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82938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教学大纲.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教学大纲Lemology(供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使用)前 言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绍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七版传

2、染病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讲课、自学、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传染病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指出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要求。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学习39学时,见习6学时。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教学时间分配内容理论课实验学时数总论4病毒性肝炎4流行性感冒(禽流感)2麻疹2流行性腮腺炎13肾综合征出血热2流行性乙型脑炎2狂犬病1艾滋病2严重

3、急性呼吸综合征1伤寒2细菌性食物中毒1霍乱2细菌性痢疾2猩红热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2钩端螺旋体病1阿米巴病1疟疾2日本血吸虫病2消毒隔离制度3合计396第一章 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概念及关系。2、掌握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3、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熟悉其临床特点。4、掌握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5、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影响流行因素。6、熟悉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办法。7、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引言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传染病学的定义。学习传染病学的意义。2、传染与免疫 传染的概念。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互相斗

4、争和适应。共生状态。机会性感染。感染谱。3、传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进入机体的途径。感染后表现:(1)被清除与定居;(2)隐性感染的发生率与后果:获得免疫,携带状态;(3)显性感染的发生率与后果:恢复健康,恢复期携带者;(4)病原携带状态:定义,急性、慢性、潜伏期、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5)潜伏性感染。4、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的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5、传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 保护性免疫与变态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6、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门户,机体内扩散与定位,排出途径);组织损伤的发生原理(

5、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理);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体温升高,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7、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8、传染病的特征 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临床特点(病程经过有一定的顺序与规律性、发热、皮疹和粘膜疹、毒血症)。9、传染病的诊断 依据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强调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的重要诊断价值。10、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治疗包括一般支持疗法、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等。11、传染病的预防 遵守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

6、度,针对流行过程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第三章 病毒性疾病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1、掌握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了解新肝炎病毒研究进展。2、掌握各类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熟悉不同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3、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了解其病理生理基础。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熟悉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了解其应与哪些疾病鉴别。5、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教学内容1、病原学 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亚型;丙型肝炎的基因组结构;丁型肝炎病毒的 delta系统。 2、流行病

7、学 甲、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流行病学特点。3、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黄疸、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发生机理;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4、临床表现及预后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及各临床类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毒性肝炎的预后。5、诊断 肝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病原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生化学检查:ALT,AST,GGT,ALP,ALB,GLB,TB,D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6、鉴别诊断: 与其他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鉴别;与其他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

8、鉴别。7、治疗 综合基础治疗:饮食与活动的控制,肝损害因素的防避,治疗用药的合理选择,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的重要作用;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与并发症的治疗。强调综合基础治疗对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作用。8、预防 综合预防措施;被动免疫预防(免疫球蛋白制剂的应用); 主动免疫预防(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疫苗的成功应用)。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2、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3、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4、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教学内容1、病原学 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2、流行病学 病人为

9、主要传染源,流感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3、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的入侵引起局部的病变及毒血症。单纯流感与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变。4、临床表现 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典型流感的临床表现。轻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5、诊断 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等。6、鉴别诊断 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7、治疗 对症治疗。抗菌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8、预防 隔离病人,减少集会,接种疫苗。第五节 人禽流感目的要求1、熟悉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2、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教学

10、内容1、概述 近年人禽流感的发病情况。2、人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 潜伏期在7天以内,感染H9N2和H7N7亚型的患者症状轻,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往往病情重。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出现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4、诊断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的标准。5、治疗 隔离,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的应用。重症患者的治疗。6、预防。第六节 麻疹目的要求1

11、、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及诊断要点。2、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3、了解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麻疹的流行病学。教学内容1、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发病机理与病理(发病过程、两次病毒血症与临床的关系、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呼吸道的病变及机体的免疫反应)。2、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三期过程、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并发症(肺炎、心肌炎、脑炎)。3、麻疹的实验室检查:早期鼻咽及颊粘膜处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细胞。用荧光技术检测体内麻疹抗原。早期及恢复期血清测麻疹抗体。4、麻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及典型麻疹各期临床表现。与风疹、幼

12、儿急疹、药疹、猩红热鉴别。5、治疗:以一般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6、预防:麻疹减毒活疫苗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避免交叉感染。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2、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3、了解腮腺炎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点。教学内容1、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解剖( 病毒入侵部位、病毒血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变)。 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特点。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附睾炎、肾炎、心肌炎等

13、。3、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和血凝抑制试验测抗体)。病毒分离(唾液、血、脑脊液、尿)。核酸检测。4、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情况、接触史、腮腺肿大的特征。与化脓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颈部淋巴结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相鉴别。5、治疗:中医中药、激光局部照射、对症治疗。对重症或并发重型脑膜脑炎、心肌炎、睾丸炎等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目的要求、掌握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和预防措施。教学内容1、病原学

14、,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2、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学说、免疫学说。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组织,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低血压、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伤引起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变性甚至坏死。肾脏,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病变尤为显著。腹膜后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3、临床表现 潜伏期、病程各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两期交叉重叠。临床分型(轻、中、重、极重)、并发症。4、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本

15、病应与急性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相鉴别。5、治疗:发热期的治疗(一般治疗、免疫疗法、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低血压期的治疗(补充血容量、调整胶体渗透压、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应用);少尿期的治疗(利尿剂的应用、抗凝治疗、导泻疗法、透析疗法,出血、抽搐及继发感染的治疗);多尿期的治疗(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紊乱)。6、预防: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措施。灭螨及个人防护。第十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目的要求1、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2、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及病理损害和预防。3、 了解乙脑病毒特性。教学内容1、病原学(乙脑病毒的特性及其抵抗力),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性)。2、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侵入及散布的途径,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