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8212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学指导意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十三个小单元构成,其中第十三个单元是期末复习,其它均是新授单元。这样安排正是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刚入学的特点。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依据课程标准将其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类是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总数);一类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或

2、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求剩余)。“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在拼搭游戏中简单了解应用这些形体的基本特征。“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作简单的分析或说明。“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有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教材编排特点:是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的。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和分一分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10以内的

3、加减法之前安排了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个数需要用数来描述,数和物体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比较方法;通过数的分与合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分合思想。注意适当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的学习。教材安排20以内的认数和计算时,先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再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进位加法,体现了数与计算的发展与联系。又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材按9加几,8、7加几和6、5、4、3、2加几的顺序,有详有略、先详后略地教学,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有利于学生把掌握的计算方法主动类推

4、到新的计算情境中,并逐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体会。注意各领域知识的交叉安排,同时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融合。 本册教材安排的各教学单元所需的教学时间,大部分在十课时以内。原因有二:一是避免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二是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不同领域内容的联系,促进各部分内容适当的相互融合。二、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时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教材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身的特点,提供了若干富于儿童情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就题材来说,有劳动生活、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游戏生活,更多的则是虚拟现实的童话生活。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

5、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比一比”“分一分”时,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和商店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以“大象过生日”为素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入统计方法,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学习统计。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好这些精心设计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应结合本班、本地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一些更具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以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2、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数学学习具有

6、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或发现数学知识与结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探索机会,留有足够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在教学“比一比”、“分一分”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获得结论。又如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方法,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单一的、程式化的算法传授和机械训练,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算法的最优化。3、多种活动形式加强理解。教材中除

7、了例题之外,还设计了像“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栏目,其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感受数学思维方法,积累数学经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试一试”并不是例题的再现和重复,而是例题的变化与发展,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提高自主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有“想想做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和开展游戏等形式,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机械重复以及单纯技能训练,可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适量的练习,以保障学习能够消化、巩固和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必要技能即可。

8、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进度安排建议: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 、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

9、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

10、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

11、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减法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三段安排:1十几减

12、9(P14);2. 十几减8、7(P58)3. 十几减6、5、4、3、2(P912)最后还安排了复习(P1315)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精心创设情境。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计算教学一般是先创设情境,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本单元的三道例题都是按照这样的理念编排的。例1是小猴卖桃小兔买桃的情景,解决剩几个桃的问题,例2是计算剩下的军号的把数,例3是小兔采蘑菇的情景,根据蘑菇的总个数和一种蘑菇的个数,求另一种蘑菇的个数。例1、例3是儿童喜欢的童话情境,例2是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对儿童来说是现实的、有趣的、有挑战性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注意的是

13、,在创设的情境中提供了能帮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的直观材料,这些直观材料对计算方法的思考能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以例1为例,由于13个桃,有10个放在盒子里,3个放在盒子外,当思考如何减去9个时,学生就有可能看着图想到9个桃都从盒子里拿走,或先从盒子外拿走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这种基于直观材料和生活经验的思考便会引发计算方法的探究。2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是这次课改中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也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1)为什么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学习方式后必然出现的现象。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生活经

14、验不同,看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算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承认算法多样化才能承认学生的自主探索。(2)本单元教材中是怎样呈现算法多样化的?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方式是例举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139呈现了四种算法:第一种是一个一个地减去,通过操作得到结果;第二种是破十减,先从10个里减去9个,再把盒子外的1个和盒子里的3个合起来得到结果;第三种是平十减,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平了10,再减盒子里的6个得到结果;第四种是做减法想加法。158呈现三种算法,分别是平十减、破十减和做减想加。另一种方式是只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3就是这样的,

15、只提出“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个问题。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路除了破十减、平十减、做减想加外,还有一种就是利用过去学过的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体验,即利用两道相关减法算式的联系,由一道算式想到另一道算式。例如,例题在算出1156之后,就应该据此得到1165。这一段的运算绝大多数都可以采用这一种思路,P10就是强化这种思路的练习,这条思路又很简洁,所以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但前提是对前面的减法计算必须很熟练。(3)怎样处理教材中例举的算法?例举的算法是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的预测,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预测学情用的。课堂实况与教材预测完全相符的情况是很少的。一般情况下,

16、课堂上只研究学生想到的算法,这些算法不管是书上有的还是没有的。对于书上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一个一个地减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说明这班学生认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不要再降到低水平上去研究;对于书上高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想加算减,如果学生没提到,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们知道459,就很容易想到945,954,那么做139时,你会想到哪道加法题呢?如果这样引导也无效,这种方法暂时不学,在组织练习时安排9413,与1394的沟通练习,再引导学生想加算减。(4)算法要不要优化?方法优化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算法也不例外。问题是什么是优良的算法?评定算法是否优良应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客观标准,一个是主观标准。所谓客观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