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819196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编写使用刘正良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当前最前卫的教学法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学生的能力不能只体现在分数上,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归纳”这一过程体验,填鸭式的已成为往事,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的具有独立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导学案在这一背景下被许多成功的学校以一种教学模式响亮地推出来。在本文我将结合自己2年多在导学案教学方面的探索谈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关键词: 导学案 自主学习 思考 探究 归纳一、 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物,彻底改变已有的那种“教的课程”的教学观念,树立一

2、种全新的“学的课程”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的焦点从“教什么”、“怎样教”与“为什么这样教”,转变到“学什么”、“怎样学”与“为什么这样学”上。因此,导学案就是教师编写的用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样学”与“为什么这样学”的学习资料。有效地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当前课堂改革的重心。二、 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中的编写使用 准确地讲,导学案的课堂使用包含编写导学案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高效学习。下面结合我的数学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探索。1、 编写使用数学导学案易犯错误在编写初稿时,要防止学案内容 “异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学案内容等同于教案内容,甚至直接把教案改名为

3、学案;其次,将学案等同于教材的浓缩,把教材中的部分图文、解释性内容去掉,而把概念、定理、公式或其他要记忆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切割罗列;再次,将学案等同于练习册,将学案的模块结构设计成题型结构,除了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题型上的差异外,充斥学案的只是一道道要求学生逐一解答的练习题。请看下面几个范例:(1) 简单机械,把教材等同于导学案如下面一位教师上课时的导学案这位教师直接照搬教材,认为教材就是一份完美的导学案,课堂上就完全按照教材顺序不作任何处理的让学生学习。诚然,教材编写是花费了众多专家大量的心血,但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肯定需要教师做一定的处理我们说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精

4、通教材,这位教师这种做法没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学生相关知识的准备,也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既没有知识的引入,也没有方法的指导,有的就是照本宣科是的让学生看书做题,用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去打发课堂40分钟。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导学案中加上学生需要掌握的目标和做一些知识的准备,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针对这个知识点我的导学案是这样的:【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函数概念,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2、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学习重点】 初步感受函数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学习过程】一、 学习准备: 1、如果变量t随h的变化而变化,_是先发生变化的量(自变量),_是后发

5、生变化的量(因变量)。 2、两个变量之间的表示形式有表格法。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完成以下问答。 这样教材就不再是机械的东西,它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知道了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学习不再是简单枯燥的做题,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冲动,有努力完成题目的强烈愿望,自然就会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作业,把学习当成一件有深刻情感体验的乐事。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师苦苦追求的教学吗?(2) 浓缩教材,切割罗列,将导学案变成练习册案例7-2 列方程解应用题技巧线段图【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选择恰当的量设为未知数列出方程;2、掌握借助线段图分析问题中等量关系的解题策略;3、体会

6、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的基本思想,认识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的价值。 【学习重点】利用线段图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学习准备】1、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路程= ,速度 ,时间 ;()甲乙相遇问题: + =全程;()追击问题(甲快乙慢):同地不同时:乙先行路程+ = ,同时不同地: - =间隔路程。【学习活动】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例1: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思路启迪: A类型:相遇问题 B画出线段图

7、图中等量关系 : + = C设两车行驶了x小时相遇,方程: + = 解:设两车行驶了x小时相遇,则慢车行驶了 千米,快车行驶了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解得:x= 答:两车行驶了 小时相遇活动2:变式练习条件与例1相同,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请同学类比例1的分析,自己写出分析过程和解答。A类型: B画出线段图: 等量关系 :C.设 方程:活动3:拓展性练习不知道在哪个具体的地方会追上,所以我们用射线图来分析追及问题例2: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车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多少

8、小时,快车会追上慢车?距离差A类型:追及问题 B画出射线图: 等量关系 : + = C设两车行驶了x小时相遇,方程: + = 解: 作为数学课来讲,大体一看,好像整个设计有模有样,题引导提示的相当好,但总觉得就像在做练习册上的题一样,试问这样的教材浓缩式导学案设计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吗?我认为布置成家庭作业的了,不要占用我们宝贵的课堂40分钟。数学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要独立思考,要合作讨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体验归纳出相关的数学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准确掌握、灵活运用,绝不是简单的做几道练习题。2、 如何有效编写数学导学案下面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编写导学案的一个

9、过程,现在真实的展示给大家。所呈现的是相互关联的两份学案,一份学案初稿,另一份是修改后的学案。为了使大家了解编写过程,在学案初稿上以批注的方式来展示我校集体研讨修改学案的过程。批注中的“组”是指我校教研组长,“师”是指其他参与的教师。导学案先由我根据教材和了解的学生情况编写初稿。案例4-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的学案初稿与修改稿学案初稿【学习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学习目标组:目标的表述是否合适,行为动词使用是否恰当?。大家一起来改一改。】:1.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 2. 掌握“边边边(SSS)”判定三角形全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0、3.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重点】:掌握“边边边(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难点组1:建议把难点删掉,不给学生心理负担。组:有道理,而且不同的学生学习难点不完全一样。好吧,我们通知全区所有老师删掉难点。】:用“边边边(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图)1. 文字语言: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2. 符号语言:ABCDEF 二解读教材: 做一做组: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在我听过的所有关于本节内容的课中,在这里的处理都不够好。如果是画图,花的时间太长,视觉效

11、果不明显。而且学生只从一两个图形中就归纳出结论,那是假归纳!就算是用多媒体来处理这个环节的课,效果也不够理想。有什么办法体现的更明显?师众:提出讨论了许多方案,互相否定,互相补充。师2: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做几张纸片,上课时直接让学生粘贴。师众:对这个方案的细节进行了补充(实际上课时,这个方案非常实用精彩,见修改后学案)。画一个三角形与图1的全等,请同学们思考需要几个边或角?1、一个条件能否产生两个三角形全等?请画图说明或举出反例条件一组角对应相等(如:有一个角为30)一组边对应相等(如:只有一边为2)图形或反例2、两个条件能否产生两个三角形全等?请画图说明或举出反例.条件一组角对应相(如:有一

12、个角为30)一组边对应相等(如:只有一边为2)一角一边对应相等(如:一角为30,一边为2)图形或反例有四种可能:三个角、三条边、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3、结论:议一议1、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情况组:由于我们已经决定用纸片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进行了组织和引导,这个问题把它放到最后让学生思考,为后面几节课学习的做准备,老师们认为如何?呢? 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 一定全等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行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吗?师3:我数了一

13、下,一个条件的两张,两个条件的三张,这里又谈到了AAA和SSS,共需要做七张纸片。组:很好,纸片的大小要合适,边长用7、8、9、10cm左右视觉较好。用吹塑纸,又漂亮又好粘。师4:要求学生把条件标到纸片上。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4、5、7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或“SSS”推理格式:师5:这个格式以及前面学习准备中性质的格式都放到注释框里,这样容易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关注,而且方便进行对比。在ABC和DEF中AB = DE ( ) AC = DF( ) BC = EF ()ABC DEF ( ) 三、挖掘教材:组:稳定性放在这里把知识链割裂了!学完公理应该马上解题了。还是放到后面吧。师6:稳定性是公理的通俗说法,可以放在这里。请同学们用硬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把它们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和运用:1、 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