2、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研究解决健康教育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 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3、定期组织召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各项工作发展情况, 研究解决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各处室完成健康教育工作 任务。4、定期检查、指导和催促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按工作职责开展工作。5、负责健康教育兼职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安排工作.6、协调、配合上级开展各项健康教育调研项目.7、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组

2、织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 效控制学生中可能浮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实现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制度化,特制定建造工程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则。第二条 总体原则: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 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预防为主,建立心理危机主动谨防的意识,建立 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处理 ,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匡助;咨询为辅, 匡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第三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任务:通过普查、课程、讲座、学生群众性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等

3、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等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 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第四条 工作目标:构建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体系,更好地匡助有严重 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 浮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 命损失,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 各班选拔两名心理委员,辅导员与心理委员负责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学 习,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汇报给各系

4、学生心理 工作组。第六条 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及时发现本班存在心 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向系心理部和辅导员汇报.第七条 学生个人遇到心理问题或者发现周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或 者心理委员反映.第八条 加强心理协会建设,各系心理委员应积极响应心理协会各项活动,负责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众性工作,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对象第九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特殊关注对象: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查出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不平衡以及极端倾向的 学生.2、遭遇蓦地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浮现心理或者行

5、为异常的学生: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者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 后 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 、身体发生严重疾病(如肝炎、肺结核及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浮现心理或者行为 异常的学生; 、遭遇性危机(性危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 、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 、受辱、受惊吓后浮现的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 、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浮现心理或者 行为异常的学生;3、学习压力大并有严重艰难而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浮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

6、即将遭遇党籍处理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有严重艰难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等;4、性格内向、自卑感强且经济特殊艰难,受到歧视而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第四章全员教育第十条开展新生讲座与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 健康档案,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第十一条 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心理需求,有计划、有体系 地开展主题讲座及大型系列讲座。第十二条 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其心理问题鉴别能力及心 理危机干预能力。 广泛开展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墙报、网络、讲座、心理 知识宣传月、心理协会

7、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第五章早期预警第十三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1、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 辅导员汇报一次。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协会成员、学生干部、学生 党员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系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每周向辅导 员了解本系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3、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者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上报学生处汇报。5、有严重心理疾病且浮现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 迫 症、癔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6、有强烈的心理反应,浮现严重

8、不适应而导致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7、具有人格障碍而使身心严重受挫,以至不善于交谈,自我封闭;其表现有:偏执 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分裂型及戏剧型等人格;8、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者朋友交往者;9、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者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的学生;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者暴力倾向,或者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 危害 的学生;11、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 机评估与干预:(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式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者乱涂乱画的 只 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的人;(2)、不明原因蓦地给同学、朋友或者家

9、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 等 行为明显异常者;、情绪蓦地明显异常者,如特殊烦躁,高度焦躁、恐怖,易感情冲动,或者情绪异 常低落,或者情绪蓦地从低落变为平静,或者饮食睡眠受到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为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意见。一、指导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 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 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0、,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1、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 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要有课时计划。 (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4、应设有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 计划。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 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

11、工作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 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应健 全机制,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教学人员。U!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匡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小学低段、 中段、 高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各有 不同的侧重,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1、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辟、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

12、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2、人际交往。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3、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匡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4、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 待异性交往.5、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 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外

13、,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 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的潜能.环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 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辟等.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 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3、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 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泛博健

14、康学生,采取 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个 别 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匡助他们积极治疗 .4、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殊注意个性教育 ,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心理 发 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 兴趣爱 好、 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商与 辅导提 高教育效果。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 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匡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保持积极向上的 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

15、解厌学、自卑、恐怖、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 防微杜渐。6、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 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便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 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 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 活动中、在参预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7、全程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 过程中.泛博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模范,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 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 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 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1、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列入活动课程统一安排课 时.活动课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会活动课进行 .心理辅导应注意以活动为主,把 传授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 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2 、建设心理辅导室。要努力建设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科学开展咨商和辅导,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以专职教师和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