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83891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让学生争出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让学生争出来加法的交换律教学案例南漳县肖堰镇大坪完小:陶茂雄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的交换律里内容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能应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加法交换律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都很有帮助。教学案例:(在学生掌握了加法的意义,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在巩固加法交换律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首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四个等式,判断它们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然后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空间,通过自由发言,以辩论形式,各抒己见,以辩促思,既巩固了新知识又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片断如下: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四道加法等式,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10+390=330+270 30+50+40=50+30+40 a+200=200+a 230+420=430+320 点评:通过这四个等式的判断,把学生迁入到争论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师:这些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请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这四道题全部符合加法交换律。生2:我认为1、4两题不符合加法交换律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认为1、2、4三题都不符合加法交换律。评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已经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论,在学生中形成了三派,为后面的争论奠定了基础,学生的积极性空

3、前高涨。师:还有别的看法吗?生:没有。师:谁的看法正确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呢?我建议通过辩论的形式来解决,好吗?生:齐声答,好。师:我宣布认为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的为甲方,持反对意见的为乙方,现在开始辩论。点评: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到最高点,通过这种形式,把发现、探索知识的权力让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出示:210+390=330+270甲方:我认为这个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因为两边的和都相等,而且等式中都含有两个加数。乙方1:我不同意,加法交换律是指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两个加数不能改变。乙方2:我认为甲方的说法是错的,只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而不能改变数

4、的大小,按甲方的思路,只要是和相等的加法算式,都是加法交换律吗?乙方3:对呀,按照你们说的,运用加法交换律,7加上6岂不可以写成2加11、8加5、10加3了吗?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能从多角度去理解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听听甲方的意见。甲方:我同意你们的看法,这个等式虽然等式两边和相等,但加数改变了,不符合加法交换律,第4题也和这题一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点评: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知识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过细思考、仔细分析的好习惯。师:我宣布这一轮的辩论乙方获胜。生:一片沸腾师:在看a+200=200+a这一题是否符合加法的交换律。生:齐声答:符合加法

5、交换律。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判断出含有两个加数的等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那么,我们再看看30+50+40=50+30+40这个等式符不符合交换律,你们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进行辩论。方法和第一轮一样。师:我宣布第二轮辩论开始甲方1:我认为30+50+40=50+30+40符合加法交换律,因为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交换了位置,而不是其中的两个加数,所以它们不符合加法交换律。甲方2:虽然这个等式含有三个加数,但前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就说明它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甲方3:加法交换律定义是这样理解的,在加法算式中,只要有加数的位置交换了,而且运算顺序与结果不变,那么这个等式就肯定符合加法交换律,我们

6、看问题要灵活,你们说呢?乙方:赞同甲方的看法点评:通过这一轮的辩论,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了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而且辩论激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怏然,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没有。师:通过今天的辩论,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有了进一步理解,我很欣赏你们的表现,不论想法是否正确,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发扬。点评:老师的话语亲切,富有鼓励性,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既使是一个平时不愿意动脑筋的学生,也会产生不竭的动力。总评:在这个片断中,虽然老师的语言不多,但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把从学生中来的问题再抛给学生,以学生喜欢的辩论形式,让他们畅所欲言,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不仅发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听发言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的获取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他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