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4318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大隗镇第一初级中学 孟灵晓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师生评价法教学设计 一、揭示目标 故事导入我最聪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出示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

2、本内容。3.对照古人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自学质疑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指名读师生评价。3、听读录音。4、学生试着翻译课文。5、展示学习结果三、合作释疑学而不思则罔1、元方指出了朋友的哪些错误?2、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2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

3、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

4、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四、点拨升华反光镜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本文学习你从中有何收获?五、达标训练思而不学则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期日中 : 尊君在不: 入门不顾 :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六、扩展延伸(1)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

5、意思。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补充举例: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敝人 卑职 陛下 令尊 寡人 足下 令郎 老朽 麾下 敬词有_ 谦词有 _ 敬词 谦词(2)请你以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主题写一句有关诚信的格言,用来警示自己. 1:诚实是我们永久的伴侣。 2:以诚待人,以信做人。3: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4:做人要守时守信。 诚信你我他 古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最讲究”诚信”,而现在我们提倡”诚信社会”,更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说说”诚信”的重要性吗?七、作业: 、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熟读基础上背诵两篇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