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82641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念胜于言传身教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念胜于言传身教俗语:教育学生,要言传身教。且一般认为身教胜于言传。但我更认为,学生的体验更胜于师长之言传身教。下面的几个实例会让你赞同我的这个观点。每年初三学生临近毕业,学校开始组织学生报名、填志愿等等一切招生工作。他们才真真实实体会到属于自己初中的学生生活实在不多了。在没填报志愿之前他们是毫无警觉的。为什么普遍班级的学生反映一旦填报报名卡或者志愿之后,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紧迫感。毕业班教师上课也反应良好,感觉学生的学习劲头被激发出来了。原因就在于填报志愿无疑给学生当头一棒:“我不好好学,属于我的学生生活就此完结。确实应该好好珍惜。”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学生只有自己通过亲身体验后才能增加自己

2、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多半是属“抱大的一代”,外加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实在太少太少。因此,我认为增强学生的一切体验很重要。我们应该试图从这方面来抓好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与约束。它胜过师长十句八句苦口婆心的劝导。如有一天下午放学,我班部分男生没有扫地就离开了。第二天卫生委员来告诉我。我没有过问,有意识让学生在不干净的教室里生活学习了一天。到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来到教室,看见满地的果皮纸屑、尘土飞扬的教室,就问学生:生活在垃圾堆里,有什么感想?学生们便议论地纷纷地指责起那些昨晚没有扫地的同学来。我知道教育的时机来了。于是,我就从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

3、级卫生评比的名次和个人健康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教育学生究竟该不该扫地。从此,我班学生在进行卫生打扫时就再也没有人逃跑了,而且每次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再如,班上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书写很差,潦草得简直无法辨认。这种学生多半也是个人及家庭环境卫生比较差的一类。我就事先有意写了一张谁也无法辨认的纸条,然后叫该生来办公室,给他看纸条内容,要他认出来后就给另一个同学带个口信。他拿着我写的纸条一筹莫展。因为无法辨认,他轻声地骂了一句:“谁写的?这么潦草。”此时,教育时机来了,我就翻出他的作业本来教育他。从此,该学生作业书写一天天好转了。因为他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2004年的春期,气温逐渐回升。有一天刚上课时,我一

4、进教室就看见教室里三把电扇呼啦啦地飞转不停。同学们特别是男生满额的汗水渗湿了头发。原来他们是刚上了一节体育课下来。我说:“何必吹电扇嘛!坐一会儿就凉快了。我们要节约用电。现在天气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哎呀!老师,我们热得很啦!”“热,猛吹电扇会感冒的。”“不会!”学生齐声回答我,“我们的身体很健康。”“事实胜于雄辨。”我在想,如果此时强行要求学生把电扇关了的话,他们是不高兴的。于是我就说:“好,扇吧,扇吧。我们开始上课。”谁知不到十分钟,就有两个男生轮番地“啊嚏,啊嚏”地打起喷嚏来,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被迫中断讲课。轻松地说了一句:“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感冒了吧。现在可以关掉电扇

5、了吧。”同学们带的一种略有所悟的语气回答我:“可以”。从此事例同样也可以说明我的观点。我以前遇到一个七年级的班。该班最大的特点就是男女生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愉快而紧张的学校生活好像每一天都有许多兴奋点在不断地刺激着这群十来岁的娃娃们,以致课堂上都令教师有点按捺不住。你说按传统的教学思想要他们禁危静坐吧,好像又扼杀了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担心会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老头儿和小老太婆。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话是很难组织和驾控好课堂的。要不就是乱而无序,要不就是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份过度的讨论,而使整个课堂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差之千里。虽然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突破教师既定

6、的教学设计而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但失控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总体把握课堂。一天,我一进课堂就反复打招呼,要注意课堂秩序。但仍就无济于事,学生们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仍然活跃得很。于是我集中生智,心顿生一计,提高了嗓门:“同学们课堂上为探究知识,非常活跃,这是好事。但我现在是孤身一人要对付你们几十个,难呀!”同学立刻大笑了起来。我又说:“从现在开始,如果谁再随意讲话,我就叫他上讲台来跟同学们讲,可以吗?”“可以”同学们兴奋地拉长一声音回答道。于是我又接着讲课,谁知不到十分钟,学生们又“干”起来了。我于是点了一位学生上讲台来,跟同学们说“现在请他来跟你

7、们讲。”结果这位学生上来刚一开口,下面的学生就如蜂嗡嗡般的吼,弄得他无法再讲,于是我当着同学们的面问他有什么想法,他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又问他“当老师感觉怎么样?”他小声地说:“真不容易。”同时也让所有同学知道了上课应该怎样做,这样我就有效地制服了学生的过份活跃而又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后我一直在不断寻思着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来调教这帮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学生的亲身体验远远胜过师长们空洞的说教。其实我们在处理发生在学生当中的许多有违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时,都有一大套充足的理由和明确的教育思路来对付。但在实际运用时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不起什么

8、效果。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学生面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喜欢去自我偿试和体验。他们对长辈们的说教无意识地采取怀疑和对抗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善于针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不同,非常有必要地审视一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我们要不断努力创设适当的教学教育情景来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切生生的感受。这种收获才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一语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切生的感受所获才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生随时随地都循规守矩呢?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教育使他们思想上正在内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又无

9、忧无虑的非常活跃。他们自我觉得“我会做好一切事情的,还需要你老师哆嗦什么。”内心深处渐升一种狂妄自大的“牛”劲来。没想到有时候事情恰恰相反。由于他们考虑许多事情还很片面和偏激,以致做出有时令他们自己都感到意外的举动来。换句话说,他们做事还缺乏一定的理智,几乎全凭自己的主观意断,结果失得其反。如果我们教师硬要以本是极好的传统教育要求来约束他,势必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师对抗。教师打不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成功之源又从何而来呢?(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就一律放任自流,在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的时候,该严格就要严格)因此,我主张对学生有时该把线线放长一些,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得体会,只是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正

10、确引导而已。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才能增强他们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这也是班主任的一项管理艺术。因此,我们主张丰富学生的一切体验比什么都重要也不无道理。这是本文的观点。让体验伴随孩子成长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果实;播下一粒习惯种子,就会收获性格的果实;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种子。对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它表明了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然而当前未成年思想道德状态仍存在很多问题。尽管社会、学校、家庭都尽了很大努力,效果却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那样,上课、做练习、考

11、试检验,而应通过知识的掌握、态度的形成、能力的锻炼和习惯的养成等环节来进行,同时还不能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分开。“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听听好感动,看看好激动,迟迟没行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个案人一个个侧面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引人深思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知道,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融入生活,这就需要他们在体验中学会比较、甄别、整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成长就是体验。只有经过孩子自己的实践,产生心理认同感才能形成自律,进而转化为个体道德准则。什么是体验教育?“看到的

12、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检验到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是体验教育的根本点,其核心就是“让孩子自己来”!体验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少年儿童生活角色单一的问题。通过角色体验,可以让他们自然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于以往简单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这对孩子的影响会更为深刻、更为持久。所以有专家们这样总结道:体验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论方法,体验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论手段,体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载体。我们说,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不应仅仅体现在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上,那些影响孩子一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不可小视。各种生存体验活动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能

13、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极佳方式。近阶段通过媒介我了解到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且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个关系出发,寻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实践中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产失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好途径。但任何教育手段都有个度,体验教育也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作秀。只有适合的体验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因此体验教育不应只限于学校组织开展几个活动,而应让它成为贯穿孩子成长过程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时

14、时有体验,处处有体验,事事有体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为孩子的成长构筑一个很好的环境。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要讲究艺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比如是应先在孩子心里播撒善的种子?还是先教孩子识别社会的复杂和暗藏玄机?或者两者并行?爱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扎根?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前不久,孩子放学背着个书包气喘吁吁地跑到我办公室来,叫我快拿点钱给她,她有急用。我问发生什么事了?她说她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一个要钱的老婆婆,很可怜的,就把身上仅有的一元钱给了她,现在她还想赶快去再给她一点。对乞讨这样的事我一直持善心,但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骗局让我心有疑虑。我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叫她找警察?孩子说叫了,可她不去,还让我不要去说。听孩子这么一辩,我知道了。但我不能伤害孩子的善心,我不动声色地对孩子说,你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做得对,但你再去,她可能都走了,后来类似的事又发生了几次,我都是这样有分寸地处理的。没有善心只知道社会险恶的孩子长大后是不可想象的,而从小播下善良,孩子会纯洁无邪,随着阅历的增长,辨别力也会得到提高,只会变得更加成熟。若处理不好,教育就容易出偏差,以后再补救就很困难了。我认为,德育不仅仅是要设计,更要挖掘,要及时挖掘看起来是偶然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才是教育的根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