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1870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全国卷ⅱ)(原卷版)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号2(3分)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3分)如图所示战役是() 战役示意图A明朝与瓦刺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4(3分)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

2、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5(3分)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6(3分)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

3、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7(3分)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8(3分)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

4、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主要由于()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9(3分)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0(3分)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

5、宣言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11(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A马来西亚B印度C新加坡D泰国12(3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在此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20世纪80年代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6、,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4(20分)阅读分

7、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釁(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