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83263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鹏红树林教案(最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 树 林育才小学 杨鹏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 巧设情境,激趣导入。(ppt第18张)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到我国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奇异而美丽的海底森林红树林。提起红树林许多同学一定会感到比较陌生,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红树林”呢?首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吧! (课件2、3、4、5、6、7、8)同学们, 看完了以上介绍

3、,红树林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t第926张)1、请大家先把课本打开,翻到15页。我们首先来把课文通读一遍,在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自读要求。(课件出示9)好,接下来就请大家先把课文通读一遍吧。2、同学们,你们读得真认真,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10)这些词你在刚才读课文过程中注意到了吗?自己先借助拼音来试读一遍吧。来,跟着老师再来读读吧。3、下面,我们把这些词头上的拼音去掉,你还能准确的读出它们的读音吗?(课件出示11)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又快又准确,试试看。4、嗯,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能准确的把这些词全部

4、读下来了。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词的含义。(课件出示12)同学们,什么叫栅栏,你见过栅栏吗?先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资料吧。(课件出示13,读)5、课文中作者把红树的枝干形容为栅栏,让我们先来对比一下看看。(课件出示14),同学们,从图片上你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了吗?红树的枝干弯弯曲曲,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不正像一座座天然的抵御海浪的立体栅栏吗?由此看来,作者的形容还真是很形象、很贴切。所以在一篇成功的文章中,遣词造句是很重要的,许多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能写出震撼读者心灵的著作,都是缘于他们能够反复琢磨、推敲文章中的每一处细节,所以,今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对自己文章中的用词反复推敲、琢磨。只

5、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不断的提高。6、我们接下来再看,你能给“倘若”找到近义词吗?(课件出示15,稍后课件出示16)对,(课件出示17)“倘若”的近义词就是“假如”、“如果”。你能试着用“倘若”造一个句子吗。(稍顿)来看看老师的这两句话是否对你有所启发。(课件出示18、师读)来,自己也试着说一句吧。接下来再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倘若”一词的用法。(课件出示19 )请你先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开始在介绍红树的繁殖特点时,曾讲到“红树的果实成熟后,里面的种子就开始萌发,长成胎苗。然后就离开妈妈,扎入海滩的淤泥中。仅需几个小时,就能长出新根,成为独立生活的小红树。”这是红树在一般情况

6、下的繁殖。而红树的种子如果被海水冲走的情况下又会如何呢?再来读一读。看你能从中可以领悟到什么?(稍顿)是的,通过刚才的这句话使我们了解到红树的种子如果被海水冲走,只要漂流到有淤泥的海岸边,依然可以生根发芽。看!红树的种子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7、(课件出示20)在文章中“纵横交错”和“盘根错节”这两个词是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的,你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课件出示21、 读)下面让我们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课件出示22)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红树枝干的繁茂,在如此繁茂的状态下自然很难区分枝干的归属,所以用“纵横交错”和“盘根错节”这两个词是多么的贴切啊。

7、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这句话吧。8、(课件出示23)再来看这儿还有“贫瘠不毛”一词,你知道它的含义吗?(课件出示24)对,它的意思就是“贫瘠的连草都不长” 。让我们先把它放回到课文中,来看看它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课件出示25)读读这句话吧。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稍顿)是的,通过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红树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贫瘠和恶劣呀,在如此贫瘠和恶劣的环境中,红树却能让自己的家族不断繁盛和壮大,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狂风恶浪,这种团结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是多么让人敬佩啊,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9、最后,让我们把这些词跟老师再来一起复习一遍吧。(课件出示26、教师读)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ppt第

8、2751张)1、有关于课文中词类的解析我们先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让我们更细致的来品读一下这篇优美的散文吧。文章共有5个自然段,(课件出示27)本课的金钥匙提醒我们: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开始学习吧(课件出示28)我们先来看看自学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在我们浏览全文时边看边画(1)、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把它在书上标注出来。(2)、把你认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段落多读两遍。好,请开始吧。2、大家都读得很认真,3、老师知道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人最喜欢第三自然段,

9、那我们就先从第三段自然开始我们的学习吧。(课件出示29)请同学们看课本15页第三自然段。作者称红树林是海上的世外桃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欣喜吧。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先来细细品读一下吧。(老师读课文,开启音乐。) (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了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同学们

10、,通过朗读你感受到红树林的奇异了吗?(1)红树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课件出示34)结合图片,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35)句子中“硕大”一词的含义你懂吗?(课件出示36、37边出示课件,边给学生讲解)看,红树的枝干很茂盛,所以树冠就显得特别巨大,所以硕大就是巨大的意思,再来品读一遍这句话。(课件出示38)(2) 看,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特别漂亮的图片呢,你能猜出这是开在哪种植物上的花儿吗,(课件出示39、40、41)嗯,不少同学都猜到了,这些都是盛开在红树上美丽的花儿,你喜欢

11、它们吗?你能通过朗读把花儿的美表现出来吗?试试看!(课件出示42)大家请注意,树枝上的花儿虽多,散发的香气却是似有似无,淡雅宜人的,所以作者用上了“逸出”和“幽香”,这两个词,再来读读这句话吧。(3)下面让我们再来对比着看看这两句话,第一句作者通过描写红树的枝干和根系,使我们感受到了红树林的繁盛、奇异之美,第二句通过描写花儿,使我们感受到了红树那优雅、细腻之美。请大家再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注意语气上的区别。(课件出示43)5、第三段是我们走近红树林感受到的,那么哪一段描写的是远观呢?对!就是第二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段。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先来把第二段朗读一遍吧,边读边想通过作者的描写你

12、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44、45、46开启音乐)(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的海上奇观。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重新出现在海滩上。啊,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想一想,通过作者的描写你都看到了什么?对!(课件出示47)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都看到了“青翠的树冠”、“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那么从想“青翠的树冠”可以看出什么?对,从“青翠的树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红树的繁茂。那从“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呢?想

13、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婀娜来形容呢?(稍顿)嗯,比如姑娘跳舞时的优美身姿和风吹杨柳,柳枝随风轻摆时的美好姿态都可以用婀娜来形容,所以从“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可以使人感受到红树枝干的柔美。接下来就请你再来品读一下这段话吧。(稍顿)孩子们,你们读得真棒!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句话,(课件出示48)读一读比较一下,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了吗?(稍顿)对,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密密麻麻”, “密密麻麻”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它在句子中的作用你通过读体会出来了吗?来,再试一遍。(稍顿)是的,通过“密密麻麻”这个词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红树林繁盛的景象,感受

14、到了它们那强大的生命力,(课件出示4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吧。6、刚才我们在第二自然远观了红树林的茂盛、壮丽之美,通过第三段近赏了红树林的优雅、细腻之美,那最后两段说的是什么?请你自己先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50)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总结出,第四段向我们介绍了红树那特殊的繁殖特点,第五段描写了红树林的作用以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眼前这盛大的海上奇观!红树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成多棵,多颗繁育成若干棵,形成庞大的林系,来共同来抵御狂风恶浪。它们数千年来,为沿海人民抵御海啸所带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所以红树林不但是海上奇观,更

15、是保护家园的“绿色长城”。让我们怀着赞美的情怀来歌颂红树林吧!请大家来读这句话。(课件出示51)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ppt第5253张)(课件出示5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的繁盛、壮丽之美,也走近欣赏了红树林的奇异、细腻之美,还了解到她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她那对大自然毫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请大家来读一遍吧。(稍顿)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而是为了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精神的人,这也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我们来看:(课件出示53 读)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54)(ppt第54张)那么借助本课的写作方法,最后老师还有一项作业布置给大家,描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相信大家也一定会写出像红树林一样精彩的文章的。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