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老师文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老师文章:掌握建立常规的“道”,成就孩子心灵健康的发展很多人说“常规嘛,让孩子乖乖听话就可以了”,但是有没有思考过“听话”对孩子的意义?假如只是盲目的服从,这样和奴隶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在建立孩子的常规之前,首先要知道遵守常规的意义,要孩子遵守规则背后包含了什么意义。遵守规矩等同听话、服从命令的传统观念是已经过时,我们要知道规矩的产生是自然人朝着社会人发展过程产生的必需品。人类的社会发展是从没有文明的、每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到形成集体社会的过程,也是个体意识到“让集体更好才是真的好”的发展过程。更宏观的说法,是体现个人选择“集体”身份的一个思考过程(俗语说“选择好你的队”),体现高度文明“
2、地球村”“国际公民”等先进理念的基础。我国在常规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已经有一定的提高,但相比其它先进国家,我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还是偏低,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就不去追究了,我们展望未来,探讨怎样才能让下一代的社会意识跟得上世界最优秀的国家,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是只是“乖乖的服从规则”。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理解常规后面的意义,希望他不管去到什么地方都能够“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又有自我约束能力”。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集体,参与制定并遵守该集体的规则,然后通过在集体里对世界的贡献来建立内心的自我正面形象,能够做到这样,孩子以后不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环境中
3、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我内心的祥和。一、要知道不管成人社会还是孩子的游戏,规则的形成都是一样的什么是规则?广义的说,规则是天地万物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而形成的生活规律,这些规律包括了人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动物周期的大迁徙等。这些规律的形成应该是顺应自然,也是自然生成的。规律不只是人和自然之间需要要有,随着人类社会化的极度发展,人和人之间的规律更显得重要,但不管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规则还是人和人之间的规律,也应该是顺应自然而生,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游戏过程很自然就会形成规则。我认为人际之间的规则是自然人迈进社会人的自然生成物品。什么是社会人?社会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家一起建设这个社
4、会、打造这个社会,这是社会人。然后形成集体,通过建立各种规则,分工合作,各自发挥所长,让集体产生比个人更大生产值(包括精神和物质层面)的过程,例如书桌上几毛钱的铅笔是必须集体分工才能够生产出来,个人是没有能力用几毛钱成本生产出来的。而规则的价值就是让集体能够更舒适和安全的生活,文明人的代价是需要遵守社会制定的规则,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维持集体次序,例如排队轮候等。个体遵守规矩其实就是希望让集体更好,而不是单单让个人更好,个人可能需要牺牲个人的部分利益,去让这个集体更好,在自然世界我们经常看到老弱的动物会牺牲生命来保存年轻的物种,让物种得以延续,这种情操可能比人类更高尚。在人类来说,能够理解到“集
5、体更好会让个人真的更好”, “如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破坏集体,可能后果会更坏”已经很不错。比如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人的规矩很好,没有人趁火打劫,整个日本社会在地震以后也相对比较稳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不文明的地方,你想想情况会怎么样?“我去抢,只要我有得吃,管别人怎么样”。但是当那些人没得吃的时候,就会用暴力,结果可能会发生暴乱,对个人的后果会更坏。所以遵守规则背后的意义是个体明白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愿意为集体而付出,明白到让集体更好个人就会更好,而不只是看眼前的小利。几个孩子在玩游戏,另外的孩子想加入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中国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遵守该组织的规则。不管是孩子的世界还是成人社会
6、,遵守规则的原因是要让集体的活动能够进行,体现了集体好才是真的好,为了让集体好,参与的个体可能需要牺牲个体的一些利益。但是集体规则是可以改写的,例如几个孩子在玩游戏,另外一群孩子要加入,但要这几个孩子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否则就揍他们。这种用强势改写游戏规则在孩子(甚至青少年)的世界经常发生,也反映了成人社会的真实现象,例如美国要侵略伊拉克,虽然联合国否决了,结果美国还是不管联合国的裁决侵略了伊拉克,改写了伊拉克整个国家的规则。当然这种用武力改写规则也有正面的例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用血改写了封建社会的规则。除了用武力改写规则,也有用谈判、商量的,在幼儿园就经常看到孩子们通过协商
7、调整游戏规则,成人的商业社会运作就是体现最多这种通过协商重新制定规则的地方。可见建立和改变规则的方式是首先需要要有集体,集体是由个体建立的,个体对集体的身份认同感的强弱判断力这集体的凝聚力,也是决定个体遵守规则意欲的强度。因为只有当个体对集体有强烈的认同感才会爱护集体的利益,才愿意牺牲个人部分利益来换取以后更大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常规最好的国家,国民的荣誉感、归属感也是最强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常规意识很强,因为它们国民以自身国民身份为荣,国家的尊重措施也让国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例如日本出口的都不是最好的产品,好东西留给国民享用等措施就看到集体和个体利益的捆绑。90年代我在德国幼儿园看到一系列很
8、好的学具,于是找到厂家想代理到国内,结果那个厂家一口回绝,说德国人的智慧只为德国人贡献,再多钱都不卖。日本人、德国人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多少,但二战时候它们敢攻打全世界,而且还真打得差不多,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都以作为其国民为荣,愿意为集体牺牲。这种集体的荣誉感和生产质量也有关系。我有一个朋友是德国人,是做家具的,他把整个德国工厂的机械一一搬到国内,整个工厂跟德国那边一模一样,连一颗螺丝都是德国过来的,除了一样,工人不是德国人。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差那么一点点,为什么?因为每个工序的偏差只有那么一分,结果几百个工序下来就很差很多,德国人认为自己是工厂的一个成员,以这个工厂的出品为荣,我一定
9、要保证这个工厂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达到最好,而对中国工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发工资,赶快做完赶快下班。日本人、德国人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以国家为荣、以单位为荣,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产品都是严谨的、高质量的。由以上例子可见到建立个体对集体认同感是建立常规第一步,也看到这种认同感带来集体和个体的共同利益。我认为产生认同感的过程是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入一个新集体,首先需要是安全感,人的恐惧源自“对未来无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安全感的基础是“可预知性”,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有熟悉感和规律感,因为这两种感觉是预知感的基础。有了安全感就需要归属感,归属感的条件是参与感,参
10、与感包括有决策权和有贡献感。最后是荣誉感,荣誉感包括了集体和个体的成就感。这些身份的认同感都需要建立在个体和集体的共同目标上(孩子之间的共同游戏),也可以说是个体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些规律在孩子游戏过程和成人社会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在童年游戏中经历过的,最终也要在成人社会经历,代价可不一样!”二、正确的常规发展是建立正面自我形象基础、成就心理健康的基石我认为可以用四种水平区别个体的社会发展素质,第一种是只顾个人眼前利益、无视社会集体规则的人;这种人漠视规则的原因可能是无知或者是自我中心。经常看到从农村到城市的农民在高速公路上横过马路,这些是无知。但现在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
11、到处奔跑影响别人,父母也不管教,这些父母误解了“自由和童真”,但这种放纵只会培育出自我中心感极强的孩子,以后这些孩子很容易变成是漠视社会规则的人。第二种是因为惧怕受罚而遵守规则的人,经常看到父母和老师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做出过多不必要的表扬或者责备,于是孩子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避免责备而遵守规则。到孩子成长,能够充分自主、不再有奖励和表扬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再重视规则。而且孩子习惯了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之下,没有独立思考经验,去到新环境、新规则就不一定能够理解和适应。第三种是我称之为“伪社会人”,这种人既要得到集体的好处,又不愿意遵守集体的规则,有些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有些就是操控集体规则的游戏,玩弄
12、权术。例如操控金融市场规则的人,垄断商业市场的奸商等。表面上这种人是最有优势,但是这些人内心的自我形象是低落的,不敢正面面对自我,心理是有缺陷的。他们的孩子没有榜样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也没有办法建立家族的荣誉感。第四种人是明白到集体好个体才是真的好,所以第四种人是遵守集体规则,但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更合理规则的人;要体现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长大后到全世界任何一个环境都能够适应该环境的素质要求,同时是以能够为集体产生贡献作为人生努力的方向,也在这过程中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当然这些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判断的基础,不是盲目服从的情况下。除了以上的理由,遵守规则
13、后面还有更深层意义,就是有效建立孩子正面自我形象。在我的教育观念中非常强调每一个孩子的自我形象,很多大人都希望孩子快乐,我更喜欢用欣喜,我觉得快乐的源头是外来的,欣喜的源头是内心的。欣喜是从哪里来?欣喜就是从正面的自我形象来的,正面就是敢于真实的面对自己,“这是我的强项,那是我的弱项,我不需要掩饰,不需要讲大话,不需要吹牛,我敢于以真实一面面对所有人”。自我形象建立就是这个孩子必须很清楚自己的强和弱,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敢于以真实的一面去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基础,有了这个以后孩子就能够很坦然的去适应一个新的地方,不需要撑开保护伞。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以吹牛、弄虚作假来撑起保护伞,保护
14、自己相对自卑或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这种是从自卑感变成自大感的现象。自我形象很重要,个体能够坦然面对,不用自卑,也不用自大,这种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选择合适自己的群体。社会是无数的群体组成,有追求财富的群体,有追求权力的群体,有追求知识的群体,俗语说“人以群分”,没有找对适合自己的群体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每一个群体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例如不喜欢财富的人跌进财富为价值标准的群体就会很自卑、很难受。但不管你的身份、地位,所有人都有一个一样的身份、都有共同的目标,我们都是地球人。大自然所有物种的自然责任就是让物种得以延续,从自然人迈向社会人的同时,人类为了小集体的
15、利益,往往忘记了作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延续人类这物种。于是人类无限度发展,破坏自然生态,贻害人类的延续。文明是如何衡量?我认为衡量文明就是个体选择的集体的高度,而最高的文明,我认为是选择以“地球人”作为集体身份,为地球的利益而做出个体的牺牲。所以常规的发展过程不只是要求孩子乖乖听话,而是让孩子建立现代人、文明人的重要的过程,幼儿教育是建立孩子良好素质的主要阶段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孩子建立正确常规意识,让孩子理解常规背后的意义,也等同是建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不但要引领孩子做到第四种人,同时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群体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常规的过程不但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
16、是建立个体正面的自我形象的过程。了解常规背后的意义后,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来施教,假如对小孩子说“你记住,守规则是文明人的一部分”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孩子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教育方法要符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我把幼儿常规发展的心理发展简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懵懂期,小班第一个学期来的那些孩子就懵懵懂懂,两岁多到三岁多,懵懵懂懂就是孩子没有判断能力,不会思考深层次问题,完全是凭感觉、凭生理直接感受的行为反应。懵懂期的孩子只要你给他充分的安全感和关爱,他就会按照环境暗示建立常规;第二个阶段是无意识的反叛期,大概是小班下学期到中班上星期,这阶段孩子为了表现自主意欲,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第三阶段是选择性反叛期,大概是中班下学期之后,这时候的孩子是根据内容来选择听不听话,对自己有利的就听,没有好处的就不听。三、建立常规第一阶段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环境的一致性、清晰性、重复性懵懂期的孩子首先需要有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