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82311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搭石的课例研究一、课例选题新课程引发的课堂变革,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最终目的都必然指向教学有效性,而起点又在于教学目标的清晰与准确。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确定目标最难而又必须首先弄清楚。上海市青浦区进修学院关景双老师曾说:“课堂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师生的教学活动总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前行的。”当前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操作分家的现象是仍然困扰着语文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为此,我区小学骨干教师“课例研究”研修班语文组在区进修学校组织讨论下,确定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为主题的课例研究。后来在有关老师建议下,觉得“教

2、学目标”指向空泛,具体为“课时目标”更落实,最后把课例主题改为“实现课时目标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经过课堂实践和课后研讨、反思,我们体会到:课题筛选、确定及修改,只有介入课堂情境中,才能发生深度的思维碰撞,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激活团队智慧,才能在教学与研讨过程中不断臻于完善。二、选文、课时目标及观察点确定课例主题确定了,我就着手选择执教的课文,该选择什么内容呢?我想,现在的孩子,身处繁华的城市,有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有着老师、叔叔、阿姨们的关爱,身边充满着爱,而有些学生却不懂爱,看不到爱,感受不到爱,于是就选择人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爱的主题第21课搭石。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不

3、起眼的搭石落墨,赞扬了朴素、善良的情感。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联结着乡亲们互相谦让、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确定课题后,我认真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将第二课时目标定为: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正当我对所制定的课时目标是否可行以及如何确定观

4、察点无从下手时,周老师接到了关老师邮件,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经过学习,我认识到先前的课时目标过于空泛,有的目标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讲则要求太高,如目标的第三点提出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于是,周老师和蔡老师组织我们备课小组再讨论,提出课时目标小而实,易于操作、实现。将课时目标更改为:1.紧扣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从课文的相关语段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美、欣赏美。2.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3. 学习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5、。围绕着教学目标,我们将观察点定为: 1.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2.问题设计的合理性。3.课堂互动的和谐性。4.环节衔接的自然性。5.教师语言的感染力。经过课堂实践和反思,紧扣课文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的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修改后的“课时目标”。围绕五个观察点形成的深度对话也让语文组同伴的课例研究呈现出一路研修一路风景。三、实践与反思确定了课时目标及观察点,我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围绕着课时目标,与教研员周老师、蔡老师及同伴们反复研讨、修改教学设计,最后进行第一次实践,并拍摄成录像,带到上海参与研修。我和同伴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上海,与古美学校语文人合作继续课例研修活动。前两天“听

6、中学”,我们可以说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享受着一餐又一餐的“课例研究”理论与精彩案例盛宴。后三天的“做中学”,让我们感受到实践智慧与理论碰撞的快感。研修的第三天,沪闽京三地语文人在关老师的主持下观摩我的录象课,两地课改的差异、文本解读的差异带来了目标的差异、课堂的差异、评价的差异等如走“搭石”,不断地跳跃出来,让我们差异中碰撞,在碰撞中建立起搭石课例研修的友谊。值此也反思、品尝课例“做中学”的成就感和改进策略。1. 教学设计能关注课时目标的达成。课堂描述这节课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紧扣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从课文的相关语段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美、欣赏美

7、;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研讨评价是:能很好地实现了预设的课时目标。2. 环节衔接能关注当堂写话训练目标。课堂实录师: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生写完后交流。)生1:

8、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同伴给予的肯定是:重视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读书方法,同时关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将写挤进课堂,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大目的。3. 师生和谐互动引领观察思维课堂实录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艺术家罗丹说

9、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睁大你发现美的眼睛,说说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美?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生:我觉得交通协管员很美,他们每天在马路上用双手指挥交通,使人们能顺利通行。师:美是协管员的手势。生:在乘坐公交车时,人们能够按顺序排队上车,不争抢。师: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我觉得老师的微笑很美。生:我觉得妈妈每天为了我的学习奔波忙碌,妈妈很美。 同伴研讨认同,能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之后再走出文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行为,把课文的学习延伸向了生活,这非常好。当然,两地同伴在研讨中也实实在在提出了不足,给予了改进建议,如:1. 有些问题设计不够合理,局限了学

10、生的思维。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看,这一块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片独特的风景既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哪里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里是看不见的心灵美?(生自渎、找、画)师:你从哪里找到了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呀!生:我找到的看得见的美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同伴点评及个人体会在设计教学的第二环节“围绕风景,自主寻美”时,我用一个大问题“自读2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哪里是看得见的美?哪

11、里是看不见的美?”来展开教学,这个问题是课后思考题的原文表述,原本预设这个大问题来统领全文教学,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促进学生深层次阅读文本。但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同伴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局限了孩子的思维,设计不够合理。这也警醒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课后问题,要敢于质疑教材、处理教材。2. 环节展开上,老师留给孩子读、思、写的时间不够充裕。课堂实录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哪里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里是看不见的心灵美。(生自读、找、画)师:刚才,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句,感受了搭石的和谐美。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来感受看不见的心灵美。请同学们自读你找到的句子,

12、圈出关键词,写写你的体会。同伴点评及个人体会这两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环节,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没能在这两个环节中很好地做到老师要求的读、找、画,导致了无法检测教学环节问题的落实。由于第二课时内容较丰富,感觉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每一部分都难以取舍。因此,我怕时间来不及,就将自学、自悟的时间缩短,导致孩子读、思、写的时间不足。看来,这课堂上也得忍痛割爱,做到主次有别,取舍有方。“读”占鳌头,以读为主线,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千万不要成为一句空话。3. 课堂朗读形式多样,但缺少层次和引导评价。课堂描述在本堂课中,教师能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自读、范读、齐

13、读、师引生读、分段读、分句读、回扣中心句读等共18次朗读。同伴点评及个人体会朗读是学生展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的好方法。课标中也提出,应“以读促悟”。同伴们认为,在朗读的设计上,老师能体现多样化,反复诵读中心句,不断地强化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这非常好。但从课堂效果看,有些朗读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其实,设计教学环节时,我重视到朗读的重要性,努力地体现朗读的多样化,也努力想体现朗读的层次,但苦于没有方法。如何体现朗读的多样性、朗读的有效性、层次性?导师和同伴们指出:这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没有及时进行梳理,缺少更高层次地深入引导。四、收获与思考我非常庆幸参加思明区骨干教师“课例研修”

14、班的学习,非常高兴加盟一个健康活泼、团结向上的学习型团体,这里有资历深厚的关景双老师,有经验丰富的周明珠老师,有能说会道的蔡维真老师,有上海古美小学的同行们,还有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伴们。经历过“做课例”的学习与实践,我油然而生亲切感和责任感。初次执教、初次录课,初次感受自己进入话语中心,虽然自己的课堂上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家却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和归属感。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该如何来进一步修正课时目标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关老师“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在创造”的鼓励,大家都沉浸搭石课例中,走出了一道“三实践两反思“的风景。

15、在“做课例“研讨中,发现课堂有效主要在于课时目标的清晰度,在于课堂环节设计的互动效果,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经历这一“课例研究”得出的初步观点:(一)确定明确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二)导入简洁艺术,激发学习兴趣。导入的话题和活动要明确、简洁,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活动,还要组织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认知清楚,也就是教师的指令要准确、清晰。(三)讲究教学方法,促进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阶段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重要的是要真正掌握该教学方法,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来完成课时目标,并且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让每个人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