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8008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功能主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白芨的功能主治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 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白芨的 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白芨的功效与作用资料,欢迎 阅读。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别名:白及。李时珍说: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 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野生。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此外浙江、河南、 陕西、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福建、江西等地亦有生产。性状鉴别:块茎扁圆形。有23个分叉,略似掌状,长1.54.5 厘米,厚0.51.5厘米,分叉扁圆锥形。表面黄

2、白色,有细密纵皱纹, 上面有微凸起的茎痕,周围有较紧密的环纹23圈。和点状细根痕, 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断裂残基,周围有稀疏环纹12圈,分叉上亦 有稀疏环节纹13圈,环纹呈棕色或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 角质样,黄白色半透明,并有散在的细椎管束小店。气无,味微苦。 嚼之产生粘液。以根茎个大坚实,色白明亮,光洁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白芨胶(为粘胶质)和挥发油。功效与作用: 1、止血,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据初步观察,其 原理为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白芨末的止血效果迅速确实, 优于紫珠草、大小蓟等。2、抗菌,体外试验对大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也能抑制革 兰氏阳性菌。3、抗真菌,水浸剂

3、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入肺、胃、肾经。功能:化瘀止血,补肺生肌。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外敷痈肿,烫伤,皮肤燥裂。临床应用:1、治肺、胃出血,白芨较常用。配枇杷叶、阿胶珠等 治肺出血。例如白芨枇杷丸即为治疗肺痨咯血的有名方剂,凡阴虚有 热的咳嗽咯血均可用。治胃溃疡出血,常配乌贼骨,或配陈棕炭、当 归炭、阿胶、白芍等,方如溃疡出血汤。2、外用止血。以白芨纱布或用粉剂覆盖创面,不仅对皮肤损伤的 止血有效,且在手术时对肝、肾静脉出血的止血也可靠,止血效能较 明胶海绵或淀粉海绵更好。单纯外伤出血,可用白芨末配五倍子末撒 敷患处。3、治肺结

4、核。历代医家用白芨治疗肺痨的不乏其人,有的还称誉 白芨有“补肺”作用,但实际上,白芨在肺结核病的治疗上主要仍在 合并有咯血时用。现代应用白芨治疗浸润型肺结核或空洞型肺结核虽 不少,但多配其他药用,有的配雷米封(效果比单用白芨或单用雷米封 好),有的配大蒜粥(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多).按中医传统经验,则 多配其他滋阴益气药,如龟板、牡蛎、山甲、阿胶、党参、黄芪等, 这样的配伍起到滋养、强壮、补充钙质和抑菌的作用,对促进结核病 变消散或纤维化、钙化有一定作用,这也许就是所谓“补肺”的原理 所在,但白芨究竟在其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这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4、治支气管扩张,有咳嗽和痰常带血者,可以

5、单用 (白芨粉每次 3g ,每日3次),但最好配百合、麦冬、阿胶、三七等养阴药和止血药 同用。外用方面,白芨还可以治疮疡 (与皂角共研细末,水调敷,或以蜂 蜜调敷) ,治肛裂(以白芨和石膏粉治成软膏局部涂敷 ) ,治皮肤皲裂(白 芨粉用麻油调匀外擦),都有一定效果。使用注意:习惯上本品忌与乌头、附子配伍。用量:粉剂39g,入煎剂618g,大剂可用至2730g,外用 适量。处方举例:1、白芨枇杷丸:白芨30g,枇杷叶(去毛蜜炙)15g , 藕节15g,阿胶珠(蛤粉炒)15g,共为细末,以生地浓煎取汁泛丸,每 次 3g 含化,治咳嗽咳血、肺损阴虚。2、溃疡出血汤:白芨12g,白芍9g,陈棕炭9g,

6、当归炭9g, 阿胶9g(溶化),党参9g,黄芪12g,水煎服。注:白芨有抗结核菌的作用,配合雷米封治疗肺结核效果较好。 配乌贼骨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出血。形态特征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 V 字形块状 假鳞茎。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 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 3-10 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 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 2-2.5 厘米,开花时常凋落;花大, 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 毫米,宽 68 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

7、状椭 圆形,长23-28毫米,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 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 18-20 毫米,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 1果期7-9月。有变种 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白芨的花粉呈 块状不易散开,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 发育不完全的胚。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且长时间不干燥。生长习性编辑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 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 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常生

8、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 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 100-3200 米的常绿阔叶 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 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分布情况编辑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产自陕西南部、连云港、 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 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栽培技术编辑繁殖方法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 3 月初种植, 栽植深度3-5 cm。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

9、,每2周施 肥 1 次。一般栽后 2 个月开花。花后至 8 月中旬施 1 次磷肥,可使块 根生长充实。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 ,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 3-5 株,须带顶芽, 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 而且耗种 量大, 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 因此在自 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 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但随着部分科研 单位对濒危保护植物投入研究力度,兰科植物育种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通过无菌播种和试管成苗能获得大量种苗用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商品 的生产2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

10、殖大量种苗,在不同培养基上进 行无菌播种, 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实现白芨 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而探索有效的快速扩繁技术。病害防治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洒。 药用价值编辑生药鉴定性状鉴别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 2-3 分歧似掌状,长 1.5-5cm, 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 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 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 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

11、之有粘性。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 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多呈不规则碎块 ,遇碘液显蓝色。 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380pm,内含草酸 钙针晶束,针晶长18-88pm。 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壁厚3-6pm, 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 ;断面观类方形, 被较厚的角质层。 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 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类方形细胞含类圆形硅质块。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化学成分块茎含联苄类化合物:3,3-二羟基-2,

12、6-双(对-羟苄基)-5-甲氧基 联 苄 (3,3-dihydroxy-2,6-bid(p-hydroxybezyl)-5-methoxy bibenzyl) , 2,6-双(对-羟苄基)-3,5-二甲氧基-3-羟基联苄(2,6-bis(p- hydroxybenzyl)-3,5-dimethoxy-3-hydroxybibenzyl), 3,3-二羟基 -5-甲氧基-2,5,6-二(对-羟苄基)联苄(3,3-dihydroxy-5-methoxy- 2,5,6-tris(p-hydroxybenzyl)bibenzyl), 3,3,5-甲氧基联苄(3,3,5- trimethoxybiben

13、zyl), 3,5-二甲基联苄(3,5-dimethoxybibenzyl);二氧菲类化合物: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 菲(4,7-dihydroxy-1-p-hydroxybenzyl-2-methoxy-9,10-dihydropenanthrene), 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7- dihydroxy-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 , 3-(对-羟苄 基 )-4- 甲 氧 基 -9,10- 二 氢 菲 -2,7- 二 醇 (3-(p-hydroxybenzyl)-4- methoxy-9

14、,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 1,6-双(对-羟苄 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7-二醇(1,6-bis(p-hydroxybenzyl)-4- 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2,4,7-三甲氧基- 9,10-二氢菲(2,4,7-trimethoxy-9,10-dihydrophe nan thre ne);联菲类化合物:白芨联菲(blestriarene)A、B、C,白芨联菲醇 (blestrianol)A、氏C;双菲醚类化合物:白芨双菲醚(blestrin)A、B、 CD;二氢菲并吡

15、喃类化合物:白芨二氢菲并吡喃酚 (bletlol)A、B、C; 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白芨菲螺醇(blespirol);菲类糖貳化合物:2,7-二羟基-4-甲氧基菲-2-O-葡萄糖貳(2,7- 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O-glucoside) , 2,7-二羟基 -4- 甲 氧 基 菲 -2,7-O- 二 葡 萄 糖 甙 (2,7-dihydroxy-4- methoxyphenanthrene-2,7-O-diglucoside),3,7-二羟基-2,4-二 甲 氧 基 菲 -3-O- 葡 萄 糖 甙 (3,7-dihycroxy-2,4- dim

16、ethoyxphenanthrene-3-O-glucoside),2,7-二羟基-1-(4-羟苄 基 )-9,10- 二 氢 菲 -4-O- 葡 萄 糖 甙 (2,7-dihydroxy-1-(4- hydroxybenzyl)-9,10-dihydrophenanthrene-4-glucoside);其他菲类化合物:1-对-羟苄基-4-甲氧基菲-2,7-二醇(1-p- hydroxybenzyl-4-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 , 1,8-双(对-羟 苄 基 )-4- 甲 氧 基 菲 -2,7- 二 醇 (1 , 8-bis(p-hydroxybenzyl)-4- 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 , 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