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831470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 市是首批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到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8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0万亩、配套荒山造林50.3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国家累计投资59亿元。工程覆盖1个区(市)县、152个乡(镇)、321个村,涉及农户201万户、农民70.5万人。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6.8个百分点,2021年达到36.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推动了木竹加工、林药、干果、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三产转移,带动了山区和丘区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10月以来,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我

2、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125号、省政府川府发2215号文件精神,退耕还林工作重心整体转入到了成果巩固上来,通过争取政策、完善机构、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了全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 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政策 (一)制定实施意见 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下发后,我市对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文件精神,市林业园林、财政、编制、人事部门通力合作,认真研究,向市政府积极汇报,上报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请示。请示总结了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就我市退耕还林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专项规划工作经费、巩固成果的市级配套资金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

3、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于月11日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1号)。 (二)出台地方政策 市政府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地方配套政策:一是落实工作经费。市级工作经费按每年每亩退耕地2元标准安排,县级按每年每亩退耕地元的标准落实。二是建立配套资金。市财政按照每年每亩40元的标准,建立市级退耕还林巩固成果专项配套资金,每年安排0万元,重点用于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防治、后续产业等方面。 二、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一)健全领导机构 为适应退耕还林新阶段工作需要,2021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以成办函(

4、20)55号对市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林业园林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市林业园林、发改、财政、农委、国土、水务、科技、劳动保障、监察、审计等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园林局。全市各工程区(市)县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充实。 (二)建立工作机构 经市编办批准,成立了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挂靠*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中心成立以来,有效地督促指导了全市专项规划工作的开展;建立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专家咨询库,听取专家意见;开通了*市退耕还林工作交流平台和*市退耕还林专线举报电话,为退耕还林工作交流、政策咨询、反映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编发了*退耕

5、还林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全市退耕还林工作情况。21年以来,我市已有1多篇简报信息被省退耕办、中国退耕网、国家林业局采用。 三、科学开展专项规划 (一)分级培训,联合调查 我市于去年12月3-14日举办了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培训会,对全市个区(市)县的林业园林、发改、农业等部门负责专项规划的业务骨干8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市级培训会后,全市1个退耕还林工程区(市)县先后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县、乡级动员和培训会,各工程区(市)县按照“统一摸底,统一规划”的原则,均组建了联合调查队伍,对有关情况进行联合调查,确保规划有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督查指导,科学规划 为及时掌握专项规划工作进展,解决工

6、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各工程区(市)县严格执行规划指南有关政策界限和建设标准。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退耕还林管理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专项规划督查组,对全市11个工程区(市)县专项规划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要求各区(市)县专项规划工作必须围绕“山上有林子、室内有档案、农民生计得保障”目标,本着“需要、可能、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专项规划指南和专项规划编制提纲实事求是地科学编制规划。通过专项督查,为圆满完成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县级摸底调查、县级专项规划、市级部门初步审查、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审查等过程,3月12日,我市专项规划工作顺利完成。全市专项规划覆盖1个工程区(市)县,5个镇乡,

7、涉及退耕农户201万户、70.5万人。涉及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建设、补植补造四个方面。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总投资10.1亿元,其中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亿元,占3.2%。国家专项投资中:基本口粮田建设1.39亿元,占3.63%;农村能源建设04亿元,占6.9;补植补造326.75万元,占0.8%;后续产业发展2.03亿元,占.0%。 四、及时启动市级专项配套项目建设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216号)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保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市财政按照每亩退耕地每年0元的标准,建立市

8、级退耕还林巩固成果专项配套资金。202年度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市级专项配套项目建设资金总额达1840万元。6月5日,*市财政局下发关于下达20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市级专项配套项目建设资金的通知,首批1000万元建设资金下拨各退耕还林工程区(市)县财政,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市级专项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月7日,市退耕办按照市级专项配套资金使用性质,制定并下发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市级专项配套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及补植补造、农户培训、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后续产业发展等五个项目管理办法,促进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五、广泛民主决策,确立更高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召开全市退

9、耕还林巩固成果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征求专家咨询组专家意见,确定了221年全市退耕还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真抓实干,扫旧盲点、建新亮点,争全省第一,创全国先进。积极按照中央、省、市专项配套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创新项目运行机制,确保全市退耕还林“山上有林子、室内有资料、农户生计得保障”。在中央专项配套建设之外,利用市县配套资金,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专业队伍对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成效、建档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梳理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规范建立完整的退耕还林工程文书和电子档案;二是由市森防站牵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病虫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围绕退耕还林后

10、续产业建设,全面开展退耕农户专业技能培训;四是以村为单位,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的管护和抚育责任,开展退耕还林抚育管护示范乡镇建设;五是以农村经合组织和林产龙头企业为载体,结合林业产业建设,实施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和更新改造;六是依托区(市)县林业科技推广站、基层林业工作站等单位,带动退耕农户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七是通过设立退耕还林成效监测点、宣传广告碑、管护指示牌,编制退耕还林成效画册,加大巩固退耕还林工作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等,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工作。 我市在组织上、经费上、机制上、社会发动上等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为今年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今年月25日,省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督查时,对我市巩固退耕还林前期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对上吃透了国家、省政府文件精神,对下注重农民的需求和可能,贯彻意见有亮点、有特色,确保了组织领导和经费保证。月2日,国家林业局李育材副局长视察我市退耕还林工作时,对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创造性地开展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工作以及“扫旧盲点、建新亮点,争全省第一,创全国先进”的目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我市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真抓实干、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高质量地巩固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