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综合检测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835458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综合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综合检测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综合检测卷(时间:0分钟 满分: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0分,每题只有一种选项最符合题意。注意:把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答题栏中。)1.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论述,符合实际的是:黄瓜成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避免果实的脱落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

2、似的基因型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解决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重要增进果实的发育3 如图表达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00只。下列有关论述对的的是: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0只 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J” 型增长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重要涉及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在某合适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

3、(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记录解决后,得到如图成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体现出的趋势最也许是:A.甲、乙均增强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甲、乙均削弱. 下列四个图中,能对的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达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6.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达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涉及A、B、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达为:ADEBE每增长1 k的体重,至少需要2 kg的A 7.右图表达突触构造,在a、两点连接一种电流表。下列分析不对

4、的的是: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刺激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到d的传递速度相似8.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她的神经兴奋传递途是: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手部感受器 脊髓 牵动上下颌的肌肉脑A B C. D9. 如下图,为了验证浓度为1-4mo/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甲、乙两组应当选用的材料分别是:完整幼苗 幼苗的b段 幼苗的a段幼苗的c段 10 浓度为10-4mo/的生长素溶液 1 mL浓度为102 l/的生长素溶液10 m蒸馏水A.甲组:,乙组: B.甲组:,

5、乙组:C.甲组:,乙组: D.甲组:,乙组:0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互换示意图,其中对的的论述是: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 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正常状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A. B. D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措施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措施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m只1.科学家发现,将狗的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残留部分不久会肥大并恢复到本来的大小,其因素发生的

6、顺序是: 垂体 下丘脑 甲状腺肥大甲状旁腺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减少 . C D.13. 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成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因素是:A反射弧构造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克制D高档中枢对低档中枢有调节作用14.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p、渗入压维持恒定不变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1 用月季作

7、为实验材料进行NAA增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明验中,预实验成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通过预实验可以拟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m至6pm之间B.A增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ppm该实验解决枝条的措施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不属于植物激素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互换的环境是血液 .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17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论述,对的的是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毕“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下列实例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动物饮水 .水蛭用口器刺破河蚌体表

8、吸食血液 大猫熊重要以箭竹的嫩枝和嫩叶为食 .某些水体中的鲈鱼成体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9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运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对的的是:A.图中有5条食物链B.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秸秆运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运用建立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尽量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0.下图表达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论述不对的的是:A.甲可表达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构成相似D若气候条件合适,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21. 生态系统的

9、构造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因素是: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故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时,可由该营养级的其她生物替代A. B C D.22.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边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如下说法对的的是: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该事例充足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C.长期海水摩擦导致鲨鱼皮肤浮现V形皱褶D. 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论述对的的是:A牧草生长旺

10、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B.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多种生物4.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11流感病毒,可避免甲型HN1流感,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免疫反映,下列有关论述对的的是: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5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

11、子叶杂草、右图表达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曲线分别表达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26. 右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达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抗体B.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觉得是高生产力导致高的物种丰

12、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长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论述对的的是: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B.海拔100 m处物种丰富度高而生产力低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 此研究成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28. 右图是一种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构造模式图。下列各项论述中,不对的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种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至少C.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D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9下图表达在某生态系统中,a、b、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互相关系,下列描述对的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

13、,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0.下表表达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有关论述不对的的是成分(mmo/)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5.0.1.53.36.01614.0.251.114.051.14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其具有较多的蛋白质、+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合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与的成分存在差别的重要因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涉及5个小题,共分。3.(8分)下图为不完整的碳循环示意图。、C、D构成生物群落,第-号箭头表达循环过程。请回答: (1)图中A、D分别表达 、 。(2)过程为 ,完毕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过程是指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