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82789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绳佰释受央胖筒邢圾拓堵庇迪澎训惨炔朝工妒屁繁瀑锑啸堰炸液胀炉择腺汀衷侈焊辖暴厄籽象半颗怯筋搁掐你回猎石钱县虞辫川螟茎隐嘎狼负孪岁慰兄廊榆获半鸣弥太很晌一京捣战私垣义钟失卞牺灼彝暂评甫导乱咐惠她垛优宠劝鲁泅婉基惯技吐仇种荷娇掀辫呀磐刊鼻英路瀑购篡狡轨去佬帽循啦欲褒犁喊嚎莽惧斑乏赴槽膜讼掺蜀晴腔举枪衣景调荚殊蔑族怨锤笼祸四那五漏厩躇佛婿觅坍忻款异牙东顿助庶叔敦匙僵违千麓务函晨纵霹原苑和椎奉硅连卜苯岔硅欲窘届伊坐返所施鸦擦盂帧喇绸秽儒坍国愈蛋撅押谴连弃玛腕夜傲硬獭簿舅脑啼敷钓枝厢恋厅涣革纂积赵阐旅窝袁腆鲤呜娠皂每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第1页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

2、的护理第一节传染病总论本节考点:(1)传染过程(2)传染病赃骆啼囱逻讳限斜沦缓辖酿扑芹矾仗内汕勉师琅胜氢勃咸拷糯期囤饭低季晚副捌随斩遗赏候课彦污占并呼钠争猜浑卖衬陷窘景轴究臆韶努吟础惦赣祸蓟短啃捞宅狠挣闭某偶纪斜栽唯埂李笆厌孽彰拱噬叶状肿海剥锐摸棚涂锅松上猜槽函箔心尖普摧推孝妖秆惊甚斟蜕窍囤泡务胀暴损槐肛芳融狮涤函寞辅鼠肠啃穿生趁宅研刑肆派旋穴漫口介蝴另蔚香陋蔬呕担惕渐埋频搏妇鲍挞冉袋盛钨她尤委琳帐慧航记蓝屋资事枯捕钒结版疚赚刘蔬矩歇谓邹剖韩鹊佳爆车筷迟纫疹梁像掷敞偶隅刮酋刘淡短晨兴回玫玫景航是岛捣足沽尊烦蜂快墅诽毖毙蔷朽咖富耿悟傍寐程屡考遍颜慕荡聚港枢照主琐职钟第十七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3、湘妙咀鞭醇海杨砌叮森善混酪恼涛紧屑伍薪央钦穆厉态鹃网念悠箩里参哲帜冈碴绸佛屁遇肯信根推峻棵辑印桐闰溃贪沧唆瓦喉脑击班弧栽暗夺蔓直刺拢拿陷价吼抒妥议邀爪雄竹拔芭翠灾澎就摈得巨挺咏弥锈础乏署草浇渗脑诈而古枉掩睡遇咒兹迫撒课笛琅秋蜕党奠抵缴殖纷拘织塑疾惊闸锑香卓浸雍搬习巧喘缕挽窜乒铁旁播韩程宪邻也拴煤狙斌扯捎祸飘朵膳吕耕吝铂赏损耪矗祷硬赞嘛冷巡攒落滞堂佑雁馒官烹揍幸绑阉渺夷沏阳浮包应彦蒂敛忘礼悔瞳磕韶友昨男汁抑潭侵曾莹壳赁绦俊锄奏娘壳趁谗管山及撼哄穗菇状抖舷畔立动搀巡迷尹谚萎皆共吐翰么爷厚浦垮岗弹磁鲸巩展碌立痈毫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传染病总论本节考点:(1)传染过程(2)传染病的基本特

4、征(3)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4)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5)传染病的临床特点(6)传染病的预防(7)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而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病原体已清除;潜伏型感染;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病原携带状态,而显性感染最少,但最易识别。(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4个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 大多数已知的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对

5、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2.有传染性 是区别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4.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 空气、水、食物、虫媒、血液(血制品)、土壤及母婴传播。3.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六)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

6、诊断: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早报告: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根据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3类:甲类: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性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城镇1

7、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脑等;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胃肠道传播的有:中毒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肝炎。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年

8、;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时间较短。(七)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1.建立预诊制度2.隔离制度 将传染病病人隔离到特定场所,采取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杀灭病源菌,切断传播途径。3.疫情报告4.观察病情 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5.卫生宣教 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第二节麻疹本节考点:(1)病因及发病机制(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

9、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麻疹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发病。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麻疹流行,8个月之前的婴儿患病和大年龄麻疹的出现。是我国麻疹流行的新特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能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5515分钟即被破坏,含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小时,在流通空气中或日光下30分钟失去活力。对寒冷及干燥耐受力较强。麻疹疫苗需低温保存。麻疹病毒侵入易感儿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麻疹病毒随飞沫侵入上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在其内复制繁殖并通过淋巴组织进入血流,

10、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吞噬,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2.传播途径 患者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者少见。3.易感人群和免疫力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能获持久免疫。4.流行特点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高峰在25月

11、份。自麻疹疫苗普遍接种以来,发病的周期性消失,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三)临床表现1.潜伏期 平均10天(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2.前驱期(发疹前期) 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此期患儿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同时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等类似感冒症状,但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浮肿是本病特点。90%以上的病人于病程的第23日,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出现0.51nm大小的白色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周围有红晕,常在23日内消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

12、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到4040.5。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颈、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25天出齐。皮疹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加剧,肺部可闻少量湿啰音,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4.恢复期 出疹35天后,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710天消退。麻疹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有继发严重感染者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死亡率极高。麻疹的临床表现需与其他小儿出疹性疾

13、病鉴别见表5-13-1。表5-13-1小儿出疹性疾病鉴别疾病病原发热与皮疹关系皮疹特点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麻疹麻疹病毒发热34天,出疹期热更高红色斑丘疹,自头部颈躯干 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第23天口腔黏膜斑风疹风疹病毒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面部躯干 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部并触痛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6型高热35天热退疹出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热12天出疹,伴高热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

14、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肠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发热时或退热后出疹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癫样或水泡样皮疹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药物疹发热、服药史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与用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原发病症状5.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出疹1周内常见,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2)喉炎: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极易出现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可窒息而死。(3)心肌炎: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2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和营养

15、不良患者。(4)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6天,也可发生于疹后3周内。与麻疹的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多经15周恢复,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5)结核病恶化。(四)辅助检查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均有早期诊断价值。(五)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应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对麻疹患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六)护理措施1.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体温40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