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82795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造工艺与设备》全套课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织 造 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络筒 第二章 整经 第三章 浆纱 第四章 穿结经 第五章 纬纱准备 第六章 开口 第七章 引纬 第八章 打纬 第九章 卷取与送经 第十章 织造综合讨论 第一章 络 筒 络筒概述 1.络筒的目的 改变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提高后继工序的生产率 管纱络筒,绞纱络筒,松式络筒 . 清除纱疵,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 2. 络筒的要求 卷绕张力适当,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筒子卷装容量大,成形良好,便于退绕. 纱线接头小而牢,尽量形成无结头纱线. 用于整经的筒子要定长,用于染色筒子要结构均匀 卷密均匀 . 络筒工艺流程 管纱 纱路

2、上主要部件的排列比较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一、筒子的卷绕形式 1、按纱线之间的交叉角分 平行卷绕: 先后两层纱圈相互之间交叉角很小( 100);其特征如下: 每一层绕纱圈数多,密度大。 纱圈不易稳固在筒子两端,易脱落。 纱线只能从切线方向退绕。 交叉卷绕: 相邻两圈之间有较大距离,上下层纱圈构成较大交叉角。 100(110-140)称交叉卷绕。其特征如下: 纱线绕在筒子上各层纱圈交叉并有一定间隙 外层纱圈紧压内层纱圈,故抱合力大,交叉角也大。 容纱量大,轴向退绕,适应高速。 2、按筒管边盘形式分 有边 无边 3、按卷装形状分 圆柱形 平行卷绕的有边筒子:卷绕密度大,纱圈稳定性 好,

3、但不适宜于纱线的高速退绕。 交叉卷绕的圆柱筒子:锭轴传动(精密卷绕),滚筒摩擦传动(松式筒子)。 交叉卷绕的扁平筒子:直径比高度大 平行卷绕:纱圈间距极小且先后两层纱圈交叉角很小的卷绕方式(有边筒子)。 交叉卷绕:纱圈倾斜地卷绕在筒子上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上下层纱圈构成较大交叉角时(无边筒子)。 精密卷绕:导纱器一个往复内筒子卷绕恒定的纱圈数的卷绕(染色松式筒子)。 紧密卷绕:在相邻两次往复导纱中纱线紧挨纱线排列紧密,卷绕密度大,且筒子容纱量较大(缝纫线)。 圆锥形 普通圆锥:筒子大小端的卷绕密度比较均匀,等厚度增长。 变锥形:筒子大小端非等厚度增长,退解方便,适于高速整经。 其它形状:三圆

4、锥、瓶形、单端有边等。 二、筒子卷绕机构 摩擦传动卷绕机构 摩擦传动机构 1、卷绕的基本曲线 - 螺旋线 筒子上纱线的卷绕路线是往复的螺旋线,筒子卷绕由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两个运动叠加而成。旋转运动产生圆周速度V1;往复运动产生导纱速度V2;则络筒速度: V (V12+V22)1/2; tg V2/V1;称为纱圈卷绕角又称纱圈螺旋上升角,是设计卷绕机构的主要参数之一。 m, nk/m。 筒子上每层纱线卷绕的圈数m, 几个基本概念 卷绕角 :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交叉角:来回两根纱线之间的夹角。在数值上等于来回两个卷绕角之和。 络纱速度V;

5、 卷绕速度V1; 导纱速度V2。 卷绕机构的传动形式:锭轴传动、摩擦传动 圆柱形筒子的卷绕原理 摩擦传动: 等速导纱的运动规律,即v2 C(除折回区域外);接触点的线速总是等于槽筒表面的线速; 因为V1、V2均为常数,所以: (1)卷绕角 tg-1V2/V1为常数; (2)n V1/D,随D的增加而n会小; (3)m H/h H/Dtg,随D的增加而m也会减小; (4)h tgD,随D的增加而h会增加。 其它卷绕方式 精密卷绕:采用锭轴传动的方式形成的筒子称精密筒子。筒子每层纱圈数恒定不变,纱线位置精确,排列整齐。 数字式卷绕:属有级精密卷绕。采用锭轴传动卷绕机构,但n筒 / V2的值作有级变

6、化。 传动半经及其变化:如图 筒子摩擦力和摩擦力矩的组成: 槽筒摩擦传动时,筒子只能有一个转速n; 锥形筒子大小端的半经均不相同,于是筒子的大小端产生了不同的卷绕速度(V D n) 只有传动点的线速度与槽筒的圆周速度是相同的; 在传动点的左侧,接触线上各点的圆周速度都不同程度的小于滚筒(即槽筒)的圆周速度,而在传动点的右侧,接触线上各点的圆周速度都不同程度的大于滚筒(即槽筒)的圆周速度; 在传动点的左侧和右侧存在不同程度的摩擦滑移,产生方向不同的摩擦力和摩擦力矩。 传动半经的计算: 假定整个筒子重量均匀地压在槽筒上的条件下,均布载荷为q,在传动半经Rk的地方取微元段ds,则ds段上的摩擦力矩为

7、: dF qfds,而ds d/sin,则 dM dF qfds (qf/sin)d 故通过求积分并令MA MB得: (R12+R22)/21/2 传动半经与平均半经R的关系: 由于 (R12+R22)/21/2,R (R1+R2)/2。则 2-R2 (R1-R2)2/4 由于(R1-R2)2/4 0,所以 R。即传动点总是偏于筒子平均半经大端的一侧。 筒子在卷绕过程中的变化: 设在筒子母线上传动点距筒子小端的距离为x, 则x ( -R)/ sin,当筒子平均半经逐渐增大时,“传动点”至筒子小直经端的距离便逐渐减小,即逐渐向平均半经处靠拢。 锥形筒子卷绕时大小端圆周速度的变化: 锥形筒子在直经

8、增大时,圆周速度在小直经端自小至大变化,而在大直经端自大至小变化。大小端的线速度差异随筒子直经增加而逐渐缩小,并逐渐向平均线速接近。 锥形筒子的卷绕角在卷绕过程中的变化: 因为tg V2/V1,设V2为一常数,由于筒子大小端的圆周速度不等,大端大于小端,因此,筒子大端的卷绕角要小于筒子小端的卷绕角。且筒子大端里层的卷绕角要小于外层的卷绕角;同理,小端里层的卷绕角要大于外层的卷绕角;大小端的卷绕角的差异也是逐渐缩小。 圆锥形筒子摩擦传动的几点结论: 传动半径总是大于筒子的平均半径,且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传动点逐渐向筒子的平均半径方向移动。 筒子大小端卷绕角不同,大端的卷绕角小于小端的卷绕角。 每

9、层绕纱圈数m n筒/m, (m为单向导纱次数(次/min) 随着d增大, n筒减小,由此每层绕纱圈数减小。 纱圈的平均节距hp h/m ,(h为筒子高度),随着d增大, m减小,由此纱圈的平均节距增加。 锭轴传动 特点: n筒和m是常数,所以每层绕纱圈数m 和纱圈的平均节距hp 也不变。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加,卷绕线速增加。 1、定义:筒子单位绕纱体积中纱线的质量称为筒子的卷绕密度。(单位:g/cm3)一般整经用0.380.45g/cm3,染色用0.320.37 g/cm3 2、影响密度的因素 筒子卷绕形式 紧密或非紧密 ; 纱线种类、特数; 纱圈的卷绕角; 络筒张力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 络筒张力

10、与筒子卷绕密度的关系: 张力愈大,卷绕密度也愈大。里层的卷绕密度要大于外层。 纱圈卷绕角与筒子卷绕密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得: g/V 4*10-5*Tt/lcsin2,可知筒子卷绕密度和纱圈交叉角2的正弦值成反比。由于筒子大端的纱圈卷绕角小于小端,故筒子大端的卷绕密度要大于小端。由于筒子大端外层的卷绕角比大端里层的卷绕角大,故大端外层的卷绕密度要小于里层,即里紧外松;由于筒子小端外层的卷绕角比小端里层的卷绕角小,故小端的外层卷绕密度要大于里层,即里松外紧。(这种结构,是筒子小端易出菊花芯的原因之一。) 筒子加压与筒子卷绕密度的关系: 加压力大,卷绕密度大;反之,则小。(若重锤加压,随筒子直经增

11、大时,因筒子自身重量不断增加而使筒子受到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致使筒子的卷绕密度先小后大,即内松外紧,出现菊花芯现象。) 3、计算方法-对于等厚度增加的筒子,同一纱层不同区段上纱线卷绕密度之比为:筒子卷绕密度反比于卷绕直径和卷绕角正弦值的乘积。 四、卷绕的稳定性 短程线:纱线是以一定的张力绕在纱层面上的,在张力状态下,它在纱层面上就有走向最短线的趋势,即短程线的趋势。 圆柱形卷装上纱圈在端点折回处的平衡要求分析如下: 纱线在筒子上不滑移的条件是: 滑移力 FfN 纱线受到的摩擦力 即1/f / rc 五、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自由纱段的基本概念 自由纱段的存在,造成卷绕点和导纱点不重合,造成卷

12、绕过程中卷绕角的变化;造成导纱动程和筒子高度的差异;造成筒子两端卷绕密度的不均匀,使筒子成形不良。 要求:使自由纱段保持最小的、不变的长度。 六、卷装中纱线张力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分析与结论 在络筒张力张力作用下,筒子外层纱线的张力引起它对内层纱线的向心压力作用。 外层纱线的向心压力使内层纱线产生压缩变形,压缩的结果使内层纱线卷绕密度增大,纱线张力减弱,甚至松弛。 在接近筒管的少量纱层里,尽管纱线受到最大的向心压力作用,但由于筒管的支撑,其长度方向不可能收缩,仍维持较大的卷绕张力。 在筒子内部,介于筒子外层和最里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弱张力区域,部分纱线有可能失去张力而松弛、起皱,、筒子胀边、菊花筒子

13、等疵点,影响筒子成形质量。 措施:改变络筒张力,或络筒加压压力渐减。 七、纱圈的重叠和防叠 纱圈重叠的产生与消失 筒子在卷绕时,每一个后来绕上筒子表面的纱圈应对它前面的纱圈有一定位移量。这样,纱圈就会均匀地分布在筒子的表面。但如果纱圈的位移量恰好等于零时,即纱圈的位移角等于零时,那么,后次导纱周期绕上筒子表面的纱圈仍在前次导纱周期绕在筒子表面的纱圈位置上,这种现象就称为纱圈的重叠卷绕。 当重叠纱条的厚度较明显地增加了筒子的卷绕半径时,筒子的绕纱圈数随即减少,并出现不足一圈的小数位,重叠就会消失。 重叠筒子引起的问题 筒子上凹凸不平的重叠条带使筒子与滚筒接触不良,凸起部分的纱线受到过度摩擦损伤,造成后加工工序纱线断头,纱身起毛。重叠的纱条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