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道德.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81761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诊疗道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诊疗道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诊疗道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诊疗道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诊疗道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诊疗道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诊疗道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诊疗道德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关系到病人的健康。无疑,现代临床医学的专业化,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对维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医疗技术的大量使用也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面对如此相悖的困境,医生应该以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道德的高尚性来维护病人的利益。 第一节 临床诊疗道德的含义和最优化原则 一、临床诊疗道德的含义 临床诊疗道德是指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一定道德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合理地选择诊疗手段,尽可服避免诊疗手段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利于病人的康复。 在科学和技术不停顿地前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包括医学科学)与社会之间,以及技术(包括医疗技

2、术)与价值观之间,已不再能轻易地划出一条界线。当今,医学技术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可以用机械来置换心脏这样的器官,已经控制了许多过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由这个新的高度起步,还可以继续向那些仍然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作斗争。总之,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医学的进步也伴随着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诸如医患关系物化、医源性疾病增多等。德国伦理学家伦克说过:“伦理学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这不但是由于人的力量向非人的环境即向自然扩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因为人有了能够控制和干预人的生命本身的前所未有的新方法。”医学技术与伦理学是有密切关系的。正是这种密切关系促使我们去考虑医学技术的伦理学意义。 二、

3、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指在诊疗方案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决策,也叫最佳方案原则。在临床工作中,随时随地都需要医生做出决策。因此,最优化原则是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诊疗原则。 为了达到医疗目的,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正确的目的,还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在选择诊疗手段时必须严格地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最优化原则要求医生在进行临床思维和实施诊治方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既要考虑近期疗效,也要考虑远期疗效。这就是说,为了达到某种诊疗目的不能不顾及所采取的手段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后果,不能不考虑患者的经济利益。应该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在医疗技术所允许的范围

4、内选择疗效最好,痛苦最小,花钱最少的诊疗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即使到今天,它仍包含着较成熟和不够成熟或尚有严重缺点的方面。有些诊疗技术如创伤性检查方法,直至目前还难以完全避免它对患者的损害作用。不言而喻,这些缺点和问题将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对于尚非尽善尽美和十分安全无害的现代医疗技术来说,能在使用前对其作出最优的诊治方案,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优化原则的内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疗效最好 所谓疗效最好是指诊疗效果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来说是最佳的,或在当时当地是最好的。其中包括治疗方案最佳,选用药物最佳,手术方案最佳等。 (二)

5、安全无害 技术的二重性使医疗难免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忠告医生应“首先用无害的治疗”。医学伦理学有利无伤原则要求有利要建立在无伤基础之上,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选择最安全、最小伤害的诊疗方法,对必须使用但又有一定伤害或危险的治疗方法,应尽力使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三)痛苦最小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采用的诊疗措施应尽可能注意减轻病人的痛苦,包括疼痛、血液损耗、精力消耗等。有些不宜普遍使用的特殊检查,只能在必需的、有什对性并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四)耗费最少 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医务人员在选择诊断手段和选用药物时,都应当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

6、会医药资源的消耗。特别是采用那些效果突出而代价昂贵的医学新技术,在作出选择时,更需要从多方面权衡,尽量避免医疗上的过高开支。否则,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利。 上述四点,是一个医疗行为的伦理问题。在医疗实践中。医疗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预后以及执行过程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前者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据医疗技术和病人病理、生理、心理的变化,是医疗行为技术性的表现。后者则表现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即医疗行为的伦理性。在医疗活动中,追求医疗行为中技术性与伦理性的统一,是最优化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手术治疗的道德问题 一、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道德意义临床上许多疾病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手术治疗具有与

7、其他治疗手段不同的特点。 (一)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损伤性 任何一种手术治疗,都会给病人带来某些损伤和痛苦。因此,选择手术治疗必须遵循有关的伦理原则。对手术方案的设计应当是最优化的。在手术过程中既要考虑应尽可能减少损伤,又要考成近期与远期效果。 (二)手术治疗具有特殊的技术性 手术操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手术涉及到众多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手术又是一个精细的工艺过程,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病人机体功能的保全和丧失,乃至病人生命的安危。因此,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外科医生必须遵循的医德准则。 (三)手术治疗具有很强的协作性 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在需要医生、麻醉师和护土台上合下的配合和协作。而这种协作较其

8、他一些医疗关系显得更直接、更密切。协调合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一定的道德要求又是建立这种协调、合作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医务人员应当自觉加强道德责任心。 二、选择手术治疗的伦理条件 早在30年代,我国震旦大学医学教授宋国宾,在他所著药医业伦理学一书中曾论及此问题。他指出选择手术的三个必要条件是。“(甲)非必要时不施手术;(乙)无希望时不施手术;(丙)病人不承诺时不施手术。”这些伦理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手术治疗必须遵循下列伦理原则。 (一)手术选择 确实需要施行手术,这种选择在当时条件下是最理想、最现实、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凡是可作可不作的手术,手术后无希望,甚至可能加速其病情恶化及死亡

9、的手术,或虽需要手术,但缺少手术条件的,都不宜施行手术治疗。 (二)术式选择 病人病情不一,外科医生一旦确定必须手术时,必然会遇到手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而选择手术方式(包括麻醉的选择)应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作多方面的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三)知情同意 手术前,主管医师应向家属讲清病情、手术方式和手术后一可能出现的异常,取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方可进行。影响重要生理功能的破坏性手术,如截肢等,必须征得科主任和有关院长的同意。 三、对手术医务人员的道德要求 手术是整个外科治疗的中心环节,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而且还有赖于术后

10、的严密观察、治疗和护理。 同时,在手术治疗中,要反对单纯的手术观点。钻研医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那种单纯的为提高技术而片面追求手术次数,只爱病不爱人的医疗作风是不道德的。 有些人为了练刀随意进行超越自己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手术,甚至发生不顾病人利益,争手术、论做大手术的不道德行为,应受到谴责和制止。 医生也决不能为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而对不该手术的病人施行手术。这种手术只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和躯体上的痛苦,是不道德的。 在手术治疗中,医务人员要“知难而上”,敢于承担风险。在危重病人抢救中,有的手术医生怕承担风险,把某些必要的,但存在一定风险的手术推给他人,或采取回避的态度,或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显然是与医德相违背的。 医生在手术中应严格、认真、细致,尽量避免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差错应该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勇于承担责任,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积极纠正错误,决不能隐瞒错误,推卸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