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82498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合集五篇 第一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 一、统计机构和统计负责人 1、统计机构是指企业根据国家、部门、地方、企业的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部门。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企业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主要责任人员。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统计法第四章第十九条之规定,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3、统计负责人的职责。()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本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下属机构的统计工作;()保证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的完成;(3)制定实施本企业的统计工作计划和

2、统计制度,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负责组织对本企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的检察监督,并进行统计分析;()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6)负责组织有关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二、统计人员 1、统计人员是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 2、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在企业承担经常性统计任务的人员应具备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省统计局统一发放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定期参加统计继续教育。 3、企业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提供本企业统计资

3、料,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统计任务。 4、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熟悉本企业生产情况。 、熟悉并掌握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包括统计报表的指标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资料来源、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以及表中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等,了解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本行业发展情况。 6、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企业领导的统计行为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一名厂长(经理)主管统计工作,履行统计法规定的领导职责,保证统计人员独立行使调查权、报告权和监督权,注意发挥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整体功能。 、企业领导要为企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开展统计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企业统计人员

4、保持相对稳定,统计人员的调动需征得统计负责人的同意,统计负责人的调动需征得企业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的同意,并采取先交接、后离任的办法。 4、企业领导了解本企业统计资料主要数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运用统计资料进行经营管理,重视对统计资料的开发运用工作。 、企业领导带头宣传和执行统计法及其有关法规,支持企业统计人员依法履行统计职责。 四、原始记录 1、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记录和客观反映,是未经过加工整理的第一手材料,是企业进行核算管理的原始依据。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始记录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应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需要;

5、二是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三是与各项管理制度相适应。 、设置原始记录的基本要素要完整。企业设置原始记录,最基本的要素应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和项目、记录份数、记录人员和填报方式等。 4、原始记录基本体系要完整。其基本体系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方面的记录;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利用方面的记录;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方面的记录;原材料、燃料、动力方面的记录;新产品试制与技术革新方面的记录;职工生活福利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记录;财务收支方面的记录等。 5、原始记录的传递要规范。针对原始记录所反映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别制定流传程序,使原始记录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程序完成传递,保证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之间

6、数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 6、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标准。为了数字的准确与完整,原始记录必须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填表要求,把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等填写清楚,并做到记录与实物、账卡相一致。 7、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 五、统计台账 1、统计台账是把原始记录所反映的零散原始资料,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加工整理的一种汇总和积累资料的账册,是企业统计报表的基础资料。统计台帐应包括进度台帐、专用台账及历史台账。 2、根据现行工业统计制度,企业应设置以下台帐:()工业总产值及工业销售产值统计结果台账:下设计算台账,工业总产值(现行

7、价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等计算台帐;(2)工业用电量计算台账;()产品产量台帐;(4)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结果台账,下设平均指标计算台账,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计算台帐、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计算台帐、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台帐;(5)工业增加值统计结果台帐:下设应交增值税计算台账,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台账,用倒算法、正算法计算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明细台帐;(6)原材料、能源消耗、库存材料台帐。 3、统计台账及其指标设置要规范。每种台帐的设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其指标要能够反映台帐的要求,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 4、统计台账的登录要规范。统计台帐按时登记,在时间上不间断。

8、字迹工整,不能随意涂改和空缺,必要时可附加文字说明。做到台账数据与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相互衔接一致,账内相关指标数字必须符合逻辑。 、台账管理要规范。企业统计台帐应集中由综合统计部门设置,综合统计部门对其下属企业或各职能部门的各种台帐要实行科学分类,统一编号,分列台帐目录并将表式汇编成册。同时,还要建立统计台账的使用、保管、交接、归档制度。 六、统计报表 1、统计报表由国家、地方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的需要进行统一设计,并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时间、统一报告程序,自下而上组织填报和汇总。统计资料是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了解情况,分析市场运行趋向,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2、严格执行国

9、家统计报表制度,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做到表种不缺、指标不漏、时间不迟、数字不错。 3、统计报表报送的时间是指报告单位向国家、地方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的时间,按统计制度规定执行。 4、统计报表必须按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如实填报,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与会计报表数字衔接一致。 5、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印章齐全(包括。单位印章、单位负责人印章、制表人印章等),字迹清晰,并填写报出日期。 、建立统计报表的订正制度,统计报表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立即申请更正,如在当月不能更正时,应在上报下月报表时予以说明,附报正确数,订正时必须加

10、盖制表人印章及单位公章。 7、统计数字不得数出多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字以统计报表为准。企业制定、检查计划,考核经济效益,向新闻单位提供和发布统计信息,以统计机构和统计负责人签署、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并与上报上级统计部门的数据相一致。 七、统计数字质量检查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建立数字质量自查制度,定期对本企业及所属单位数据质量进行自查和抽查。 2、统计数字质量检查的范围。统计数字质量检查的范围是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和统计台账。 3、统计数字质量检查时间。每年要进行两次统计数字质量自查和抽查。每年 7、8月份对上半年的统计数字进行一次检查;次年至2月对上个年度数字进行全面地检查,发现问题

11、及时向上级统计部门汇报,做出更正。 4、统计数字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1)统计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编码和调查表格是否符合国家规定;(2)统计指标的范围是否与规定一致; (3)计量单位是否采用法定标准;(4)统计报表、台帐、原始记录之间的数字是否一致;(5)专业报表与综合报表同一指标是否一致;(6)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及会计核算中相关指标是否一致;(7)统计核算中有无技术性差错;(8)统计报表的报告期是否符合规定;(9)统计台账的登记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八、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从事和开展统计工作,不得有下列统计违法行为:()领导人自行修改

12、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2)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3)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5)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 隐匿、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6)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7)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 (8)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泄漏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或者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9)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10)非法进行涉外社会调查的;(1)法律

13、、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九、统计自动化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数据处理自动化设备。统计人员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应用计算机完成统计报表数据处理工作。 、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当按照全国联网直报工作要求,实行统计数据的网上传输。 十、统计资料的管理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设置统计资料档案室或档案柜。有关统计核算的一切原始记录、凭证、计算表、统计台账、企业内部和外部报表、统计分析资料等包括纸介质和磁介质应妥善保管。 、统计资料由统计人员管理,并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封皮、分卷装订、分类保管和归档的办法,统计凭

14、证、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调查及统计分析资料应分别立卷保管,各项资料的保管期限应参照国家档案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3、统计人员工作岗位变动时,对统计资料进行交接。 4、统计资料要严格按照保密等级管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第二篇:乡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工作总结 今年7月份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统计基础规范高,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统计工作条件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下面将我镇前一阶段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组织建设,夯实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 (一)

15、强化领导,机构建设规范化。为了使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目的,我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统计站人员为成员的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县局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到人。设立镇统计站站长一名,综合统计员两名,专业统计人员三名。设立独立办公室,确保“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配备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橱等办公设施。全镇2个村,5个入统企业全部成立统计分站,并安排有统计负责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落实,有成效。 (二)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制定了*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人员分工,统计报表制度、网络及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归档制度等,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年度考核。同时,严格统计工作全会制度,每季度由统计分管领导组织各村统计人员召开一次专业统计会议。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召开次以上统计工作汇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