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83979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可研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邯郸市种猪扩繁场建设第一章 项目提要一、 项目名称: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二、 主管单位:*市畜牧水产局三、 项目承建单位:*市牧工商联合公司(项目法人)四、 法人代表: 五、 项目建设地点:*市种畜场内六、 建设目标: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及配套的建筑设备,提倡动物福利工程技术,将*市种猪场建设成规划合理、设备先进、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种猪现代化工厂化生产场。建设规模为基础母猪600头、祖代杜、长、大种猪30头的良种扩繁场,年出栏优质种猪5876头,无公害商品肉猪4680头。七、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93.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94.8万

2、元,猪场设备安装工程281.7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67.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87.64万元,基本预备费61.58万元。八、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建设单位贷款及自筹493.1万元。九、 建设年限: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概况2.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市牧工商联合公司是*市畜牧水产局下属国有企业,注册资金 32.4万元。公司主要经营种猪及饲料的生产、销售,2000年销售种猪480头、商品猪550头,年利税38万元,2001年销售种猪550头、商品猪480头,年利税42万元,实现利税42万元。公司现有职工48人,其中经理4人,技术

3、人员21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畜牧兽医师4人,中级技术人员10人,初级技术员7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与中国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拟合作发展舍饲散养新工艺饲养优质种猪和商品猪。本报告后附建设单位营业执照,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表(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银行AA级信贷证明,项目环保评价。2.2 技术支持单位概况:本项目技术支持单位为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研究人员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东区(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环境工程、动物养殖环境工程、农业建筑工程与规划、农业资源利用与能源生态环境工程、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等五个。重点实验室主要由能

4、源与热工、农业生物、农业建筑、风洞等若干专业实验室组成,以及高度智能化的实验温室和全密闭环境控制实验畜禽舍等实验设施,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及部级“七五”、“八五”、“九五”重点课题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农业部批准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北京市批准北京市重点学科;2002年,农业部投资近2500万元的新实验大楼和实验设备投入使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建成以来,在教育、科研和科技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已招收博士研究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毕业并获得博士学

5、位30余人,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00余人。1996年以来,承担了包括“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委级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如大型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材料、保温、通风、遮荫和降温系统,纵向通风技术和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大型连栋鸡舍与高密度叠层笼养新工艺与设备,畜禽舍冬季换气热能回收利用设备,农业设施的计算机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系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等等,大量研究成果得到迅速实施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中9项分获省、部委级二、三等奖,3项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6、、三等奖,3项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重点实验室又在国家“十五”设施农业温室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畜禽舍建设标准化、舍饲散养新工艺标准研究与设备产业化等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一举中标。预计“十五”期间累计研究经费将超过3000万元。2.3 舍饲散养新工艺专利技术概况:舍饲散养新工艺,又名“猪村养猪”。该工艺融猪的生理、生态、行为、习性于一体的全新的养猪工艺,符合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命活动所需环境要求,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该工艺流程与设施设备包括:专供猪睡卧的“暖床”,适于猪群定点排粪的可以自行出入的“猪厕所”;为适应猪采食拱料行为的可干可湿的“自拌”料箱;为散发体热满足水浴要求的自行开关

7、淋浴器;还有克服啃咬以满足猪只磨牙生理要求的磨牙链、拱癖槽、及满足猪蹭痒用的蹭痒架等;仔猪保育舍内还专门设置哺乳设施,满足仔猪断奶行为的需要。舍饲散养新工艺的核心技术是Nurtingen Warmbed System(诺廷根暖床系统,简称N-system),该系统是德国养猪专家Helmet Bugl教授潜心观察研究试制近20年得出的结果,并在德国和中国分别申请了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号:89103490.0)。据研究,猪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不是一个恒定值,它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躯体要求高,以30为宜,头颈则要低温,1015适宜,而鼻子部位呼吸要求清新而凉爽(5)的空气为宜。因此,该工

8、艺的暖床根据猪的呼吸、头颈、躯体不同部位所需适宜温度的不同而设计的。猪入睡时,躯体在箱内,该箱三面侧壁封闭,前面一侧用软塑料门帘(片)挂上,猪可自由出入,躺卧时头部朝外,鼻端露于帘外,这样就可以保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在哺乳舍,为解决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矛盾,采用仔猪暖床和母猪调温地板,给以适宜的温度。仔猪们可以同时得到哺乳,克服了哺乳不能同时到位,而出现仔猪大小不均,强弱差别较大的问题。在成年猪舍,猪自身所散发的热量即可保证暖床内的所需要的温度,以自身群体温度维持箱体内30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对整栋猪舍的温度要求,猪舍的建筑需求简化,有效降低了土建造价和总造价,提高了设备占总投资的比例,提高了养

9、猪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舍饲散养工艺中,猪群按周节律进行流动转群,实行“全进全出”制,将妊娠、分娩、仔猪培育、育成、育肥按工厂化生产流动,每个阶段之间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克服交叉感染,有利防病。由于猪厕所相对集中,对粪污的处理非常方便,所以舍内的卫生条件良好。舍饲散养新工艺为猪群活动,及猪的个体需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养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死亡率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与其它养猪工艺,如厚垫草、定位饲养工艺相比,这种舍饲散养新工艺可以减少断奶仔猪死淘率50%,增重提高1017%,节约饲料10%。育成育肥全程料肉比达到2.72.5:1,育肥猪达到90100kg的日龄仅1

10、65天。由于猪栏内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加强了猪的运动,从而猪肉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舍饲散养工艺现已在欧、美、澳、俄等多国得到推广应用,在这些国家,90%以上的新建猪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N-system,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农业大学有关科研人员结合我国的自然气候条件,已经研究开发成功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配套设施与设备。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项目背景3.1.1国内畜牧业发展概况“九五”期间,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到200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125万吨,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猪肉的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畜牧业的全面发展,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猪肉在肉类

11、总量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69.36%下降到2000年的65.81%,畜牧业正逐渐走上一条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节粮型道路。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使得猪肉产业生产开始由偏重产量增长向质量和产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步摆上行业发展的议事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养猪业又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但由于养猪业内部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

12、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成熟等问题,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3.1.2 今后5年国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肉类需求年增长速度在3%左右,2005年猪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例保持65%左右,估计近几年肉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今后5年内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即继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畜产品安全,大力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挥区域优势,生猪生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传统主产区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13、减少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2005年前要重点完成改扩建畜禽原种场80个、改扩建畜禽扩繁场635个、建设畜禽资源场、基因库82个、建成全国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1个、区域分中心5个(以上内容参考新世纪初中国农业展望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汇编,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3.1.3 *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群众素有养猪习惯,养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市生猪存栏达到312万头,与1990年相比增长25倍;出栏391万头,增长30倍;猪肉产量29万吨,增长37倍,人均占有猪肉由6

14、.8千克上升到34.5千克,增加27.7千克。*市养猪技术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代表养猪综合水平的出栏率由95.3%上升到2001年的141.6%;二、全市范围基本完成了由土、洋二元杂交向良种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生产的过渡;三、工厂化养猪的迅速崛起,养猪生产已由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迈进。*市养猪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三个:一、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猪肉需求量不断上升,这是拉动养猪生产的根本动力,特别是京津市场是促进*市工厂化养猪发展的直接原因;二、配合饲料、优良品种和不断完善的饲养设备以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为养猪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三是通过农村经济结

15、构的调整,把养猪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养猪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生产健康优质种猪,是进一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猪肉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对养猪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市场的猪肉标准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生猪瘦肉率高有营养,而且要求猪肉质量高安全有保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生产无公害猪肉生产和绿色有机猪肉,以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对猪肉质量需要。舍饲散养新工艺及其配套的建筑环境控制设备,用世界先进的动物福利工程技术使商品猪的标准化生产从种猪源头抓起,填补了一项我省的空白。3.2.2 满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农民增收我国

16、猪肉生产已经趋于稳定发展期,猪肉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数量的扩张,农业生产将从简单的粮食类生产,逐步要转向畜禽等消耗粮食的动物生产,以提高粮食的转化效率。引导农民自发地进行结构调整,利用标准化舍饲散养技术饲养生猪,提供优质种猪源,帮助农民提高收入。3.2.3舍饲散养新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是养猪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舍饲散养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内作了大量的实测,节能、环保、满足猪的行为学需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种猪的生产性能,是国际上工厂化生产优质无公害猪肉的硬件保障。该技术的成功引进,使我国规模化养殖无公害生猪成为可能。中国农业大学以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完善了N-system,配套研究出适合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