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83773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教学案 主备人:张亚娟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定位导入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探究1、背景简介: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年月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月日晚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

2、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今天讲此种) 新闻(消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及时(时间性强)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

3、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荻 港 锐不可当 溃 退要 塞 歼 灭 芜 湖 阻 遏 简介背景资料 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中)主标。(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

4、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导语: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

5、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主体: 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知识归纳精讲释疑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定位导入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和

6、速度。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探究1、在文中圈出新闻的六要素 2、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个层大意。 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而是们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检测反馈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n) 歼灭(qin) B.锐不可当(dn) 要塞(si)C.阻遏(ji) 鄂() D.绥靖(su jn)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1)横( )渡长江 蛮横( )(2)江阴要塞( ) 敷衍塞( )责 暖瓶塞( )子(3)jin( ) 灭敌人 化xin( ) qi

7、n( ) 陌3.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4.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5.填空。(1)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3)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4)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 ,还可穿插适当的 和 。中考链

8、接(2008年兰州市试卷)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1月9日文汇报,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答题。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解析:此题针对热点“限塑令”的发布,考查的是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抓住材料中重要的人、事,将最能表现材料中心的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2008年烟台市试卷

9、)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据新华社西藏珠峰大本营5月8日电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罗布占堆从火种灯中点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手中的火炬。随后经王勇峰、尼玛次仁的传递后,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点燃了“祥云”火炬。在海拔8844.43米的地球最高点,年轻的藏族女火炬手次仁旺姆将火炬高高擎起。这一刻,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火炬上珠峰的庄严承诺圆满实现。这是奥运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这是奥运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解析:此题紧贴热点“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考查的是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其实仍是考查考生概括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围绕材料中“第一次”三个字,进而写出“第一次”典型事件发生的典型要素。此外,作为新闻标题,需简洁,还要吸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