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82782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写本1 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漾西,路段起点朱家湾东侧与老路相交(桩号K8+380),终点与三汤线相交(桩号K10+603)。2、建设内容工程拟建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漾西,起点朱家湾东侧与老路相交(桩号K8+380),终点与三汤线相交(桩号K10+603),道路需建设用地90.84亩,总长2223米,宽12米,沿线新建桥梁2座,其中1座中桥跨度39米,1座小桥跨度30米。3、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4519.35万元。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需建设用地90.84亩,总长2223米,宽12米,沿线

2、新建桥梁2座,其中1座中桥跨度39米,1座小桥跨度30米。5、给排水(1)给水本项目给水由自来水公司供应。(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河道;建设产生废水经预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6、供电本项目用电由当地供电部门提供,。7、建设项目施工时间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6月2015年8月,为期14个月(施工期日平均施工人数约20人),项目预计于2015年8月完成工程验收。2 污染物排放标准2.1 废水项目所在区域为东郊污水处理厂截污范围(2015年6月管通),但由于项目在污水管网贯通前动工,建设同时污水管网也同时进行铺设,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由环卫部门负责抽

3、运,不外排。施工期工地泥浆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详见表2-5(a)。施工期雨水等其他废水应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后回用于附近的绿化用水等,详见表2-5(b)。表2-5(a)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单位:除pH外均为mg/L污染物pHSSBOD5CODCr石油类标准限值6970301005表2-5(b) 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单位:除pH外均为mg/L项目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石油类pH69色度30浊度51010520BOD51015201015NH

4、3-N1010201020DO1.02.2 噪声(1)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具体见下表。表4-6 GB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昼间夜间70552.3 废气废气有两类,一是施工扬尘,二是沥青烟,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2-7。表2-7 废气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5.9沥青烟40(溶

5、炼、浸涂)75(建筑搅拌)150.18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3 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环评重点分析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排放对涉及河道和水质的影响。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物料流失、石料冲洗废水等。施工物料流失主要发生在靠近河道路段施工,要求石灰、水泥等物质不能露天堆放贮存,堆场上增设覆盖物,同时要求在靠近河道路段施工中堆场与河道距离应尽量远,并在临时堆场边沿设置导水沟、施工营地四周设置截水沟,并设置沉淀池,将所有生产废水(包括施工物料流失、石料冲洗水等)经沉淀达标后排入附近河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影响城市卫生,增加传染病发病机率。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必

6、须在施工场地建筑简易厕所和化粪池,产生的生活污水委托环卫部门抽运,不得排入附近水体。拟建工程运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暴雨冲刷路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路面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30分钟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而浓度增大,随后污染物逐渐减少。拟建工程道路两侧地下分别敷设有雨水管,路面径流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附近河道。由于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相对目前整个区域的其它污染源的比例也是很小的,故路面径、基本不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明显影响,即使有影响也只是短时间影响,而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

7、活垃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收集在离岸边较远处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工程建设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包括砖瓦、木材、钢材、水泥混凝土、碎石等,这些建筑垃圾中有部分可以再生利用,其它不能再利用的废土及废砖瓦等,运至指定地点倾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道路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固废主要为道路清扫垃圾,包括碎石、塑料袋、树叶等,由环卫人员清运,不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昼间施工机械(装载机、平地机)噪声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处和夜间距施工场地300m处符合标准限值,其它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施工场地20

8、m处和夜间距施工场地200m处符合标准限值。施工机械噪声夜间影响严重,施工场地300m范围内有居民区的地方禁止夜间使用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建议建设方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噪声防治确保拟建道路实施后噪声排放达标,减少对现状敏感点及拟规划居住区和拟规划安置社区带来的噪声影响。(1)强化交通管理,完善警示标志,控制车速,敏感路段禁止鸣笛。(2)禁止噪声污染严重的车辆通行。(3)敏感建筑物与地面交通设施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避免其受到地面交通噪声的显著干扰。(4)道路两侧各种植常绿乔木,并对沿线两侧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道路沿线两侧临路第一排可布置一些对噪声不太

9、敏感的建筑,如公建用房等。另外,建议在沿线两侧地块开发时,临路第一排建筑在方案设计阶段可考虑在建筑物之间采用三层板式裙房相连以降低交通噪声对地块内部环境的影响。(5)随着交通量逐渐增大,噪声影响程度也将增加,可改变规划居住区和安置社区的建筑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向道路第一排建筑尽量将楼梯、浴室、厨房等置于面向公路一侧,在窗户外设计封闭阳台,利用窗户和阳台的隔声设计,降低噪声的影响。对距离项目道路较近的居民加装隔声窗。门窗隔声具有很好的降噪量,一般可达到1015dB。门窗隔声应相应地配备消声通风,也可采用空调。综合来看,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在无噪声防治措施情况,运营远期可能会导致当地声环境

10、质量超标,但超标程度较轻,通过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可使噪声达标排放,规划居住区、安置社区等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维持相应功能区的水平。(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包括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和材料搅拌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施工扬尘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洒水次数、保持路面清洁、减少裸露地面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来减少其影响。拟建工程建成后,预测结果表明,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空气中NO2和CO 浓度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贡献也在增加。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贡献还与大气稳定度、到道路的距离有关,相同距离,稳定度

11、越高,污染物浓度贡献越大;相同稳定度条件下,到道路的距离越远,污染物浓度贡献越小。拟建工程在运营远期的高峰交通量状况下, CO和NO2地面小时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可见工程建设对道路沿线两侧环境空气中的NO2和CO指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4 结论综上所述,本报告认为织里镇三汤线附线(常乐至陆家湾)公路工程项目符合环评审批的各项原则,建设单位应严格尊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本着以人为本,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确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并尽一切可能保证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到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本项目建成后,须经环保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在达到本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后,该项目的建设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