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081890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8.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实行这些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西部西部大开发大开发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振兴东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奥港澳奥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湾区发展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一体化1.区域发展战略: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 作出的整体 。2.特点:战略性、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3.要求:尊重 规律,按照 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发展 保护 谋划长期自然 经济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国情:人口数量 、区域差异 、发展 。2.区域发展战略(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

2、域 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 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3)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多 大 不平衡均衡非均衡阅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自然然条条件件、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发发展展水水平平和和对对外外开开放放程程度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

3、域协调发展。四大地区协调发展(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地区地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范围黑、吉、辽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晋、豫、皖、湘、鄂、赣6个。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地形山环水绕平原辽阔北部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低山丘陵为主。北部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地形类型多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

4、北温差大。多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地区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地区地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北部重要旱作农业区;南部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区林产品丰富。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北部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工业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以钢

5、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小。地地带带优势条件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江沿线的风

6、沙问题。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西部陆上邻国多,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地地带带优势条件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东北主要的农林基地,能源等常规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东北三省地处

7、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可发挥东北亚、俄罗斯 传统开放优势。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层次低,转型升级困难。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东部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构筑世界影响力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现代经济体系。东部地区:构筑世界创新高地重大重大战略战略加大开放开发,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8、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保护。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中部地区:中部崛起中部地区:中部崛起提出提出提出提出时间时间:2013 年年地地地地位位位位作作作作用用用用:国国家家发发展展战战略略,我我国国经经济济社社会会发发展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和转型的重要支撑。范范范范围围:上上海海、江江苏苏、浙浙江江、安安徽徽、

9、江江西西、湖湖北北、湖湖南南、重重庆庆、四四川川、贵贵州、云南等省市州、云南等省市土土土土地地地地面面面面积积:205 万万平平方方 千千 米米,占占 全全 国国 的的 21%。人人人人口口口口和和和和经经济济总总量量量量:均均超超过全国的过全国的 40%。长江经济带1.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2.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位置和交通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资源源优势: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产业优势: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人力人力资源源优势: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

10、先进;市市场优势: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消费需求大,吸引国内外投资。1.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2.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人均资源占有量少。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沿岸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东、

11、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东部沿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西部沿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山、水、河、湖生态要素丰富多样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

12、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土地面积上海四川经济内河生态文明京津冀地形分布京津冀交通分布京津冀人口密度分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京津冀地形分布京津冀交通分布京津冀人口密度分布京津冀地形分布京津冀交通分布京津冀人口密度分布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13、,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议一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

14、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项目项目优势优势限制性因素限制性因素北京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天津有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多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乏河北地理位置优越,矿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农业基础好。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合理规划,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建立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

15、力的企业,建立区域完整产业链;提高经济合作层次,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资源获取渠道,进行产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一脉一体协同 联动非首都一体化功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目前京津冀形成 1.5 小时交通圈,推行公交一卡通和高铁互联互通;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这里正在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和环首都公园;2022 年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